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建文帝朱允炆到底去哪了?一个和尚临终前很可能给出了答案
创始人
2025-08-30 18:04:26
0

明太祖的儿子,老四燕王朱棣,在1402年那会儿,发动了场大战,就是靖难之役,结果他赢了。朱元璋的亲孙子,也是朱棣的侄儿,建文帝朱允炆,在朱棣打进南京皇宫后就没了影儿。这样一来,朱棣就成了赢家,他也就顺理成章地坐上了皇位,成了明成祖永乐皇帝。

可大侄子朱允炆没了踪影,这事儿就成了朱棣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朱允炆到底去了哪儿,成了朱棣日夜琢磨不透的事儿,也给后世留下了个大大的疑问。但说来也巧,有个和尚在临终前留了个话儿,说是有可能知道朱允炆的下落,这事儿说不定能给这谜团找个答案。

说实在的,朱允炆并不是朱元璋正宗的嫡长孙,他其实是朱元璋大儿子朱标的第二个儿子。朱标这人,在中国历史上太子里头,算是权力最大、地位最稳固的了。在朱元璋心里,朱标始终是那个唯一的皇位接班人。

可遗憾的是,朱标在1392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年纪轻轻就去世了。这样一来,朱元璋就得重新考虑选谁当皇位继承人了。因为特别喜欢朱标,朱元璋最后决定跳过儿子们,直接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

朱标这辈子一共有五个儿子,除了大家知道的朱允炆,还有朱雄英、朱允熥、朱允熞和朱允熙。老大朱雄英和老三朱允熥,都是朱标的正房太子妃吕氏生的。剩下的三个,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则是朱标的妾吕氏所生。

所以,按照规矩来讲,朱标的正室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朱雄英,那才是嫡长子。本来朱元璋也是打算把朱雄英当作皇太孙来培养的,但很遗憾,朱雄英在8岁那年就没了。没过多久,朱标的原配夫人常氏,在生了朱允熥之后,也因为产后并发症去世了。这样一来,朱允炆的母亲吕氏就被扶为了太子妃。所以,朱允炆在法律意义上,也有了嫡长孙的身份,这也是为什么最后朱元璋会选择跳过一辈,把皇位传给他的重要原因。

朱元璋选定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后,心里就开始犯嘀咕,觉得这孩子年纪小,声望也没他爸朱标高,怕镇不住那些明朝的开国老将们。为了朱允炆以后能坐稳皇位,朱元璋从长远打算,干脆自己动手,把那些开国功臣都给清理掉了,算是给朱允炆扫清障碍。

等朱元璋觉得那些打下江山的功臣们都不会再撼动朱允炆的皇位后,他才放心地走了。但他没想到,功臣们确实不构成威胁了,可他那些拥有众多藩王护卫军队的儿子们,对朱允炆的威胁却更大了。

朱允炆当上皇帝后,很快就觉得那些叔叔们对他的皇位是个大问题。于是,他听了手下大臣黄子澄、齐泰他们的主意,打算对叔叔们下手,削弱他们的势力。他的打算就是要拿走叔叔们手里的兵权,让他们没法再捣乱。

朱允炆心里最不放心的,就是他那在世最老的叔叔——燕王朱棣。所以到了要削减藩王权力的时候,朱棣就成了第一个被针对的。朱允炆削藩的手段太硬,结果把朱棣给惹毛了,朱棣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起兵造反,这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

朱棣打进了南京城后,朱允炆立马就放火烧了南京的皇宫。可奇怪的是,在大家都知道的《明史》和《明实录》这两本书里,讲到朱允炆烧完皇宫后,关于他跑哪儿去了的说法,却完全对不上号。

根据《明朝历史记录》的说法:朱允炆把整个皇宫都给点了火,自己烧死在里面。朱棣看到宫里冒烟,赶紧派人去救火,但到的时候已经晚了。救火的人从火堆里找到了朱允炆的尸体,回来告诉朱棣。朱棣大哭着说,真的是这样啊,他怎么就这么傻呢!

