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皇帝对新王朝的重要性有多大?今天咱们分析一下中国历史上九个大统一王朝二世皇帝的重要性。
开国皇帝对每一个王朝来说都是重要的,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新王朝,但是很少有人关注二世皇帝,更不清楚二世皇帝的重要性。
中国历史上大统一的王朝一共有九个,这九个王朝分别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这九个王朝有八个是靠打仗建立的王朝,其中司马炎是一个直接夺取了曹魏皇位的开国皇帝,咱们今天就聊这另外八个靠打仗建立王朝的二世皇帝。
首先就是秦朝二世皇帝胡亥,然后是汉朝的,汉朝比较特殊,汉高祖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继位在位八年,然后他的两个儿子继位一共在位也是八年,但是这十六年执政的是吕后,所以我认为汉朝意义上的二世皇帝应该是汉文帝刘恒。下面是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元太宗窝阔台。
明朝又是一个特殊,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死了,朱元璋死后朱标之子朱允炆继位,朱允炆继位后不久他的叔叔,朱元璋的四子就开始发动夺位之战,历时三年朱棣成功上位,暂且把他也算作明朝二世皇帝。然后就是清朝康熙皇帝(从进关开始算起,顺治是清朝进关后的首个皇帝)。
秦二世胡亥是篡改遗诏继位,汉文帝刘恒是被群臣拥立继位,唐太宗李世民是逼着李渊退位后继位。宋太宗赵光义是特殊的一个,有“烛影斧声”的说法大行于世,认为赵匡胤是被意图篡位的赵光义谋杀,赵光义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见的“金匮之盟”一说,说赵匡胤生前承诺母亲杜太后,日后将帝位传给赵光义,他的继位很不明确。元太宗窝阔台正常继位,明永乐皇帝朱棣夺了侄子的帝位,清康熙正常继位。
而因为都是依靠战争建立的王朝,开国皇帝也都是打仗出身,建国初期都是重武轻文,军人出身的皇帝威望都很高,一般都善于算计、攻心,出身底层能体谅民生,而且带的大都是武将比较忠诚,心也一般比较狠辣,所以相对来说王朝还是比较稳定的。
二世皇帝就有点不同了,开国皇帝创业成功后,二世皇帝就得开始经营发展。因为是靠打仗建立的王朝,而战争是劳民伤财的事情,所以建国初期一般都比较贫困,更需要二世皇帝有所作为,来巩固奠定基业。
下面咱们开始归类,正常继位的有元太宗窝阔台,清朝康熙。其它几位二世皇帝是非正常继位的。而这里面特殊的就是秦朝跟隋朝,胡亥是篡改遗诏继位,隋炀帝杨广是弑父继位。其它六位二世皇帝在位期间都有所作为,勤于政务,关心民生,所以除了秦朝跟隋朝外其它六个大统一王朝都延续了几百年,慢慢地衰亡。
但是秦朝跟隋朝都是二世即被灭国,原因肯定是皇帝的不作为,骄奢淫逸,暴虐成性,赋税沉重,致使百姓苦不堪言,刚刚建立的国家本就根基不稳,而且经过长期的战争大多民众都当过兵打过仗,所以民风比较彪悍,相对来说更容易起兵,本就根基不稳所以就很容易灭亡,这也是秦朝跟隋朝二世即亡的原因。
纵观世界各国历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执政者只有勤政爱民,才能国富民强,国运才能经久不衰。而逆其道者则很快国破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