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是大清王朝的一位皇帝,然而在许多历史学者看来,他不过是一个被操纵的傀儡,真正的权力掌控者是扶持他登基的慈禧太后。在发生戊戌政变之后,光绪被迫入了软禁,失去了对朝政的实际控制权。进入1908年,光绪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而此时慈禧也遭受病痛的折磨。10月21日,年仅38岁的光绪去世,随即在次日慈禧也与世长辞。这两位重要人物的逝世如此接近,成为历史上一个绕不开的谜题。那么,究竟为何年轻的光绪和慈禧的寿终正寝会如此相距不远?
确实,人的寿命常常是命中注定,特别是对于帝王来说,历史上大多数王朝的皇帝并未能享有高龄的福泽。若追溯历史,大清王朝中英年早逝的皇帝并不在少数,慈禧的亲生儿子同治皇帝更是年纪轻轻便因重病去世。不少人对此感到疑惑,并非单纯因为光绪的早逝,而是他去世的方式极为忽然、戏剧性,尤其是与慈禧的死几乎毫无间隙,这不免引发诸多猜测。
此外,尽管慈禧无力为自己或光绪延续生命,但她却可以操控光绪的生死时机。因为在她手中仍然存在着绝对的权力,并且她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希望能废除光绪,拥立他人为帝。自戊戌政变后,这一念头就一直在慈禧的心头萦绕。她曾经实施过此计划,选择了端郡王的儿子溥儁作为“大阿哥”来替代光绪,但因国内外的激烈反对,最终无奈放弃了这一想法。这一事件也间接引发了八国联军的入侵,但光绪与慈禧之间的矛盾并未因此得到缓解。因此,当慈禧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时,愿望在临终前得以实现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更为离奇的是,名医屈桂庭在《诊治光绪帝秘记》中详细记载了光绪去世前三天的种种症状:“在床上翻滚不已”,“向我大声叫喊腹痛得厄,情况十分严重”,同时还有“面色发黑,舌头焦黄”的描述。而光绪的后事也经历了常规之外的安排,竟然是由宫内的太监来负责,种种迹象让人觉得事情非同寻常。因此,关于光绪之死的争论持续了百年,始终没有定论。
更有甚者,关于光绪之死的猜想中,除了慈禧会是背后的黑手,还有传言称是袁世凯谋杀了光绪,且这样的说法似乎也有其依据。传闻称,后来光绪的坟墓曾被打开,经过现代科技的检验,发现其体内的砒霜含量明显超出致死量。
当然,光绪自然之死的解释也并非没有道理。为了应对慈禧的长期打压,他的身心都已经疲惫不堪。政治上的失意和精神上的抑郁使得他遭遇了严峻的神经官能症的困扰,出现了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多重症状。因此,他的死并不至于显得如此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