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被暗杀后留下遗言:我死了,大清必亡,10天后溥仪宣布退位
创始人
2025-09-03 09:34:37
0

@真知新坐标

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之一

就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对于清王朝的崩溃

学者普遍认为主要因为两个导火索

一是四川保路运动,二是武昌起义

其实回顾历史,我们发现

这两件大事并没有使清王朝立刻瓦解

已成强弩之末的清王朝依然把持着中央政权

直到一件“暗杀”事件的发生

成了压垮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良弼

“满洲五虎”之一良弼

良弼是何许人也

根据史料记载

他是努尔哈赤之弟巴雅喇的后裔

属于满洲镶黄旗人

与颇为能干的恩铭、铁良、端方、载泽

并称为晚清的“满洲五虎”

良弼幼年丧父,对母亲特别孝顺,是个大孝子

他曾经在日本陆军学校留学,学习非常刻苦

是晚清皇室里少有的能臣

回国后,他任职于练兵处

先后做过都统、军咨府军咨等职务

是满洲贵族中少有的“知兵”人

良弼

他主导了清朝改军制、练新军、立军学

并且良弼知人善任,也比较清廉

在堕落的晚清官僚队伍中,实属难得

武昌起义爆发以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那些王公贵族早已经成了“惊弓之鸟”

只有良弼“外联群帅,内安当国”

希望能够挽救岌岌可危的清室

他是满清皇室中的最后一根栋梁

当时的清廷根本无法调动北洋军

不得不重新起用北洋军头子袁世凯

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

授予他南北议和的全部权利

袁世凯剧照

袁世凯却玩起阴谋诡计

一边利用北洋军的兵力诱使革命军妥协

一边又借革命军要求清帝退位,窃取权利

禁卫军总领良弼早看出袁世凯“有异志”

他根本不会忠于朝廷,只会两面通吃

于是便与溥仪的堂兄溥伟、铁良等

在满清皇族中组织了“宗社党”

坚决反对清帝退位

坚决反对与革命政府议和

与袁世凯做斗争

袁世凯恫吓清帝退位的想法大受影响

连南北和议也因而中断

革命军也感受到了良弼的危险

“良弼枭雄也,此獠不灭,终为革命大患。”

革命党人彭家珍

彭家珍,字席儒,四川成都金堂县人

其实他的老家是湖南

因祖父入蜀做了官,也就在四川安了家

彭家珍在日本留学时,就加入了同盟会

武昌起义爆发以后

彭家珍就感到了良弼是革命的大患

彭家珍说干就干,带着炸弹,秘密潜入京城

寻找机会,伺机除掉良弼

彭家珍

当时的“五虎”,已经有两虎被刺杀

良弼的防卫是自然更加森严的

彭家珍根本找不到任何机会下手

苦苦思索之后,他想出一个办法

“彭家珍在奉天讲武学堂担任过教员,

知道该校监督崇恭与良弼关系非常好,

可以派人到奉天,用崇恭的名义给良弼发电报

假称崇恭要来京,共图商议如何挽救清室

估计电报到达以后,自己再手持崇恭的名片

拜访良弼,‘诱而杀之’。”

当彭家珍把这个计划告诉其他同志后

都认为这个计划风险太大

而成功的可能性又很小

白白送了性命,却没有什么用

彭家珍愤然道

“既然你们都不赞同,我就自个去吧。”

临走前,彭家珍写了一封绝命书给诸同志

彭家珍雕像

彭家珍穿着标统制服,身佩军刀

先是来到良弼旧宅,没有人

接着又来到红罗厂的新宅

管家告诉他,主人还没有回来

彭家珍便停车在门外等着

到了晚上11点,良弼才坐着车子回来

彭家珍赶紧下车上前,拿出崇恭的名片求见

良弼不耐烦地说道

:“什么事情那么紧急,

深更半夜地赶了过来……?”

良弼话还没有说完,彭家珍就扔出炸弹

可惜没有爆炸

彭家珍立刻扔出第二个,只听“轰”的一声

良弼左腿被炸断,晕倒在地上

两人距离太近,彭家珍也被炸身亡,壮烈牺牲

良弼虽然炸断了腿,但还没有立刻死去

其家人把他救回去,又苏醒过来

奄奄一息地说道

“我辈军人,死何足惜。

只不过我见政府已不可能再有什么作为,

只得组织宗社党,

以图挽救老祖宗传下来的这数百年江山。

如今我一死,清室也很快就要灭亡了。

那个刺我者,真可谓知我者啊!”

