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坚持实行分封制?公元265年农历十二月,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曹魏自此灭亡。司马炎登上皇位成为晋武帝,西晋由此开始。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大肆封司马氏家族成员为王。自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后,分封制就被大势所淘汰。郡县制度的好处是从地方到中央都受朝廷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周朝和汉朝的例子就在前面,证明分封制不是什么好制度。一旦被封出来,就非常容易形成各种势力割据的局面,威胁中央。最合适的其实是秦始皇实行的郡县制,让朝廷能从上到下的控制。然而,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呢?难道是他不关注历史,不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吗?
不,当然吸取了教训,但他吸取的不是周、汉的教训,而是曹魏的教训。
司马燕实行分封制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
,司马家族成员众多,势力强大,都有自己庞大的军政资源。这些势力不仅能帮助他登上皇位,也能对皇权构成威胁。
如果司马炎想让司马家族支持自己当皇帝,就必须给他们赏赐封王,给予足够的权力满足他们。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支持司马炎继续当皇帝。
第二
,从曹魏帝国的灭亡来看,皇族的衰弱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魏文帝曹丕压制了自己家族成员的势力,结果是一个世家家族得以与皇族抗衡,甚至超越皇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在这种背景下,司马家族自然不敢放弃分封制的政策。魏文帝曹丕镇压宗室,推出九品宗正制,大力提拔士卒,使曹魏宗室势力一落千丈。结果曹魏宗族太弱,皇权有难,无人相助,司马家得天下,司马家吸取了曹魏的教训,重新开始分封制。
第三
,为了防止氏族势力过分壮大,覆曹魏后尘,司马炎把权力交给了王室,从而解除了对王室成员的各种限制,平衡了家族的权力。
九品宗正制使得司马氏家族不得不分封,否则司马氏家族很快就会被其他氏族取代,实在是无奈之举。西晋本身就继承了东汉末年的各自为政的局势,所以地方宗族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皇帝。比如司马炎本人就是在名门望族的支持下才得以篡位的。
应该说,司马炎充分吸取了曹魏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曹魏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保护宗族的力量。本该是曹魏政权守护者的藩王被控制,给了司马家族可乘之机。司马炎为了保护司马家的天下,必然会采取与曹魏完全相反的政策。
司马炎的分封主要是由于皇位来源不当。他篡夺了曹魏的果实,夺取了政权。为了保证各地的权贵人物不反弹,在天下范围内分封。
首先,奖励功臣,收买人心。其次,给他们兵权,为天子,监督天下。
有人认为司马炎的分封制是导致西晋混乱的根源。他没有吸取汉初分封制的教训,汉初分封制导致七国之乱。西晋分封天下,导致了八王之乱,后来更是直接导致了五胡乱华。
司马炎的分封制被认为是八王之乱的根源。但是就实际问题而言,司马炎看不到未来会发生什么。他只是根据眼前的状况解决眼前的问题。所以,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适合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