就是说,朱允炆得知南京城被攻破后,他一把火把皇宫给烧了。朱棣赶紧派人去救他,但还是没赶上,朱允炆最后还是被烧死了。朱棣还装模作样地抱着朱允炆烧黑的尸体大哭了一场。

《明史》里头讲了这么件事:朱允炆进了宫,突然间就起了大火,皇后马氏莫名其妙地死了。程济赶紧拉着他换上和尚的衣服逃跑。然后,燕王就进了宫,他指着火堆里的骨头,硬说那就是朱允炆!

说的就是朱允炆自己放火烧了皇宫,结果他老婆马皇后没逃出来,被烧死了。大臣程济机灵,给朱允炆打扮成和尚,让他溜之大吉了。等朱棣带着兵马冲进宫里,那些太监就指着地上一堆烧得黑漆漆的骨头,说那就是朱允炆的尸体。

因此,《明实录》里头写的是朱允炆被大火烧死了,但《明史》里头却说,朱允炆在程济的协助下,打扮成和尚逃走了。这两本书的说法完全对不上。

聊聊《明史》里提到的程济这家伙,他是洪武年间考中的进士,当过翰林院的编修,对易学很有一套。靖难之役爆发前,他晚上看星星,然后跟朱允炆说,北边要有乱子了。结果,满朝文武都觉得他是在瞎扯,朱允炆一听,直接就把他给抓起来扔大牢里了。

后来,朱棣真的在北平起兵,挑起了靖难之役,这事儿竟然跟程济之前说的一样。这让朱允炆特别相信程济,所以就把他放了出来,让他在自己身边当谋士。

朱棣打进南京城那会儿,朱允炆本想自杀了事,可程济却出手拦下了他。程济说,他夜里梦到过朱元璋,老皇上在梦里指点他,遇到大难时可以用和尚的身份帮朱允炆躲过一劫。一听这话,程济赶紧翻出僧衣和和尚的证明文件,俩人一合计,换上僧装,就这么悄悄溜出了南京的皇宫。

《明实录》呢,是明朝时候官方自己动手整理的史料。而到了清朝,他们官方又修了本《明史》。从朱棣当上皇帝后,明朝官方就一直说朱允炆是自己烧死的。他们可不会承认朱允炆是失踪了,为啥呢?因为只有朱允炆真死了,朱棣这一脉登基才不算篡位。不然,要是朱允炆只是失踪了,那朱棣这皇位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了。

因此,那具被认为是朱允炆遗骸的烧焦尸体,不论真假,明朝官方都得承认这就是朱允炆。只有朱允炆确认死了,朱棣和他子孙的皇位才能安稳。所以,这烧焦的尸体,明朝官府不管怎样都得认定它就是朱允炆。

清朝人在编写《明史》时,没像明朝人那般瞻前顾后。他们不必纠结朱棣和他后代皇位是否名正言顺,因此,清朝版的《明史》给后世留下了一个谜团:朱允炆最终究竟去了何方。

胡濙帮朱棣外出找人,最后一次是在永乐二十一年。那时候,朱棣正带着大军在蒙古打仗,却特地在宣府前线叫胡濙过去。胡濙赶到宣府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很久。可朱棣一听胡濙来了,哪还顾得上睡觉,立马就叫人把他带了进来。

那天晚上,胡濙和朱棣在朱棣的房间里聊了一宿,直到天边泛白,胡濙才离开。奇怪的是,他们俩那晚到底说了啥,翻遍史书也找不到记录,就连专门记皇帝日常起居的《起居注》里头也是空白一片。

那次聊了一宿之后,朱棣就不再派胡濙出去找张三丰了。大家伙儿都琢磨,说不定胡濙那次给朱棣带回了朱允炆的确切信儿,让朱棣心里踏实了。因此,朱棣才不让胡濙再借着找张三丰的由头,暗地里去查朱允炆的事儿了。

