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八王之乱时期,巴蜀的少数民族和流亡的汉族百姓发动起义,起义军的首领叫李特,
氐族人,李特的祖父刘虎是曹魏时期的将军。李特和儿子李雄在当地有很高的名望。公元303年,晋王朝派益州刺史罗尚镇压叛乱,李特战败身死,李雄奋起反抗,占领郫城,屯兵据守。罗尚出兵攻打李雄,李雄大败罗尚,乘势攻陷成都。
李雄封王称帝
公元304年,李雄的部将力劝李雄称王,李雄自立为成都王,在成都设置朝廷,加封百官,两年后称帝,国号大成。规范礼仪制度,公开和晋王朝决裂。
公元310年,
李雄派李国率领二万大军攻入汉中,梁州刺史张殷逃往长安。李国攻陷南郑,把汉中的居民全部迁往蜀地成都。公元314年,成汉的版图得到扩张,远方的少数民族相继归附,李雄于是下令,对投降依附的人都宽免徭役赋税,招募人才,任用贤才,整个益州就此安定。
夺位内乱
中原地区的连年战乱,让西南属地的成汉帝国得到一定的发展,公元324年,李雄打算立自己哥哥的儿子李班为太子,李雄虽然有十多个儿子,但他坚持认为,当初称帝都是形势所迫,而李班也是血统正宗,并且仁义宽厚,是皇位最好的继承人,大臣们都劝李雄,这样做会导致皇子们以后发起内乱,建议李雄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李班确实仁厚孝顺,李雄脑部有旧疾,自己的儿子们都避而远之,只有李班不退衣冠日夜服侍,李雄目光所致,只看到李班仁孝,却看不到以后的动荡。
公元334年,李雄病逝,终年61岁,由李班继承皇位。李雄在外领兵的儿子,李越和李期赶回成都奔丧。得知皇位被李班继承了,都表示不服,兄弟二人密谋夺位,李雄还没有下葬,李越就在李雄灵前刺杀了李班,李期斩杀了李班的哥哥,手握兵权的李都。
兄弟二人假传太后诏书,罗列李班的罪状,顺理成章地由李期继承皇位,拜李越为相国,李寿为大将军,并加封李寿为汉王。李期做了皇帝后,疑心又重又贪财,用各种罪名诛杀大臣,没收家财据为己有。有人向李期进谗言,说李寿想要谋反,李期立即命人抓捕李寿,李寿得到消息后,领兵杀入皇宫,斩杀相国李越,废除李期的帝位,追尊李班为皇帝。
李寿一直迟疑要不要称帝,请人来占卜,占卜上说,可以做数年的天子,李
寿想了想说:朝闻道,暮死可矣。于是即位称帝。改国号为汉,又称成汉。寿改宗庙,立儿子李势为太子。
当时的赵王石虎想和成汉联兵攻打东晋,中分江南。李寿欣然答应,派将出兵,征集到七万大军,李寿在都城阅兵,群臣都劝李寿不能出征,更有忠臣以死相劝。李寿只好取消出兵江南。潜心治国,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桓温北伐,成汉覆灭
公元346年十一月,东晋的安西将军桓温北伐,和益州刺史周抚以及南郡太守司马无忌,一起带兵攻打成汉。
第二年年二月,桓温水军到达青衣江。此时的李寿已经去世,李势即位称帝。李势命将军李福和李权领军阻击晋军。
三月,桓温攻下彭模,留下主力驻守彭横,自己亲率步兵,轻装向成都进军。李福和李权等攻打彭模,难以攻下,李福后退撤走。桓温进军途中和李权相遇,三战三胜,成汉军败退成都。桓温乘势攻到成都南郊。李势倾城中守军在成都笮桥和桓温大军激战。
桓温军前锋受挫,大将袁乔督军力战,桓温大破成汉军队。晋军乘胜直追,火烧城门,李势连夜逃到葭萌关,派使者向桓温投降。桓温派人护送李势和李氏宗室十多人前往东晋国都建康。晋穆帝封李势为归义侯。桓温回师,任周抚为益州刺史,镇守在彭模。公元349年周抚攻占成都,整个蜀地全部归附东晋。成汉自此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