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开国时期的五大臣和四贝勒都是谁?他们权力大吗?结局如何?
创始人
2025-09-02 13:05:35
0

清太祖努尔哈赤刚开始建立后金那会儿,最得力的帮手就是开国时候的五位大臣和四位贝勒。可以这么说,没有他们,努尔哈赤打下这片江山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打从老早以前,那些打下江山的大功臣往往都没啥好下场,就像兔子死了狗被煮了一样。不过话说回来,四大贝勒还算可以,他们都是努尔哈赤的亲侄子辈,不至于像那些异姓功臣一样,打完仗就被过河拆桥。说到这儿,开国那五大臣,他们可不是努尔哈赤的亲戚,而是外来的大功臣,最后他们的结局又是咋样呢,会不会也是被一脚踢开,没啥好果子吃?

【开国五大臣都十分忠勇】

后金开国时,有五位超级重要的大臣,他们分别是苏完瓜尔佳家族的费英东、钮祜禄家族的额亦都、董鄂家族的何和礼、觉尔察家族的安费扬古,还有佟佳家族的扈尔汉。下面咱们一个一个简单聊聊他们。

费英东来自苏完瓜尔佳家族,他们世代都是满洲苏完部的显赫贵族。在清朝的整个历史长河里,要说哪个家族除了皇族爱新觉罗氏之外最牛,那非费英东的家族莫属。苏完瓜尔佳氏能坐上满洲望族的头把交椅,费英东可是立下了大功。

努尔哈赤起兵后的第六个年头,费英东他老爹,苏完部的头儿索尔果,带着全族人投靠了努尔哈赤。那时候费英东二十五岁,个子高大壮实,力气大得惊人,骑马射箭样样精通,跟着老爹索尔果一块儿归顺了努尔哈赤。

费英东这人,不仅勇猛无比,而且性格正直,做事公平公正,从不偏袒。正因他这样的品格,努尔哈赤对他特别赏识,没过多久,就提拔他做了商议国家大事的大臣。

费英东打仗时特别勇猛,他跟着努尔哈赤一起去打叶赫城。那时候,战斗打得难解难分,努尔哈赤觉得攻打太久了,想撤军。但费英东坚决不同意,他觉得都打到这份上了,离叶赫城就差一点点了,绝对不能后退。然后,他自己带着一支敢冲敢拼的队伍去攻城。结果,努尔哈赤正打算撤退呢,就听说费英东已经带着那支队伍把叶赫城给攻下来了。这一战之后,费英东在八旗军里的名声越来越大,大家都说他是“以一当万”的猛将。

费英东打仗时特别勇猛,而且做人也很正直大方,他把士兵都当作自家人,非常关心照顾他们,所以士兵们都很尊敬和拥护他。那时候,满洲的贵族里,就属费英东对俘虏最好,他不让自己的手下欺负俘虏。最让人佩服的是,费英东还敢直接指出努尔哈赤做得不对的地方,经常给他提意见。

除了那些事儿,费英东对努尔哈赤那可是忠心耿耿。记得有一次,他亲姐夫兑沁巴颜动了歪心思,想背叛努尔哈赤去投明朝。费英东一得知这消息,二话不说就把姐夫给解决了,提着人头就去找努尔哈赤请罪。这事儿一出,努尔哈赤对费英东那是更加喜欢和看重了。

之后,努尔哈赤做了个决定,他把长子褚英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亲孙女,许配给了费英东,让他成了自家的女婿。说起来,费英东的年龄跟努尔哈赤差得不多,也就小三岁,而比起褚英来,他倒是大了整整十八岁。但在那时候的满洲,人们并不太在意这些岁数辈分的事儿。努尔哈赤为了表彰费英东的忠心,就把自家的亲人嫁给他,这可以说是他能给出的最大奖赏了。

1620年,也就是天命五年那会儿,费英东走了,享年57岁。后来,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就是清太宗,他一手创建了清朝。皇太极觉得明朝的爵位制度挺不错的,就跟着学,追认费英东为直义公。他还让费英东的儿子察喀尼继承了这个爵位。不光如此,皇太极还特地给费英东家族发了张免死金牌,说费英东的后代可以凭这个免掉两次死罪。

清朝一建立,费英东他们家就成了朝堂上的大户人家。费英东的后代,在清朝头些年和中间那会儿,手里握着大权呢。说起来,最有名的得数费英东的亲侄子鳌拜,他是康熙刚开始那会儿的辅政大臣,也是个重量级人物。还有费英东的玄孙傅尔丹,到了清世宗雍正那会儿,他做了黑龙江将军,还兼着靖边大将军的职位。由此可见,费英东这家子在清朝那可是相当受尊敬。