算算日子,朱棣都做了二十一年的皇上了,他的龙椅坐得那叫一个稳当,跟泰山似的。就算朱允炆突然冒出来,大大方方地现身,也没那个能耐撼动朱棣的皇位了。这么看来,朱棣这回算是彻底放下了要找朱允炆的那股子倔劲儿。

话说在1418年,永乐十六年那会儿,有个和尚快不行了,他临死前跟朱棣说,别再老想着找朱允炆了。你猜怎么着?这个和尚啊,说不定就知道朱允炆跑哪儿去了。他不是别人,正是帮朱棣出主意打靖难之役的那个军师,大家叫他“黑衣宰相”的道衍和尚,真名叫姚广孝。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以前做过和尚,所以等他当上皇帝后,对佛教挺有好感,专门在皇宫里设了个主录僧的职位,这个职位就是负责皇家的祭祀、法事这些事儿,从皇上到各个藩王身边都有主录僧。道衍和尚呢,就是朱元璋安排给朱棣的,在燕王府当主录僧,他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燕王府的祭祀、法事这些活动。

道衍大和尚可不是个寻常的出家人,他脑子灵光得很,对儒家、佛家、道家的学问都门儿清,而且这人还特别有计策。当年朱棣起兵靖难,多亏了他在背后出谋划策。后来,又是他提醒朱棣,要拿住敌人的头头儿,直接攻打南京,这才让朱棣赢得了靖难这场大战。

朱棣当上皇帝后,想让道衍和尚放弃僧侣身份出来做官,但道衍就是不肯。最后,他虽保持着和尚的身份,却成了朱棣身边的重要智囊。朱棣对他特别信任,每次碰到军事和国家大事,都会找他商量。所以,那时候的人们都叫他“黑衣宰相”。

道衍老和尚病得很重的时候,朱棣经常跑到他住的庆寿寺去看他。在老和尚快不行的时候,朱棣就问他还有啥放心不下的。老和尚就跟朱棣提了一个要求,说是希望朱棣能把关了十六年的溥洽和尚给放了。

为啥道衍和尚临终前会求朱棣放掉溥洽和尚呢?说起来,这溥洽和尚以前可是朱允炆的贴身和尚。朱棣当上皇帝后,老觉得溥洽和尚帮朱允炆逃出宫去,伪装成和尚跑了。但朱棣手里没证据,只好随便找个由头把溥洽和尚给抓了,对他各种拷问。可溥洽和尚硬是一声不吭,就是不说朱允炆到底是不是扮成和尚跑的。这么一来,朱棣就一直把溥洽和尚关着不放。

朱棣当上皇帝后,让道衍和尚来管全国的佛教事情,这样道衍和尚就掌握了所有和尚的资料。因此,要让朱允炆假扮和尚在老百姓中间活下去,也就只有道衍和尚有这个能力办到。

道衍老和尚快不行的时候,跟朱棣说,想让他把溥洽和尚给放了,这事儿更让人觉得之前的猜想没错。其实啊,道衍老和尚心里头也是盼着朱棣能别再老想着朱允炆那事儿了。你想啊,那时候朱棣坐皇位都这么久了,位子稳稳当当的,朱允炆在或不在,对他来说,真没啥大不了的。

说白了,朱允炆更像是朱棣心里的一道坎儿,道衍和尚明白这一点,他就想让朱棣放了溥洽和尚,这样朱棣就能解开这个心结,别再那么固执了。

朱棣真的按照道衍和尚死前的心愿做了,他马上就说要放走溥洽和尚,这样道衍和尚也就走得安心了。虽说朱棣听了道衍和尚的话,放下了心里的那个结,但他这么多年一直想找出朱允炆的下落,正因为这样,胡濙才又接到了一个最后的探寻任务。

胡濙最后一次跟朱棣聊了个通宵,这次聊天很可能意味着他搞清楚了朱允炆的那些事儿,说不定还知道朱允炆已经不在人世了。这样一来,朱棣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他也不用再让胡濙到处去找朱允炆了。

