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士族是什么?李世民:连我都一头雾水
创始人
2025-09-04 05:32:45
0

中国历史关于“士族”的研究,大概是被陈寅恪带动起来的,他可能是研究古代士族的第一人,由于他的研究成果,魏晋隋唐数百年间存在一个以姓氏门第为“贵族阶层”的时期才为人熟知。

三国两晋时期,吴地便有“顾、陆、朱、张”四大姓,代表人物是顾雍、陆逊等人,到了今天这四姓家族在江南一带依然繁荣。

南北朝对峙时期,北魏宰相崔浩“大整流品”,弘扬姓氏门第的优越性,把自己的出身清河崔氏列为第一等,加上丑化北魏拓跋氏先祖,遭到了道武帝的屠戮。这说明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对于姓氏门第一说是持反感态度的。

在东晋,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一度最为知名,代表人物是宰相王导和谢安,“王与马,共天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那个时代王、谢曾经辉煌的写照。

到了隋唐时代,“士族”的称呼演变为“氏族”,唐太宗李世民曾命人修撰《氏族志》。这部书的编写是有原因的。

现代人不明白古代为什么产生士族(氏族),只知道唐朝时期民间四大姓氏最为尊贵,他们分别是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会真记》(后世改编为《西厢记》)的女主人公就来自于尊贵的崔氏。

至于他们为什么尊贵?即使身处当时的古人也不明白,其中就包括唐太宗李世民。

他对于民间追捧的氏族现象很困惑,表示一头雾水:

我跟这关东崔、卢、李、郑四姓也无冤无仇,这些家族世代不出官员,却自称门第尊贵,只要跟他们通婚,就要多索取彩礼嫁妆,我实在不理解人们为什么看重这个?

“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官宦,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际,则多索财物,或才识庸下,而偃仰自高,贩鬻松槚,依托富贵,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

贞观六年,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

李世民还说道:按道理来说,祖先有过立功、立德、立言的壮举,或者担任过公卿大夫,家族拥有良好的传承,这才能称之为门第尊贵。当今的情形却完全相反,这不奇怪吗?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次有爵为公、卿、大夫,世世不绝,此谓之门户。今皆反是,岂不惑邪?”

对于氏族问题,太宗李世民认为需要加以改革,移风易俗,决定对姓氏的尊贵重新排位,并以当时的官品、人才作为衡量标准。

“我今定氏族者...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不过,这些大臣开始显然没明白太宗的本意,竟然仍旧把崔氏列为第一等。

乃诏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普责天下谱牒,兼据凭史传,剪其浮华,定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士廉等及进定氏族等第,遂以崔干为第一等。

李世民急忙纠正,并把这些编写氏族志的大臣狠批了一通,这才把清河崔氏列为第三等,排位依然不低。至于第一等,当然是皇室的陇西李氏。

我今定氏族者,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只看卿等不贵我官爵耶?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遂以崔干为第三等。

大家也许会觉得奇怪,李世民一开始就批判氏族不合理不公平,为何还要编写《氏族志》来强调姓氏家族具有尊卑等差?

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李世民只是觉得崔、卢、李、郑不适合排在前面,并不等于他觉得氏族排位不好。

因为唐朝本身就是个等级社会,说唐朝是奴隶社会也不为过,唐朝的法律《唐律疏议》就是一部带有浓厚奴隶制色彩的法律,贵族、平民、奴婢在法律面前是天然不平等的,奴婢在大多数罪行方面要比平民加重二等,而贵族则可以通过“八议”制度从轻发落或逍遥法外。

转眼到了高宗时代,皇帝李治准备废立皇后的时候,武昭仪就因为门第不高而遭到宰相褚遂良的强烈反对。

褚遂良劝谏高宗时说:“陛下必欲改立后者,请更择贵姓。昭仪昔事先帝,身接帷第,今立之,奈天下耳目何?”帝羞默。

褚遂良说了两点意见,一条是武昭仪门第太低,另一条是服侍过先帝。

这让高宗羞愧得无话可说。

也让武昭仪气得忍无可忍,在帘子后面大叫:“何不扑杀此獠?”