额亦都一家子一直住在长白山英锷峪。他小时候,因为邻居嫉妒,他爹娘被害了,好在他当时不在家,逃过一劫。到了13岁那年,他自己动手,把杀父仇人给宰了。之后,他就去找了他的姑姑。他姑姑呢,嫁给了嘉木瑚寨的寨主穆通阿,所以额亦都少年时就跑到嘉木瑚寨安了家。

在明朝的万历八年,也就是1580年那会儿,22岁的努尔哈赤在路过嘉木瑚寨时,临时在穆通阿家里住了一晚。就是这次偶然的借宿,让他碰到了19岁的额亦都,两人就这么认识了。

那时候的努尔哈赤手头紧得很,就只剩下十三套盔甲,可额亦都偏偏对努尔哈赤崇拜得五体投地。他俩聊了一宿,额亦都彻底被努尔哈赤的气魄给征服了。等到次日努尔哈赤跟穆通阿道别,额亦都也赶紧跟姑姑姑父说了声再见,说要跟着努尔哈赤出去闯天下。从此以后,额亦都就跟努尔哈赤形影不离,一直到老。

额亦都这个人特别勇猛,打起仗来不要命,身上挨了五十多刀还硬是不肯撤,非得等仗打完了才去处理伤口。而且啊,他对努尔哈赤还有救命之恩呢。想当年努尔哈赤起兵反抗明朝,他那亲四叔龙敦怕受牵连,就偷偷跟明朝联手,半夜派人偷袭努尔哈赤,想杀了他好去明朝领赏。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额亦都挺身而出,拼了命地保护努尔哈赤,这才让他们转危为安。

另外,额亦都这人特别谦逊有礼。他的儿子达启呢,小时候被努尔哈赤收为干儿子,一直在宫里长大。达启成人后,勇猛善战,特别得努尔哈赤的欢心。但慢慢地,他就有点飘飘然了,仗着努尔哈赤喜欢他,开始对努尔哈赤的亲生儿子们不尊重起来。

所以额亦都心里犯嘀咕,觉得那个嚣张跋扈的达启以后肯定会给家族惹麻烦,他一咬牙,就自己动手把达启给解决了,然后去找努尔哈赤认罪。努尔哈赤听了这事儿,心里头既难过达启没了,又对额亦都的做法挺佩服。

额亦都表现得那么忠诚勇猛,努尔哈赤当然不会亏待他。他先是把一个堂妹许配给了额亦都,后来,又决定把亲生女儿穆库什也嫁给他。

天命六年,也就是1621年,额亦都走了,享年六十。后来皇太极创立了清朝,为了纪念额亦都,就封他为弘毅公,还让他和穆库什的小儿子遏必隆继承了爵位。遏必隆这人,在康熙初年也是个响当当的辅政大臣。他有两个闺女,都嫁给了康熙皇帝。一个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另一个,则是皇十子胤誐的妈,温僖贵妃。

清朝早期到中期那会儿,额亦都家族可谓风光无限,是朝廷里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这家族里不光有皇后、贵妃这样的金枝玉叶,还出了俩大学士呢。比如说乾隆皇帝刚上位那会儿的大学士讷亲,他就是额亦都的曾孙。再到乾隆老爷子晚年时候,那个大名鼎鼎的贪官和珅,其实也是额亦都家族的一个远房孙子。

何和礼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满洲栋鄂部的头儿。到了明朝万历十四年,也就是1586年那会儿,26岁的何和礼接了他大哥的班,成了栋鄂部的新首领。

那时候,努尔哈赤刚开始举兵,手头兵力不够。他瞧见栋鄂部兵马雄壮,心想着要是何和礼能跟他一块儿干就好了。于是,他就诚邀何和礼到赫图阿拉,好好聊聊大事。

聊过天后,努尔哈赤靠着自己的个人吸引力,让何和礼心服口服。何和礼一合计,决定拿钱出来,跟努尔哈赤一起把事业做大做强。努尔哈赤为了感谢何和礼,就把自己11岁的大闺女东果格格许配给了他。这样一来,何和礼也算是给清朝投了第一笔资。

但何和礼决定带着财产加入努尔哈赤那边,这事儿他压根儿没跟老婆卓尔氏提前说一声。卓尔氏一听,自家老公把家当都给出去了,还娶了别人的闺女,当下火就上来了。她一不做二不休,领着栋鄂部剩下的人马,直愣愣地就奔赫图阿拉去了,找努尔哈赤和何和礼要个明白。

