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在“华发杯”2025年中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常规赛(第一站)比赛之余,前世界冠军侯逸凡与南京小棋迷和家长百余人进行互动交流,分享了自己国际象棋生涯中的宝贵经历、心得体会,并耐心解答了大家的提问,现场氛围热烈而欢快。
侯逸凡回顾了自己职业生涯中多个关键节点的经历。
2005年她年仅11岁,首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团体锦标赛。她作为替补棋手,在上阵的三盘比赛中未得一分。她借此告诉大家,即使是顶尖棋手也有从基础起步、经历挫折的过程,比赛无论成绩好坏都是学习总结的机会,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那次经历让她看到与顶尖棋手的差距,明确了未来方向。
时间来到2006年叶卡捷林堡的女子世锦赛,12岁的侯逸凡是最年轻的参赛者。作为等级分排名靠后的选手,她连克两位棋手进入第三轮。赛后观看16强比赛时,她感受到国际象棋竞技运动的残酷,实力之外,心态和运气等因素也很重要。从此,她学会了尽力而为但不强求特定成绩。
2010年的女子世锦赛是她职业生涯中的重大转折点。她一路过关斩将,发挥极为稳定。决赛中与队友阮露斐对决,在前3盘2-1领先的情况下,第四盘输棋进入加赛,最终凭借良好的心态和策略获胜。这让她体会到,在比赛中要不受前一盘影响,专注当下,因为过去的决策无法改变,未来仍可选择。
时间飞快。侯逸凡的故事尚未完全展开就已经来到互动环节。
有家长询问孩子学棋与学业如何兼顾平衡。侯逸凡表示这因人而异,她不建议孩子太小就确定走职业道路,尤其不建议太早放弃学习。
在回答有关棋手风格的疑问时,侯逸凡认为风格并非一成不变,会随年龄和经验转变,但能看出倾向性,且不必过于纠结,对实际影响不大。
还有家长和棋手提出怎么学好英语、如何从大师对局中学习技巧等问题,侯逸凡耐心细致地分享了自己真实的经验与看法。
分享会促进了棋手与棋迷、家长之间的沟通,对于国际象棋运动在南京的推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场的棋迷近距离接触到世界冠军,聆听其亲身经历和感悟,从中获得关于下棋技巧、心态调整、成长规划等多方面的启发。侯逸凡的经历和建议也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方向。
8月31日,在“华发杯”2025年中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常规赛(第一站)比赛之余,前世界冠军侯逸凡与南京小棋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