1977年4月的某一天,兰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亲自带领军区的工作人员前往机场,迎接刚刚上任的军区政委肖华。当肖华下飞机的那一刻,韩先楚快步上前,热情地握住了肖华的手,笑着说:“老首长,欢迎您来兰州军区任职,真高兴能够再次和您共事。”这番话带着浓浓的感情。
肖华听后,笑了笑,略带调侃地回答道:“韩司令,咱们可是老朋友了,何必这么客气呢?”说完,两人就轻松愉快地登上了接送的汽车。
然而,车上的气氛稍微转变了一些,肖华低声对韩先楚说道:“刚才场面太大,不方便说话,我得提醒你一件事。”他说,作为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虽然都担任着领导职务,但在称呼上,他们应该互相称呼职务,而不是继续叫‘老首长’。肖华语气温和,却带着些许正式。
听后,韩先楚哈哈一笑,仍显亲切地回应道:“嗨,本来你就是我的老首长,叫你老首长有错吗?”然而,肖华却坚持劝说,他的语气变得稍微严肃一些:“这么称呼,别人听了会觉得司令员的职务低于政委,这样可不合适。”
韩先楚点点头,又带着一丝玩笑的语气说:“首长,毕竟你是军区党委书记,我是副书记,确实是低了半级。”肖华笑了笑,但不再作他想,提醒韩先楚要注意称呼。
那么,为什么韩先楚会称肖华为“老首长”呢?如果从年龄上来看,韩先楚比肖华年长三岁,从职务上看,韩先楚长期担任军区司令员,而肖华从一开始就担任了总政治部副主任,并最终成为总政治部主任,在职务上,肖华的地位略高于韩先楚。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何韩先楚会如此称呼肖华。
真正的原因要追溯到他们的革命生涯。肖华虽然年纪较轻,但早在14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经验异常丰富。红军时期,他担任少共国际师政委,而韩先楚当时只是一个营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肖华的战绩远超韩先楚。
抗日战争时期,肖华担任旅政委时,韩先楚还是一名副团长。直到韩先楚升任代理旅长时,肖华已经是115师的政治部主任。两人的职务差距仍然明显。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韩先楚在东北担任南满第4纵队副司令员,而肖华则是南满军区的政委,两人有了更多的共事机会,且在多个重要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在这些合作中,肖华逐渐认识到韩先楚的军事才华,他在战场上的判断力、兵力调度以及战术上的高明手段让肖华十分钦佩。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先楚的军事才能不断得到展示,而肖华也逐渐给予他更多的重用。正因如此,韩先楚一直怀有深深的感激与敬意,视肖华为“老首长”,这份情感也在他对肖华的欢迎讲话中得以体现。
在那个热烈的欢迎会上,韩先楚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肖华的领导才能。他说道,肖华不仅在军事领域表现出色,曾指挥过多个重要战役,还在政治工作方面具有深厚造诣。从红军时期的政委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总政治部主任,肖华无论是文才还是武功都堪称模范。尤其是肖华创作的《长征组歌》,那是一部传世之作,深受人民喜爱,周恩来总理也曾多次夸赞他是人才难得。
从这番话可以看出,韩先楚对肖华的尊重与敬佩是发自内心的,远不止表面上的礼节。
然而,肖华在工作上则始终保持着清晰的定位。尽管他们曾有上下级的关系,但如今同为军区的核心领导,他更注重工作中的合作与团结,尤其是涉及军区的主要事务时,必须与党委的其他成员紧密配合。正是这种对工作角色的精准理解,使得肖华和韩先楚在兰州军区的共事期间,彼此间的合作愈加默契。
后来,韩先楚因病离开了工作岗位,肖华多次前往北京探望,彼此之间深厚的战友情谊,让人动容,无法用语言来完全表达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