卓尔氏领着人马冲到了赫图阿拉,这可把努尔哈赤愁得不行。他压根没想到何和礼的媳妇这么勇猛,更让他担忧的是,栋鄂部内部要是斗起来,实力可就大打折扣了。所以努尔哈赤连忙放低姿态,好言好语地跟卓尔氏商量,还提出让自己的闺女东果格格给何和礼做个小老婆,而卓尔氏还是正室夫人。这么一来二去,卓尔氏和何和礼才和好如初,避免了一场内部争斗。

但后来努尔哈赤势力壮大,建起了后金,态度就大变了。他不仅不让卓尔氏生的孩子继承何和礼的财产,还嘲笑卓尔氏没教好孩子。结果,卓尔氏就被努尔哈赤活活气死了。

1624年,也就是天命九年的那会儿,何和礼老爷子走了,享年64岁。他是清朝开国那五大臣里头,最后一个离开人世的。他这一走,努尔哈赤心里头那个难受啊,简直没法说。他抚摸着何和礼的遗体,放声大哭,边哭边念叨:“跟我一起拼过命、打过天下的那些老兄弟,咋就一个都没能留到最后,给我送个别呢?”

皇太极坐上清朝的皇位后,回头给何和礼封了个勇勤公的称号,还指定他的第四个儿子和硕图来继承这个爵位。和硕图也挺有福气,后来娶了努尔哈赤二儿子代善的姑娘,成了皇家的女婿。打那以后,何和礼一家就跟清朝皇室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辈辈地跟皇室结亲。就像康熙皇帝的第三个儿子诚亲王胤祉的正妃董鄂氏,还有第九个儿子贝子胤禟的正妃董鄂氏,都是何和礼的重孙女。靠着跟皇室这门亲事,何和礼一家子在清朝那可是响当当的政治大家族。

安费扬古年轻时,就跟着老爸完布禄投靠了努尔哈赤。打那以后,他打仗特别勇猛,给努尔哈赤打下江山立了不少大功。

安费扬古和其他四位大臣有所不同,他一门心思扑在军事上,对政务那一套不太在行。这家伙在军事上特别有头脑,战略眼光独到。清朝刚建立那会儿,好几场硬仗,比如萨尔浒大战、消灭叶赫部的战斗、辽沈大战这些,都是安费扬古给努尔哈赤出谋划策搞定的。

1622年,也就是天命七年那会儿,安费扬古走了,享年64岁。等清朝站稳脚跟后,人家给他的封赏,比起其他四位大佬,那可真是差远了。到头来,他家里人就拿了个世袭的轻车都尉,算是挺低的爵位了。

安费扬古出身的那个觉尔察家族,并不是啥老牌的满洲贵族。再加上他们家族后代里没啥特别厉害的人物,也没跟清朝皇室结亲,所以等清朝进了关,他们家族在政坛上就不咋算是有头有脸的了。但好在他们家族还有个世袭的爵位撑着,子孙们在清朝的日子还是比普通老百姓滋润多了,勉强能算是个中上层的家族。

扈尔汉在那五位大臣里头,算是岁数最小的。他小时候就跟着老爹扈喇虎投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看他挺顺眼,从小就把他接到了宫里,当亲儿子一样养着,还给他换了个觉罗的姓。

扈尔汉长大成人后,变得非常勇猛善斗。为了回报努尔哈赤的养育大恩,他对努尔哈赤忠心耿耿,每次打仗都勇猛无比。战场上,他总是率领先锋部队,冲在最前面,毫不畏惧。

所以后来努尔哈赤把镶白旗的领导位置交给了扈尔汉,扈尔汉还是那时候八旗里头唯一一个不是本家姓的旗主。到了1623年,也就是天命八年,扈尔汉走了,才48岁。因为他儿子还小,所以镶白旗的领导就换成了努尔哈赤大儿子褚英的儿子杜度。

清朝成立后,扈尔汉没拿到啥特别高的爵位,就混了个子爵当当。他虽然姓佟佳氏,但和康熙他妈那边没啥亲戚关系。再加上他后代里也没啥出类拔萃的人物,所以他们家就慢慢在清朝政界没啥动静了。不过话说回来,在清朝那会儿,他们家还算是个挺有地位的贵族呢。