等武氏被立为皇后,佞臣许敬宗就奏请重新修订《氏族志》,改为《姓氏录》,一下子把武氏列为天下第一等。

至是,许敬宗等以其书不叙武氏本望,奏请改之,乃命礼部郎中礼志约等比类升降,以后族为第一等...改为《姓氏录》

佞臣李义府也趁机通过修订氏族抬高身价,而在之前,他虽然贵为宰相,向高门第为子求婚居然被拒绝,感到十分耻辱。这次新修订《姓氏录》让他扬眉吐气了一番,并颁令天下烧毁所有《氏族志》。

新编订的《姓氏录》还有个特点,把军功达到五品的也列为高门望族,结果受到了广大士大夫的鄙夷,将其称为“勋格”,颇不以为然。

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搢绅耻焉,目为“勋格”。

可见,当时的唐朝对于姓氏、名望的讲究达到了何等扭曲的程度。难怪当时大部头的姓氏书籍接二连三的被编写出来,以满足人们的这种癖好。大概人们没想到随着有唐一代落下帷幕,氏族门第会变得一文不值。

附录:

《大唐氏族志》一百卷 高士廉撰。

《姓氏谱》二百卷 许敬宗撰。

《著姓略记》十卷 路敬淳撰。

《衣冠谱》六十卷 路敬淳撰。

《大唐姓族系录》二百卷 柳冲撰。

@青史子建

相关内容

“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
↑ 这是9月5日拍摄的“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上海出发”活动现场...
2025-09-06 00:50:30
原创 ...
顺治,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父亲。虽然他出生在太平盛世,但...
2025-09-06 00:36:46
原创 ...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群雄逐鹿。每当谈及这一历史时期,三国的名字常常...
2025-09-06 00:36:41
原创 ...
对于许多勤奋的学子而言,他们花费了十年的光阴,心血和努力,只为在考...
2025-09-06 00:36:35
原创 ...
开封府的八位勇士分别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董平、薛霸、李贵和娄...
2025-09-06 00:36:34
原创 ...
梁山好汉里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武力话题,莫过于武松和鲁智深谁才是 "步...
2025-09-06 00:36:24
李为学:王阳明和大礼议
◭ 王阳明燕居像[明]蔡世新 绘,上海博物馆藏 有明一代思想家影响...
2025-09-06 00:35:57
山西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 ...
春夏之交,阳光洒向大地,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的古建筑,...
2025-09-06 00:35:40
原创 ...
1935年深秋,当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陕北时,这片贫瘠的黄土地...
2025-09-06 00:35:36

热门资讯

原创 杯... 前言 所谓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千算万算,唯独漏掉赵光义导致江山易手,这叙事听着传奇,实则是一种对历...
原创 《... 在4000年前的氏族社会,流传了这么一个故事。传说大禹并非从鲧的腹中经过外科医生——刽子手剖腹产来的...
原创 我... 中华文化悠久绵长,历经五千年风风雨雨,期间涌现出了诸多家喻户晓的宗教信仰,其中佛教便是其中之一。佛教...
原创 为...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们可能会注意到,中国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爆发。这些起义虽然...
原创 1... 在上个世纪初,为了实现对中国的殖民统治,日本派出了许多探险家和学者,深入中国各地收集有关天文、地理、...
原创 清... 据史书记载,清朝共有114名状元,其中有一位特别引人注目,他的故事在当时的北京城传得沸沸扬扬,大家称...
殷墟文物“打工人”组团“出差”...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 杨之甜 殷墟文物“打工人”要组团到北京出差啦!5月8日,记者获悉,殷墟博...
原创 明... 明亡清兴战役,是影响整个东北亚甚至当时整个世界格局的大事件、 那个时候的世界,早已在大航海时代开启后...
原创 她... 康熙在中国的众多皇帝中是享有一定声誉的人,他少年就有英才,而且一生在位时间极长,是中国皇帝中最长的一...
承载丰富历史的晋祠修缮,究竟藏... 太原的晋祠,这是一座蕴含丰富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它的修缮工作承载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这不仅是对古老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