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一百单八将被宋江根据“排名石碣”固定为天罡和地煞两个等级,这种做法无疑是极不公正的:从劫掠来的财富中,三十六天罡正将占据了大头,而七十二地煞副将则分得了较少的份额;经过四大战役后,存活下来的十二位天罡正将被任命为武节将军、各州统制,十五位地煞副将则被封为武奕郎、各路都统领。
在宋朝的军制中,最低级的游击将军和游击将是五品官职,也就是说,武节将军的职务不会低于五品,而武奕郎则是七品,至于都统领这个职位,其实是一个低级的军官职称,类似于“都头”之类的职位。宋朝的军队体系中没有“都统领”这一职务,统制、同统制、副统制下的职官才有“统领”之称。而宋江封给地煞副将的“都统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文字游戏,这些人并不是真正的统领,只是“一都之统领”,其实相当于现代的连长。
宋朝军制中,每个“都”由马军和步军分别担任不同的兵种,马军中的每个“都”有13名长枪手和80名弓箭手;步军的每个“都”则包括8名短刀手、13名长枪手和70名弩兵。至于“都统领”这一职位,是否存在于宋朝的军队中,或许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我们今天的重点是探讨梁山天罡与地煞的等级划分是否公平。如果我们让十个相对较弱的天罡正将与十个最强的地煞副将进行对决,天罡队究竟能赢得几场呢?
在梁山三十六位天罡星中,有些人的武功可能微不足道,而一些则并非以武力见长,因此让他们和地煞副将对决并不公平。为了避免尴尬,像吴用和柴进这样的人就不必上场了。我们不考虑马军五虎将和鲁智深、武松等顶级高手后,选出十位较为较弱的天罡正将:如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天杀星黑旋风李逵、天究星没遮拦穆弘、天退星插翅虎雷横、天竟星船火儿张横、天损星浪里白跳张顺、天牢星病关索杨雄、天暴星两头蛇解珍、天哭星双尾蝎解宝、天巧星浪子燕青。
当然,某些读者可能对这份名单有不同的看法。例如,为什么水军中最弱的天罡星没有包括阮氏三雄?李逵和燕青分别有各自的特点,怎么可能被认为是最弱的天罡正将?事实上,这份名单并非最终结论,而是为了给天罡星留点面子,让他们在单挑中至少能赢一两场,甚至三五场。而阮氏三雄不入选,是因为他们的实力过于强大。
新版《水浒》电视剧中,阮氏三雄被演得略显瘦弱,但在原著中,阮氏三雄的形象实际上是强壮有力的。阮小二有着强健的臂膀,力大无穷;阮小五手如铁棒,足能威震敌人;阮小七则浑如铁铸,似乎铜制成的。这三人身材魁梧,体力极为出色。而相比之下,燕青身形较为瘦小,要是选出梁山身高最矮的几位好汉,燕青和宋江一样,只有六尺(大约1.5米)高,显得异常矮小。古代小说中的“尺”衡量标准不同,因此,宋江如果用“宋尺”来衡量,身高不低也能被视作较高。
然而,梁山三十六天罡中最弱的十位好汉已经确定,我们接下来要选择地煞副将中最强的一批人。由于不以武力见长的神机军师朱武和依靠法术的混世魔王樊瑞并不适合参战,我们只能从其他的地煞副将中挑选出十位:比如地煞星镇三山黄信、地勇星病尉迟孙立、地杰星丑郡马宣赞等。
如果让这些地煞副将与梁山的天罡星进行对决,谁会获胜呢?假设以天罡正将戴宗对战地煞副将黄信,第一场的结果可能会是平局,因为戴宗跑得极快,黄信根本无法追上他。接下来,黑旋风李逵对战病尉迟孙立,后者的武艺远胜李逵,李逵几乎没有胜算;而天究星穆弘对战地煞副将马宣赞,胜算也极其渺茫,因为宣赞的武艺出众,他曾打败过连珠箭的高手花荣。
如果把所有的对决逐一列举出来并分析,肯定会让读者感到枯燥乏味,也难以达成一致的看法。为了简洁起见,后续几场关键的对决,如雷横对郝思文、解珍对魏定国等,几乎没有任何悬念,我们不再详细讨论。
而像花项虎龚旺这样,虽然并非顶尖的地煞副将,却也有自己的独特能力。龚旺曾与梁山主力对抗,而最后被宋江带队生擒。尽管龚旺单挑可能无法击败林冲或花荣,但他与解宝对决时,应该不会太吃亏。
总的来说,梁山天罡正将不敌地煞副将并不是孤立的现象。无论是朝堂还是江湖,公平本就难以实现,宋江所做的,未必是最过分的。在这个过程中,天罡和地煞的等级划分可以看作是宋江为了维护秩序而采取的管理手段,确保每位好汉不会有过多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