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皇帝其实还不错,虽然没有武功,却有文治。
有宋一代,皇帝个个爱读书,文质彬彬,宋徽宗还是书画天子,他们虽然面对外敌不行,但把国家治理得是蒸蒸日上。当时的宋朝,绝对是一流富国,当时的开封,绝对是国际都市。
所以,宋朝的皇帝软弱是软弱,但绝不无能。
但是,宋朝有先天不足,又生不逢时,国富兵弱,仿佛是抱着金子走在市井上的小孩子,充满了诱惑和不安全因素。
一是宋朝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它只是中原汉人的代言人。在中原周围,还有一些强敌环伺。其中最强大的早期是契丹,后期是金。还有一个投机派西夏。大环境不好。
二是宋朝重文轻武。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武将夺权,因此对武将不放心。这个心病转化为了治国方略,就是派文官到各地做知州,兵权收归朝廷。有事了皇帝临时指派大将领兵,副手也由皇帝定,大将往往受到监视和制约,不敢自由临阵决断,军队的战斗力受到内耗的牵制而削弱。
三是不敢让武将做大官。文官寻章摘句就能位极人臣,武将浴血奋战还不能入阁拜相。皇帝写诗劝学,却不见劝武。天下百姓供应子弟读书的多,供应子弟练武的少。朝中无良将,皇帝老子想硬也硬不起来。关键是他们还想着,文官坐大不可怕,武将若是坐大了,那岂不是会祸起于萧墙?至于外敌,花钱买平安就是了。
四是帝京开封易攻难夺。过去打仗跟现在不一样,可以派飞机在天上轰炸。过去地形很重要,天子所在地最好有天险。要么有山,要么有河。敌人要想过来,咱用极少的兵力就能应付,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着劲儿放箭就行了。可是开封是大平原,要想守,就要满城边儿驻军,搞人海战术。这样一来,不但增加了军费,效果还不好。
五是燕云十六州被石敬塘献给了契丹,中原门户大开。宋太宗赵光义曾经领兵想收复,结果自己没有哥哥的才能,朝中又无良将,铩羽而归。后来的皇帝又都是读书人,没有经历过战场上的铁戈金马血雨腥风,别说去收复燕云十六州了,敌人打到门前都只想着逃跑,连反抗精神都没有,所以宋朝的皇帝等于是在土匪窝里开着门儿做富翁,这个不安全是胎带的。
综上所述,宋朝的皇帝不是想软弱,而是不敢不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