【四大贝勒皇室争权】

努尔哈赤的后金时代,有四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们是努尔哈赤的四个儿子和侄子,被大家叫做四大贝勒。努尔哈赤打下了后金这片江山后,就让这四个孩子和侄子轮流来管理国家,而这四个人里面,权力最大的。那时候,国家大事主要就是由这四大贝勒说了算。说到他们四个,分别是努尔哈赤的正牌二儿子大贝勒代善,努尔哈赤的侄子二贝勒阿敏,努尔哈赤的第五个儿子三贝勒莽古尔泰,还有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四贝勒皇太极。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亲生次子。努尔哈赤的大儿子褚英因为犯错被废掉,最后还被赐死了。之后,代善就接过了褚英的位子,开始当上了执政贝勒。努尔哈赤也向外界明确表示,代善就是他的继承人。

代善打仗勇猛得很,脑瓜子也灵光,既有勇又有谋。按说他那表现,努尔哈赤的继承人位子肯定是他的囊中之物了。可谁承想,他后来竟然跟努尔哈赤的大妃子,也就是他的庶母阿巴亥传出了风流韵事。再加上他对原配生的儿子,还有偏瘫继妻生的儿子都不好,虐待他们。努尔哈赤知道了这些事,对他特别失望,一气之下就取消了他的继承人资格,改成了四大贝勒轮流管事,而他呢,就成了大贝勒。

努尔哈赤走了之后,没直接定谁接班,还是四大贝勒在管事。不过后来,代善听了儿子们的意见,铁了心要挺皇太极当老大,这样一来,皇太极就坐上了努尔哈赤的那个位子。

后来,皇太极把代善封为了礼亲王。不过呢,因为代善手头势力挺大,他和儿子们一起管着两红旗,这就让皇太极心里不太痛快。从那以后,皇太极就老找代善的茬儿,打压他。所以啊,在皇太极当家那会儿,代善基本上没啥作为,啥大事也没干成。

皇太极过世后,代善主动站出来支持顺治皇帝登基,所以顺治对他家族特别好。到了顺治五年,也就是1648年,代善走了,享年66岁。

代善自己退出皇位争夺,转而全力支持皇太极和顺治两位皇帝。因为这个决定,他的家族得到了巨大的回报,被封为了礼亲王、克勤郡王和顺承郡王,这三个爵位还能世世代代传下去,就像是铁打的帽子一样稳固。在朝廷里,除了皇太极的直系后代,代善的家族就是地位最高、声望最响的了。

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亲侄子,他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在努尔哈赤刚开始起兵打天下的时候,舒尔哈齐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两兄弟一起打下了不少江山。可后来呢,舒尔哈齐被明朝那边给迷了心窍,居然想和努尔哈赤分道扬镳,自己再搞一个后金政权。努尔哈赤哪能容忍这事儿,一怒之下就把舒尔哈齐给抓了起来,一直关到他去世。

尽管舒尔哈齐惹恼了努尔哈赤,但努尔哈赤对自己的孩子阿敏、济尔哈朗他们挺好,把他们养在宫里,并且给他们安排了很重要的职责。

阿敏这人特别能打,给努尔哈赤开创基业时出了大力气,因此被赏了个镶蓝旗旗主二贝勒的头衔。等皇太极当上老大后,阿敏手里势力挺大,还不怎么听皇太极的话,皇太极自然看他各种不顺眼。

之后,皇太极想要攻打山海关,他选择绕路,一举拿下了河北的永平府,就是现在的河北卢龙。他安排阿敏去守着永平府,自己带着大军直接去攻山海关。可没多久,阿敏就在永平府被明朝的辽东经略孙承宗给击败了。阿敏一看打不过,扔下城池就跑了,跑的时候还把城里的百姓都给害了。阿敏这一跑,害得皇太极攻打山海关的计划也泡汤了,他原本想占领山海关还有冀东一带的打算,全都被打乱了。

这让皇太极大发雷霆,他顺势而为,直接剥夺了阿敏的爵位,还把他关了起来。镶蓝旗的头头位置,就这么落到了阿敏弟弟济尔哈朗手里。到了崇德五年,也就是1640年,阿敏在关押的地方去世了,才活了54岁。阿敏一走,皇太极干脆把他家的爵位也给取消了。从那以后,阿敏的后代在清朝大多只能混个奉恩将军这样的小爵位,他们家族也开始走下坡路。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五个儿子,他老妈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任大老婆富察·衮代。这小子从小就是个打仗的好手,立下不少大功,后来被封为了正蓝旗的头头,三贝勒。说实话,他本来也有那么点机会,能坐上努尔哈赤那个位置。

不过,因为莽古尔泰的亲妈富察·衮代惹恼了努尔哈赤,他为了巴结老爸努尔哈赤,竟然自己动手把老妈富察·衮代给杀了。这事儿在当时可把人给震惊了,大家都觉得他既凶狠又不孝顺。所以,他在满洲那些贵族里头的威望,那是一落千丈。等到努尔哈赤一走,尽管他手里头有不少实力,但没人乐意站他那边,支持他接替努尔哈赤的位置。

