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世界历史上,苏联是一个占据重要地位的大国。苏联不仅军事能力强大,其建设能力也非常突出。在1928~1932年,以及1933~1937年,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成功从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工业强国。1945年二战结束后,苏联国内建设的进程更加迅速。受苏联的影响,许多东欧华约国家也在战后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运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而成绩最为突出的一国,则是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位于欧洲东南部。保加利亚原本是个独立国家,但是在1396年尼科堡战役中被奥斯曼帝国打败,就此被外邦统治了500年。作为统治者的奥斯曼帝国奉行军事采邑政策,导致保加利亚地区人口锐减,百业凋敝,经济停滞了数个世纪。1878年,保加利亚在沙俄的干涉下实现了独立。然而,独立后的保加利亚,仍遭受外国资本的控制,民族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故而直到20世纪上半叶,保加利亚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
此后,保加利亚又被卷入了两次世界大战之中。1944年二战末期,保加利亚人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发动起义推翻了轴心国亲德政权,建立了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二战结束,冷战又随即开始,保加利亚先后加入苏联组建的情报局和经互会组织,此后又于1955年加入苏联主导的华沙条约组织,在国际斗争中倒向苏联,成为苏联阵营的一个重要国家。并且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和苏联的历史瓜葛较少,保加利亚还是华约之中最亲苏的国家。
加入苏联阵营后,保加利亚便学习苏联的相关经验,大力进行国内建设,仅仅用了数年时间,就使得国内面貌焕然一新。据《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的建设成就》一文统计,到1958年时,保加利亚不仅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其工业产量更是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增长,一度跻身欧洲电力工业发达国家行列。1958年6月,日夫科夫在保共七大上指出:保加利亚已经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一个新型的工农业国家。
60年代以后,保加利亚的发展更加迅速,最终在80年代达到了巅峰。1983年和1944年相比,保加利亚人均收入增加了12倍,社会产品总量增加了17倍,工业增加了80多倍。1988年,保加利亚几乎100%的家庭拥有电视,95%的人拥有收音机,96%的人拥有冰箱,40%的人拥有汽车。彼时,保加利亚人均GDP达6000美元(另一种标准统计则是3000多美元),按照当时的标准,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总的来看,在加入苏联阵营后,保加利亚通过40余年的努力建设,已经初步成为了一个工业富国。然而好景不长,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发生,保加利亚又遭受了一轮强烈冲击,直到1996年左右才得以恢复。如今,保加利亚人均GDP约为8000美元,尚能算是一个小康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