说完长叹一声,死了

关于良弼的死,还有另外一个说法

良弼被炸,三天后才死的

医生说他没有生命危险,

“忽有进以酒者,遂死”。

有人就猜测,

这“进以酒者”被袁世凯收买了

“进”的是毒酒,良弼喝下后被毒死

无论怎么说,彭家珍的壮烈牺牲

把宗社党和清室炸的作鸟兽散

溥仪退位

本来袁世凯视良弼为绊脚石

因为良弼的存在,宗社党处处作梗

袁世凯的阴谋一直不能得逞

良弼被炸死后

袁世凯对清室元老庆亲王奕说道

“彭家珍在奉天讲武堂担任教官多年

二十镇的军官,许多都是他的学生

上次“暗杀”事件,都是他勾结而成。

如今京城里暴力事件频繁,足以说明,

革命党的势力已经在发展到眼皮子底下。

往后的日子,

这样的灾祸是防不胜防啊!”

袁世凯知道清廷已经没有什么人可以抗衡他了

他这是赤裸裸地威胁

剩下的“五虎”铁良呢

他本来驻守南京

却被江浙联军杀得大败,逃回了北京

看到良弼这样的死硬派,下场都这个样子

兔死狐悲,早已经吓破了胆

奕劻把袁世凯的话原原本本地禀告了隆裕太后

整个清室都笼罩在“良弼遇刺”的恐怖氛围中

隆裕太后更没有什么应对之策

仅仅十天后,辛亥年腊月二十五日

也就是1912年2月12日

隆裕太后以小皇帝溥仪的名义

含泪颁布了“逊位之诏”

统治中国268年的满清王朝

终于在这一天画上了一个句号

小结:

彭家珍牺牲的时候,还不满25岁

他慷慨舍身,炸死良弼

成为压垮清王朝这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良弼虽然有拯救清朝的雄图大志

但他如同螳臂当车,无力挽回

相关内容

“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
↑ 这是9月5日拍摄的“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上海出发”活动现场...
2025-09-06 00:50:30
原创 ...
顺治,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父亲。虽然他出生在太平盛世,但...
2025-09-06 00:36:46
原创 ...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群雄逐鹿。每当谈及这一历史时期,三国的名字常常...
2025-09-06 00:36:41
原创 ...
对于许多勤奋的学子而言,他们花费了十年的光阴,心血和努力,只为在考...
2025-09-06 00:36:35
原创 ...
开封府的八位勇士分别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董平、薛霸、李贵和娄...
2025-09-06 00:36:34
原创 ...
梁山好汉里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武力话题,莫过于武松和鲁智深谁才是 "步...
2025-09-06 00:36:24
李为学:王阳明和大礼议
◭ 王阳明燕居像[明]蔡世新 绘,上海博物馆藏 有明一代思想家影响...
2025-09-06 00:35:57
山西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 ...
春夏之交,阳光洒向大地,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的古建筑,...
2025-09-06 00:35:40
原创 ...
1935年深秋,当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陕北时,这片贫瘠的黄土地...
2025-09-06 00:35:36

热门资讯

原创 迪... 【冰雪镜像里的成长密码】当极寒与炽热在迪拜的室内雪场碰撞,一对\"暗夜行者\"正用滑雪板刻写基因传承...
原创 老... 1939年,蒋经国在江西担任保安职务,此时的他身材颀长,显得格外瘦削。那个时期正值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
原创 不... 在影视剧中,清朝的士兵常常被描绘成威风凛凛、英姿飒爽的形象,他们不仅身手矫健,体格健硕,而且有些人还...
原创 唐... “避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以皇帝的名字为最。历史上,避讳规定十分严格。例如,李渊的...
原创 苏... 提到北宋的文人苏轼,大家最容易联想到的,是那句深入人心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还是那道著名...
再现五千多年前“古国时代”:凌... 今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澎湃新闻获悉,5月16日...
原创 明... “比皇宫更危险的是东宫,比皇帝更难当的是太子。”这是许多人对历代太子所处地位的深刻感慨。历史上,太子...
展览预告| “传承·非遗文化展...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常德河街,观看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时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
原创 从... 南京市,简称“宁”,历史上曾被称为金陵和建康。金陵这一称谓的兴起,源于公元前333年,当时楚国国王威...
【春秋第一斜杠男神:范蠡的逆袭... 一、楚地 “非主流” 的逆袭前奏 公元前 536 年,河南南阳的乡野间,一个披头散发的青年正蹲在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