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曹操是忠臣勉强还行,因为早期他确实在试图改善东汉政治,东汉末年各路军阀混战,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曹操推行
屯田制,兴修水利,抑制不法豪强,客观上促进了北方的经济发展。
我觉得曹操早期还是有“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的正义和豪情的。
当时,基本上没有哪路军阀忠于汉室,曹操迎接献帝也只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罢了。但他比袁术公
孙瓒之类的人做得好些,因此在群雄纷争的前三国时代最终统一北方,试图南下一统天下。
可后来他就不是了。《让县自明本志令》再三解释自己不想代汉,可是永远不放弃军政大权,这是忠臣?这是在给自己后代代汉铺路。封丞相,开府掌事,这是集权于自己手中,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几乎目无天子。不久,曹操加九锡,封魏王,这时候题主就没有理由认为他是忠臣了吧。何况曹操还有杀拥汉的荀彧,清洗朝廷内部拥汉派的行为。
一、身处乱世,最大的“忠”就是平定乱世,稳定秩序,恢复民生,曹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能尽快实现统一,那李唐呢?
二、当时的情形就是四百年
汉室不会骤亡,亦不可复。毕竟汉室四百年威德尚存,但经过桓灵等,党锢之祸,皇室及其代表与世家豪强积怨已深,董卓掀开了盖子,皇室又不能平定,士族豪强轮流登场。
三、曹操的初心不过是想做一征西将军,讨董奋勇争先。可是在传统政治,你有独立皇室的军队就是原罪,功高盖主就是罪,何况曹操,想想岳飞等。但凡当时有自己军队的诸侯就不可能成为汉室忠臣,刘表不是,
刘焉不是,刘备更不是。
四、曹操也不会是汉室忠臣,却也不是大凶大恶,不过是顺应世事,却没能定鼎一统,汉人内斗,中原蒙尘,可叹。
曹操不是忠臣,而是权臣,甚至是反臣。
但是,也不能说曹操生来就是要篡汉的,因为曹操早期确实有一些济世报国的想法。但是,他在一次一次的斗争和失败中,抛弃了原来那个年少的自己。变成了一个
政治动物。
而他拉起来的队伍,也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如果曹操只是曹操,他有做忠臣的可能,但是这个时候他背后的强大的支持他的利益集团,不可能会让他当忠臣,他们要他当王当皇帝。曹操自己够牛,可以撑得住,他儿子没这个本事,必须要皇帝的buff来维持自己的权力和威望。
在古代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动不动就是诛三族。曹操已经到了这个位置,他下不来了。曹操不是诸葛亮,他不会把刀放在别人的手上。所以他一刻也不能停,一定要为儿子篡汉做皇帝打好基础。如果他儿子失去权力,他一家老小绝对会被诛灭。
其实,曹操牛的地方根本不是什么汉室忠臣,曹操也不屑什么忠臣之名。
曹操非臣而是君,就算曹操要当臣,
汉献帝也不配呀。
曹操统一北方,多次击败进犯北方异族,保卫了中原的安定。
这样算的话,应该也算是东汉的忠臣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