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到底是不是万能的?
我见过最真实的回答是,钱不是万能的,但是用好了,它就会变成万能的,万能的不是钱,而是用钱的人。
什么是“宰白鸭”
清朝的浙江海宁有位叫陈其元的书生,他有一部著作叫《庸杂斋笔记》,当中有段记载,叫人瞠目结舌。
富户杀人,出多金给贫者,代至抵死,所谓宰白鸭。
宰白鸭,也叫宰白鹅。
只不过,宰掉的不是鸡鸭鹅,而是活生生的人,用今天的话说,叫“顶包”。
有钱人家的人犯了事儿,按照典律要吃号饭或者掉脑袋。为了免于惩罚,他们会花钱雇一个人替自己蹲苦窑或者买一个穷苦人家的人替自己上菜市口。
因为在不知道事大事小的情况下,替别人顶包,随时都有性命危险,如同一只被人随时宰割的鸡鸭鹅,所以叫“宰白鸭”。
而真正犯了事的富人则可以免于惩处。
宰白鸭这种事,应该有着悠久的历史。具体是什么朝代出现的,已经无从考证,但它最兴起于清朝乾隆年间。
到了道光在位时,它已经发展成为一股明目张胆的生意。
据说,在泉州、漳州一带,每年因为宰白鸭死掉的穷苦人,不下数百起。
因为在清朝时期,福建漳州、泉州以及广东惠州、潮州都是沿海偏远地带,在当时都是朝廷难以管束的地方。
因为顶包得越来越多,当地的官吏发现当中的问题,便上报道光皇帝。
而上报此事的人正是陈其元的父亲陈鳌,陈鳌是当地的审判员。
他在整理案卷时,发现很多蹊跷的地方。比如,卷宗记录死者遍体鳞伤,因失血过多而亡。
通常,这种死状都是被多人群殴致死,且都是身大力大的成年人所为。
结果,卷宗里说凶手是一个十五六岁的穷人家少年。
出于职业的敏感,陈鳌决定到狱中一探究竟。
在陈鳌的追问下,少年说出实情。原来他是因为家里穷,爹妈收了人家的钱,让他来顶包的。
陈鳌想重审此事,把真相告诉县令。
但县令根本不理会,且厉声责备他多管闲事。陈鳌找到少年的爹妈,他们也都刻意回避,甚至跑到牢房对少年破口大骂,说他不孝子。
最终,少年不明不白地成了替死鬼。
陈鳌无能为力,只能对儿子陈其元说了此事。后来,此事传出去了,有人向道光皇帝上奏此事。
道光看到奏折时,气得拍案而起。
钦派刑部到当地调查此事,顺带手惩办了一批包办的官吏。
但是能够花钱找人顶包的人,必然是非富即贵的地方豪强,他们跟地方官吏有着盘根错节的联系。
何况那些充当“白鹅”的穷户人家也都是出于自愿,目的是拿富人的钱改善家庭生活。
刑部钦差查来查去,并没有太大的收获,只是拿了一些边边角角的小喽啰,随便交差,此事便不了了之。
震惊慈禧
到同治年间时,“宰白鸭”已经由南方传到北方,河南的官吏上报富人花钱找人顶包。
慈禧太后虽是一介女流,但她并不傻,听说后勃然大怒。居然有人,明目张胆挑战大清律法,立刻召见刑部到河南查清此事。
慈禧亲自过问的案件,自然查得很快。钦差一到,案件马上水落石出。
河南有个镇平县,县衙有个捕快叫胡体安。
白天,胡体安到县衙当捕快。晚上,换上衣服摇身一变落草为寇。
胡体安不是笨头笨脑的呆贼,他从来不在本地作案。,而是流窜到邻近的光山县作案。
一开始,他们干的都是小偷小摸。慢慢地,野心越来越大,直接带着一帮小弟冲进一家富户,把人家洗劫一空。
这位胡体安也是死催的。被抢的富户很有人脉,是一位退休的朝廷官吏。
到衙门报案,县令只是敷衍了事,嘴上答应,但背地里不干事。
这家富户只能自己掏钱找江湖人士调查此事。
一查,查到胡体安头上。
退休官吏一气之下,把诉状和证据托人递到巡抚手中。
巡抚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给镇平县令写信,让他赶紧行动,抓捕大盗胡体安。
胡体安的消息很灵通,提前获知要抓捕自己的消息。脚底抹油,溜了。
躲在穷乡僻壤的胡体安,一个劲想办法,该如何度过这一关。有人给他出主意,不如出点钱让手下小弟去“顶包”。
小弟肯定不干,此事顶包基本性命不保。
胡体安威逼利诱。骗他说,最多判个三年五载,我愿意出500两银子。你进去了,有我在外面运作。风头一过,不出意外,很快便可以出来。
小弟还是不同意,胡体安说,出来后给你娶个黄花大闺女。
结果,小弟欣然同意。
镇平县令抓了一个假的胡体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判了他五年牢狱,然后把人和案卷送到巡抚那里交了差。
巡抚也是宁少一事,别多一事,转手把案卷送到刑部。
结果,刑部并不买账。作为掌管大清典律的部门,岂能你们说判多久就判多久。
在批注上写道,此事影响恶劣,应从重判处,秋后问斩。
假的“胡体安”听到刑部的意见后,吓得面如死灰。说好的在里面蹲个三五年,出去后娶个媳妇,怎么成了秋后问斩。
到现在,他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牢房里一个劲喊冤,说自己不是真的胡体安,是胡体安花钱雇来顶包的。
狱卒听到此事,赶紧上报巡抚。巡抚听说后,又上报刑部。
刑部便将此事报给慈禧。慈禧怒了,直接叫刑部派人到河南。
最终,顶包的人无罪释放,镇平县令革职发配边疆,审理此事的人都受到牵连。
“宰白鸭”的根源
不管在什么朝代,“宰白鸭”都是滔天恶劣的行为,比犯人所犯的事更可恶,但为什么道光、咸丰、同治三朝都没有杜绝此事?
一是位置偏远。发生“宰白鸭”的地方多是比较偏远的地方,仗着天高皇帝远,朝廷的管束触及不到,哪怕是朝廷派钦差都未必能够有所收获。
二是钱财的诱惑。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些县令收了钱财替人消灾,有些穷苦人家在金钱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只能以出卖亲情来换取活下去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