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了解,古代人口少,平均年龄只有四五十岁,除了医疗水平低的原因外,还有大量战争导致人口锐减的原因。在明朝末年,中国的人口数量只有将近7000万人,在满清入关前的一段安逸时间内,人口的增长也非常缓慢,连1亿都没到。
然而据资料记载的人口数量情况看,从康熙到乾隆这段时间,人口突然暴涨到了3亿,这就令大家很疑惑了,是什么导致了清朝年间人口的迅猛增长呢?
有人会说,是因为这个时期出现了康乾盛世,安定繁荣的国家令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不用再为吃穿用度烦恼,人们就有精力和财富去哺育孩子并开始想享受生活,也就是生产力的提高才导致的人口增长。
但最大的原因并不是这个,而是一种新物种的引进——番薯。很多人看到后会感觉不可思议吧,一个番薯而已,就能促进人口的增长吗?
但事实确实这样。因为番薯容易养活,不需要特别精心的去种植,也不需要繁多的种植技术,这些优点促使番薯成了底下农民的优先选择。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秦时起就推行重农抑商,因此农民在中国人总数里占有最大的比例。番薯的大面积推广和种植使得清朝的粮食产量大大超过从前,有了粮食的保障,做些其他的什么也就行有余力了,饱暖思淫欲嘛。
至于番薯的引进,则是明朝一个小商人偷偷从现在是菲律宾的一个地方带出来的。番薯在当地被称为“朱薯”,极受当地农民欢迎,这位商人在了解到番薯的好处后,就想着带回自己的国家种植,可是政府严令外商携带,管理得非常严格。于是商人在好不容易学会种植番薯后,就摘取了几根番薯藤,掩人耳目地带回了中国。
自次以后,番薯在中国开始种植起来,起初只是在东南一带受欢迎,后来统治者发现其益处,就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由于番薯种植带来的口粮和国家废除人丁征税,人口开始了以前所未有得速度增长。
参考资料:《清稗类钞植物类》、《清高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