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3月24日,南京国术研究馆正式成立,馆长由原冯玉祥西北军的二号人物张之江担任。这一决定让许多人感到疑惑,因为张之江作为西北军的核心人物,为什么要放弃手中的权力,去担任这样一个新成立的国术馆馆长?
原因在于当时冯玉祥短暂“下野”后重新掌握西北军大权,而张之江则在冯玉祥离开时暂时代理西北军的领导工作。冯玉祥复职后,张之江感到自己在西北军中的位置变得尴尬,因此选择了退出军界,转而到南京担任了军事委员会的一个闲职。尽管如此,张之江的心里并不安分,他在南京并未完全放下手头的事务。于是,他与戴季陶、吴稚晖一起,前去找蒋介石请求财政支持。没想到,蒋介石竟然批准了资金,使得南京国术馆从一开始便成为了一个“半官方”组织。
南京国术馆的排面可不小,冯玉祥担任理事长,张之江是馆长,而副馆长则是军阀李景林,这一系列重要人物的参与让国术馆看上去声势浩大。尽管如此,冯玉祥对于这个国术馆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甚至有些轻视他所参与的这个项目。他曾表示,这不过是张之江“退休”后找点事做,带着一群“武林高手”玩玩而已。冯玉祥为什么如此看不上传统武术,至今没有确切的解释。
尽管冯玉祥心不在焉,张之江依然广泛邀请各路武术高手加盟南京国术馆。因为孙禄堂在武术界的名气,南京国术馆决定聘请他担任教务主任兼武当派门长。孙禄堂也答应了邀请,随后他从北京启程,经过天津、上海后,于1928年4月下旬到达南京。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孙禄堂仅在南京国术馆待了不到五天,便决定辞去职务,离开南京,转而接受江苏镇江国术馆的邀请。
那么,为什么孙禄堂在短短的五天内就离开了南京国术馆呢?根据孙禄堂的女儿孙剑云的回忆,主要是由于孙禄堂与张之江在理念上的严重不合。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张之江对孙禄堂说:“大家都知道老先生是万能手,我不敢让您留下千手万手,每期留下个百八十手就行了。”对此,孙禄堂回应道:“一年下来,能学会三手就不错。”张之江随即询问是哪三手,孙禄堂回答说:“无极式、三体式和劈拳。”张之江听后沉默,面露不满。之后,关于孙禄堂保守武术秘密的传言也开始流传。孙禄堂深知自己与张之江无法共事,因此决定辞去职务。虽然张之江多次挽留,并请李烈钧和李景林为他做说客,但孙禄堂的决定已然做出。最后,钮永建提出在江苏省成立国术馆,并表示对孙禄堂有更多的自主空间,这让孙禄堂最终答应了加入。
孙禄堂之所以拒绝南京国术馆,正是因为张之江所推崇的“无极式”、“三体式”和“劈拳”等招式过于侧重形式,缺乏实际战斗力,而南京国术馆的目标显然是培养具有实战能力的军官。根据资料,南京国术馆的术科内容包括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等传统武术,同时也涉及拳击、摔跤、长短兵等项目,其中摔跤和拳击的比例最大,这一设定是为了提升学员的实战能力。
南京国术馆的教学效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曾在南京国术馆接受过训练的张文广先生,后来成为新中国武术九段,并成为北京体育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曾回忆起自己刚接触摔跤时,被摔得遍体鳞伤。显然,南京国术馆的教学风格追求的是实战经验,这与孙禄堂追求的传统套路教学形成了鲜明对比。最终,孙禄堂在南京仅待了短短几天,便转身去到镇江。
与此同时,江苏国术馆的教学则完全按照孙禄堂的方式进行,开设了三门课。尽管如此,江苏国术馆的学员在比赛中的成绩却惨不忍睹,直到孙禄堂1931年离开时,江苏国术馆的学员们依旧无法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这与南京和湖南国术馆的实际战斗训练形成了鲜明对比。南京国术馆和湖南国术馆的学员,经过长时间的摔跤和拳击训练,展现出了超强的实战能力。
因此,尽管孙禄堂在民国时期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的武术理论和教学方式仍然未能让他的学生取得实质性的成就。江苏国术馆的惨淡成绩,便是明证。这也导致了孙禄堂的影响力虽大,却难以让人完全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