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纷纭,各自评说。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手握大权却又战战兢兢,毕竟刺杀或者毒杀皇帝自古以来比比皆是,从靳柯刺秦开始到美国总统林肯,肯尼迪遇刺,手法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但是比较常见,也就危险性较大的刺杀和隐蔽性较强的毒杀两种。今天就来聊聊古代皇帝是如何预防刺客的。
首先,预防刺杀。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由隶属于皇帝的禁军和贴身侍卫保护皇帝的安全。禁军主要负责一定规模的外围冲突,侍卫主要负责贴身保护,这个各个朝代的叫法不同,汉朝叫郎中令、执金吾。隋朝叫左右备身府,宋朝叫侍卫亲军司。明朝的锦衣卫也有一定的贴身保护职能。那么如何保证近身侍卫的忠心,自古以来的皇帝都是煞费苦心的。
第一,御前侍卫的负责人是皇帝亲自任命的。
拿清代举例,御前侍卫不归领侍卫内大臣管辖,均归御前大臣管辖。而御前大臣则是由皇帝从军机大臣中选出最忠心耿耿地担任,乾隆时期,就任命蒙古科尔沁贝子札尔丰阿兼任。
第二,御前侍卫由皇帝亲自选拔
《清史稿》记载,除了嘉庆年间,一名叫做杨芳的汉人曾任御前侍卫外,基本都是从满清子弟中由皇帝选拔出来的,自然是忠心优先,武力次之了。
第三,优厚待遇和大好前途。
历朝历代的皇帝贴身侍卫的选拔都是极其严格的,相对应的也是待遇丰厚,除了俸禄之外,比如跟随皇帝出行等,都有各种名目的补助补贴,而且享有一定的特权。
因为常年跟随皇帝自然深得皇帝喜爱和重用,所以历来这些侍卫升迁空间是极大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乾隆时期的和珅,就是从一介侍卫升为当朝一品大员的。当然更多的是调任到地方任职走上仕途的。
除此之外,皇帝还会建立各种情报网,用来监督和侦查来自各方的潜在威胁。比如乞丐出身的朱元璋生性多疑,就建立了锦衣卫,到了朱棣登基后,又设立东厂。朱见深时期,又设置西厂。
那么,如何防止皇帝被毒害呢?
第一,身份及监管制度。
负责皇帝饮食起居的太监,宫女,御厨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特别是出身清白,甚至性格,忠诚度,严格把关。特别是食材的采购供应都有负责审查得太监,哪怕是厨师烹饪烧菜,都有太监在旁监督每一个环节。
第二,饭菜实名制和多人合伙制。
那道菜是做法,每个环节的经手人都是实名在册的,就是为了一旦有问题即使追查,特别是饭菜每一种都有预留一小份样品,作为日后追根溯源所用。同时每一道菜要求由多个厨师共同烹饪,如果厨师共同承担责任,为的就是他们之间互相监督,增加下毒的难度。
第三,太监和器具试毒。
一般都是由太监先品尝菜品,大概过了一会没问题才会端给皇帝,所以皇帝每顿饭吃的基本都是冷饭了。而且皇帝用餐要用特制的银餐具用餐,会对古代常见的砒霜等含硫的毒药产生反应。
第四,频繁更换用餐地点。
为了防止有人提前在用餐地点下毒,皇帝用餐前一般指定多个用餐地点,到时间才随机选择,就连陪同吃饭的妃子也随机选择,以防不测。
第五,每道菜不超过三口。
皇帝用膳要随机吃几十道菜,但是会被要求不管做得多美味也不能超过三勺菜,防止被人找到皇帝的喜好菜品,而且一旦被动筷了,这道菜半个月之内不能再次上桌,防止被人定点狙击。
看来古代的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