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自武王伐纣之后,就被分封给了姜子牙。而姜子牙作为周朝建国的最大功臣,地位尊崇,他的封地自然是最为富饶的地方。而这也为之后齐国争雄天下打下了基础。
之后齐国君主几经更迭,传至齐襄公时,国家大乱。齐国权臣公孙无知,因为与齐襄公不和,便弑君篡位。但第二年,公孙无知就被雍廪杀害。而这也使得,齐国二公子争位。自此也开启了姜小白波澜壮阔的一生。
公孙无知篡权时,齐襄公的两个兄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在管仲和鲍叔牙的保护下逃亡之邻国。公孙无知死后,公子小白率先闻信,回国继位。而身在鲁国的公子纠,也在鲁国的支持下,火速赶回齐国。
与此同时,管仲为保公子纠继位,带兵堵截小白。管仲遭遇公子小白时,不由分说,一箭射向对方。幸亏只是射中,小白腰带的挂钩。公子小白顺势倒地装死,管仲大喜,立即派人将此事回报。
公子纠听说小白已死,就放缓了归国的行程。反观诈死的公子小白,在确认管仲已经带人离开后,就星夜兼程赶回齐国。最终先一步回到齐国的姜小白,继承国君之位,这便是制霸春秋的齐桓公。
齐桓公继位后,觉得公子纠始终是个祸患,就发兵攻打鲁国。鲁国兵败,无奈之下只能杀死公子纠,与齐国求和。跟随公子纠的召忽自杀,管仲被囚。
齐桓公原本想把管仲也杀死,但鲍叔牙却劝谏齐桓公说,治理国家有自己就够了,但想要称霸天下,就必须要有管仲辅佐才行。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意见,假借报仇之名,把管仲接回了齐国。
齐桓公与管仲纵论天下大事,管仲的观点,深得齐桓公的欣赏。自此之后,齐桓公对管仲委以重任,推行改革,军政合一,齐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之后齐桓公更是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成就霸业。
齐桓公欲成就霸业,首先就需要扩充领土,树立威信。齐恒公当年逃亡时,曾到访谭国,但谭国对齐恒公并不好。所以齐桓公继位后,首先就将目标对准了谭国。而谭国与齐国相差悬殊,很快就被齐国吞并了。
公元前681年,吞并谭国后的齐桓公召开了“北杏会盟”,首开诸侯召开会盟的先例。大大地提升了齐桓公在诸侯中的威望。但遂国却拒绝了齐国的邀请。北杏会盟后,齐国为了杀鸡儆猴,立即发兵消灭了遂国。
同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兵败,割地求和。齐桓公与鲁庄公会盟时,鲁国曹沫劫持齐桓公要求他归还土地。齐桓公被逼无奈只能答应,但过后又想反悔。此时管仲进言,不返还土地只是逞一时之快,但会失信于天下。
齐桓公依照管仲的建议归还鲁国的土地,诸侯都觉得齐桓公有信誉,纷纷依附齐国。但一年后,宋国却背叛盟约。齐桓公拜访周天子,谎称宋国不尊重周天子,希望对宋国兴师问罪。
周天子也想借齐国树立自己的威信,就答应了齐桓公的请求。宋国看齐国借周天子的名号来进攻自己,立马就认怂了。尝到甜头的齐桓公,第二年就又借周天子之名,在鄄地召开会盟。
诸侯国眼看周天子支持齐国,就对齐国心生敬畏。一年后在齐国主持的“幽地会盟”上,各国共推齐桓公为盟主,从而确立了齐桓公春秋霸主的地位。
当时常有四方蛮夷进攻中原各国,齐国身为盟主,为彰显自己的地位,时常出兵帮助邻国。如山戎进攻燕国时,齐桓公亲自统兵,救援燕国。狄人进攻邢国时,齐国联合宋、曹两国共退强敌。之后卫国也遭狄人进攻,君死国灭,齐桓公帮助卫国重新建国。
后来楚国进攻郑国,齐桓公又召开“阳谷会盟”,商议伐楚救郑。之后齐、楚两国僵持不下,最终进行“召陵之盟”,约定互相结盟,这才各自退兵。
公元前655年,周天子欲废长立幼,废除王子郑。等周惠王死后,齐桓公召开洮会盟,拥立王子郑为周襄王。之后齐桓公在举办“葵丘会盟”时,周襄王投桃报李,以周朝对诸侯的最高规格奖赏了齐桓公。
而周襄王的这一举措,也间接承认了齐桓公霸主的地位。此次会盟,齐桓公如同是代替周朝天子发号施令,而这也是齐桓公霸业最巅峰的时刻。
之后齐国由盛而衰,由于齐桓公手下最有能力的大臣“桓管五杰”和管仲相继去世,齐国也变得混乱不堪。再加上齐桓公晚年昏庸,重用奸臣,更加速了齐国的衰退。
公元前643年,一代雄主齐桓公重病去世。可就在齐桓公死后,尸体躺在床上六十七天,竟然无人问津,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就在齐桓公重病之时,齐桓公的儿子们,上演了五子夺嫡的戏码。五位公子结党营私,互相攻伐,使齐国大乱,自然也就没有人再去关心齐桓公的死活。直到新君继位,才想起来,自己的老爹还在床上,这才将齐桓公安葬。
可叹齐桓公一生制霸春秋,力保周朝天子威严,将齐国推向了一个巅峰。可晚年却连去世也无人问津,不知他在临死之时又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