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天下后,刘秀总结前朝教训,确立了一套新的治国方略,其核心是好儒任文、以柔治国。
刘秀“未及下车,先访儒雅”,想方设法把一些著名儒学人物拉到自己的身边,封官授爵,以礼相待,使得他身边很快就集中了如范升、陈元、郑兴、杜林、卫宏、刘昆、桓荣等一大批当时的著名学者。
刘秀自己就是一个爱好儒学的人。当朝廷议事结束以后,经常与文武大臣一起讲论儒学经典里的道理,直到半夜才睡觉。
刘秀有时亲自主持和裁决当时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争论。自从平息隗嚣、公孙述以后,除非紧急时刻,刘秀从不讲军旅问题。
刘秀为了适应由取天下向守天下转变的这一根本需要,他逐渐改变了官吏队伍的素质和结构,命令多数在战争中凭军功提拔起来的功臣交出手中的权力,各自回到家中养尊处优,用文吏职代功臣。
刘秀还大力缩减自汉武帝时以来大为膨胀的官府及吏员设置,合并官府,减少吏员,使费用大为节省,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刘秀常常显示出一种恢廓大度、平易谦和的气貌。
公元29年,割据陇右的隗嚣分别接到公孙述和刘秀的招降信,犹豫未决,就派他的将军马援先后去公孙述的成都和刘秀的洛阳考察。
马援到成都,公孙述接见他时戒备森严,而等到了洛阳,刘秀接见马援时,却没有升堂坐垫,只是便衣便服,独自一人接见马援。刚见马援,他就微笑着说:“您遨游在两个皇帝之间,见多识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