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赤壁之败后,率残兵败将取道华容道向江陵败退。一路上被吴、汉生力军围追堵截,损兵折将,到华容道时只余27骑。这时只需任何一将,皆可擒杀曹操。但恰恰出现了大将关羽,为报恩义放过了曹操。有诗曰:“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经过赵云张飞的一番厮杀后,曹操身边已经没有几个士卒了,加上人困马乏,在常人面前都基本上属于砧板上的鱼肉,何况关羽乎?而恰恰,关羽对军师食言了,他念在曹操往日情分上释放了他。
诸葛亮分明曹操尽管唾手可得,但他此时命不应绝,不是像书上提到的诸葛亮夜观天象知道曹操命不该绝的,而是从大的战略意图来看,曹操此时是死不得的。由于刘备此时根底还没立稳,军力匮乏,并且仍是寄人篱下,处处受人掣肘,如果此时杀了曹操,北方势必大乱。
那么东吴势必在此时将刘备除之而后快,就算北方不乱,那曹操的接班人还不生吃了积贫积弱的刘备。假如此时杀了曹操,势必会打乱诸葛亮隆中对时间提出的三国鼎立之大势。惟独南方有一个曹操在,东吴势力才不会立即鲸吞了刘备,转而和他结盟来抗曹。
诸葛亮深知关羽是一个极讲义气的人,假如让他始终怀揣着对诸葛亮的感谢的话,那对刘备政权兴复汉室是及其不利的。所以,借此机会让关羽还曹操一个人情,从此两不相欠,让关羽可以没有顾虑的全心全意为兴复汉室出力,杜绝下次还会对曹操手下留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