皇太极当上皇帝后,莽古尔泰就不太听话了,对皇太极没啥敬意,甚至有一次还拔出刀来对着皇太极。这事儿闹大了,最后皇太极就把他的爵位给降了。

1633年,也就是天聪六年的那会儿,被降了爵的莽古尔泰心里憋屈,没多久就去世了,享年46岁。他走了以后,有人跳出来说,他曾经和亲弟弟德格类、亲姐姐莽古济一块儿合计着要杀皇太极,然后自己当皇上。皇太极一听,火冒三丈,直接就把莽古尔泰一家子从族谱上给抹了,还不许他们家里人再管正蓝旗的事儿,把旗交给了自己儿子豪格。这一来,莽古尔泰的后代直到康熙年间才算又回了族谱,但也就给个红带子远亲觉罗的身份,算是彻底在清朝没啥地位了。

皇太极啊,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孩子,后来还当上了清太宗。他打架可能不是最猛的,但从小就特别有脑子,鬼点子多。就因为这样,努尔哈赤在的时候,就让他管正白旗,还给了他个四贝勒的称号。

努尔哈赤走了以后,皇太极靠着玩弄政治手腕,爬上了首领的位置,接替了努尔哈赤。他接着又把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这些人给压了下去,自己一人说了算,牢牢掌控了大权。最后,他还把国名给改成了大清,开始搞封建化改革,让国家变得更强。这一连串动作,给清朝后来打进中原、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643年,也就是崇德八年的那会儿,皇太极突然间就没了,享年52岁。他一走,他那个排行十四的弟弟多尔衮就站了出来,扶持顺治当上了皇帝。多尔衮可真是有本事,他带着清朝大军进了关,把全国都给统一了,这才打下了大清的一片天下。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深圳,美食的海洋里,每一条街道都蕴藏着独特的风味。今天,就让我们...
2025-09-02 04:47:56
原创 ...
康熙为何将祖母孝庄太后在宫中停尸37年,还不肯下葬? 在清朝初期时...
2025-09-02 04:35:37
原创 ...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若能很好地使用将会飞黄腾达,如果滥用职权则会害人...
2025-09-02 04:34:57
原创 ...
在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从来就不曾缺少神话。神话,顾名思义就是...
2025-09-02 04:34:26
原创 ...
汉高帝刘邦 据荀悦说法,刘邦,讳邦,字季。颜师古认为“邦”这名字...
2025-09-02 04:34:16
原创 ...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也成为了中国人值得骄...
2025-09-02 04:34:13
原创 ...
在我祖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令人扼腕的往事,至今依旧充满悲剧色彩。...
2025-09-02 04:33:39
原创 ...
5000多年前,世界上便出现了最早的“书籍”,但那只是一块块泥板。...
2025-09-02 04:33:28
原创 ...
在封神中,商纣阵营曾出现过很多拥有法术、法宝的能人异士,如: 擅长...
2025-09-02 04:33:12

热门资讯

原创 宋... 谈些个人的看法,个人认为宋朝“弱”真正原因应该还在于他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经历、眼光、气度、胸怀及对王...
原创 三... 三国早期的风云人物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如吕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太史慈等等;三国中期的牛人知道的...
原创 晚...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为晚清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屡建奇功,人称‘常胜将军’。1...
原创 他...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方八省的游击支队被改编为新四军。新四军成立初期,共有四大主力支队,其...
原创 朱... ——《领袖小故事(18)》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冲破层层阻力长征至贵州遵义,利用短暂间隙召开了...
原创 四... 语文教育全面去鲁迅化运动如火如荼,引发的是大众的广泛讨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理由都能找到一些。实际...
原创 美... 对于妲己想必大家都不会太陌生,“红颜祸水”说得正是妲己其人,进宫之后依仗商纣王宠幸,干预政事,祸乱朝...
【基层动态】百节镇总工会到万源... 大家好 欢迎阅读基层动态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四月春晖,感怀先烈壮举;春末佳期,铭记英雄情...
原创 孔... “孔融让梨”几乎已经成为我们面对食物诱惑时的心理阴影。它提醒你,要克制,要谦让。 孔融也因此成为中国...
传承红色基因 淬炼忠诚警魂 传承红色基因 淬炼忠诚警魂 龙岩公安以红色引擎驱动主责主业高质量发展 中央红军长征后,张鼎丞同志任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