根据历史学家徐作生教授的深入研究,他得出一个结论:胡濙最后一次跟朱棣说的情报,说的是朱允炆已经没了。朱允炆呢,他最后是偷偷从皇宫溜出去,扮成和尚跑了。胡濙那一年出去打听到的消息,就是说朱允炆死了,那时候他46岁。

当朱棣听说朱允炆真的没了,他心里那块大石头才算是落了地,算是彻底放下了。说实话,朱棣心里清楚道衍和尚的话在理,自己的地位已经稳稳当当,朱允炆再也动不了他一根汗毛。但朱允炆就像是喉咙里的一粒小东西,虽然不至于要命,可就是觉得别扭。得等这小东西彻底没了,他心里才舒坦。

其实,不管朱允炆到底是活着还是死了,朱棣在外面都得说朱允炆已经死了,绝对不能是那种模糊不清的失踪状态。要不然,朱棣的皇位可坐不稳。只有当朱允炆真的死了,才不会有人再来抢朱棣的皇位。这也就是《明实录》和《明史》里为啥说的不一样的原因了。

说到底,朱棣心里老是放不下朱允炆,主要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皇位来得不那么光明正大,心里头不踏实。他最头疼的就是,以后人们提起他,还是说他是抢来的皇位。

相关内容

到陕西旅游五天攻略,西安五...
西安,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一直是众...
2025-08-31 00:48:10
假期去陕西旅游费用,西安五...
西安,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都,一直是我心中的向往之地。终于,在这...
2025-08-31 00:46:22
潘伟力:穆帅是曼联近十年成...
潘伟力:穆帅是曼联近十年成绩最好主帅 回曼联很好
2025-08-31 00:43:28
原创 ...
三国之中,刘备的天下可谓是得之不易 他从一个织席贩履的平民脱胎换骨...
2025-08-31 00:36:13
原创 ...
1957年11月,毛泽东受邀访问苏联,这是他第二次访问苏联,也是最...
2025-08-31 00:35:27
原创 ...
导语:我们经常看历史小说和电视剧,就会发现当时人们往往都把银子作为...
2025-08-31 00:35:10
原创 ...
说起中国最耻辱的一个朝代,你们想到的是不是清朝,但是在我心中,这个...
2025-08-31 00:35:09
原创 ...
刘邦对戚夫人情深义重,为何不为她废掉吕后?讲出来你可能不信 刘邦,...
2025-08-31 00:34:46
原创 ...
历史上真正的商鞅是什么样子?首先商鞅变法推进了历史的进程,使秦国国...
2025-08-31 00:34:37

热门资讯

原创 耶... (耶律德光) 公元947年,45岁的耶律德光带着契丹军队灰头土脸的从中原撤离,在此之前他亲率大军灭亡...
原创 “... 天干物燥、小心烛火 对于火的控制与使用,是人类能够产生文明的基本条件。它使得人类在自然环境中可以对各...
原创 朝... 1949年底,老蒋再也无力回天,只能卷着国民党最后30万大军退守台湾,即使自己已经被打得灰头土脸了,...
山西横水西周墓地出土17件带铭...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公布山西运城绛县横水西周墓地考古发掘资料,该墓出土17件有铭文的铜礼器,墓主可...
【地评线】秦平:三项文献遗产列... 4月17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传来好消息——包括我国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
原创 汉... 汉武帝、唐太宗还是明太祖朱元璋,无疑都在那个寿命即将终结,时日无多之际做出了自己认为最正确的抉择,说...
原创 1... 1955年,全军总共授予了798人为少将军衔,后来,又分别晋升,授予了562人为少将军衔,这1360...
原创 苏... 二战后期,在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上,盟国对怎样处理已经达成了协议。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战败...
原创 锡... 锡金邦 被印度吞并前1个月,锡金国内亲华人士先后100多次申请加入中国未果。1974年6月20日,锡...
原创 韩... 比起墨家和《史记》中的“自愿禅让”观点,韩非子和出自魏国史官的《竹书纪年》更倾向于“逼迫禅让”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