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那段历史里,庞统是刘备手下非常聪明的谋士,大家都叫他“凤雏”,智慧上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
不过,在落凤坡丢掉性命之前,他到底有没有瞧出刘备的真实心思呢?
在历史上,庞统的离世挺让人琢磨不透。据说,在他走之前的一次吃饭聚会上,他好像已经感觉到有些不对劲儿,还想给魏延透露点啥。
但是,魏延却没能明白过来,就这样丢掉了一个能让他命运转折的机会。
庞统到底瞅见啥玩意儿了?
【司马徽的慧眼:这个丑小子不简单】
东汉快结束的时候,汉朝皇权变得特别不稳,整个国家乱成了一锅粥。
有个很受大家尊敬的隐居高人,叫司马徽,大家都叫他“水镜先生”。
司马徽为人超凡脱俗,他擅长观察时局,对人对事的分析总是直击要害,绝对是现今的聪明人。
庞统长相平平,不过肚子里可是真有货,才华横溢得很。
20岁那年,他专门去找了司马徽,就想让这位大师给自己一些人生建议。
那天,司马徽刚好在树底下摘桑叶,一瞅见庞统,就招呼他到树荫下坐下来聊聊。
他们俩聊得特别投机,从天亮一直侃到夜幕降临,谁也没觉得累。
跟庞统深入聊了聊后,司马徽很快瞧出,这个外表不起眼的年轻人,其实满腹经纶,前途无量。
走的时候,司马徽很认真地对庞统讲:“这番真心实意的夸奖,简直就像突然响起的炸雷,把在场的所有人都给震住了。”
司马徽对庞统的夸赞,让庞统一下子出了名,但这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
话说,庞统这人吧,本事挺大,但长得不咋地。那些急着找人才的国君们,大多对他这副模样不太瞧得上,有的人还觉得他太嚣张,自我感觉过于良好。
孙权也有看走眼时:长相不好,难道就不能委以重任?孙权曾一度被人们的外观所误导,他认为,那些相貌不出众的人,或许能力也平平。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他后来意识到,自己的这个看法是多么片面。在他的手下中,有那么一些人,虽然长相不尽如人意,但他们的才华和智谋却不容小觑。他们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一次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孙权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孙权开始反思,自己之前为何会因为一个人的外貌而忽略了他的内在价值。他逐渐明白,真正的才能和品质,是无法通过外表来衡量的。于是,他开始更加公正地看待每一个人,不再因为长相而有所偏见。所以说,长相不好并不代表一个人就没有能力,更不能成为评判一个人能否被重用的标准。孙权最终也放下了这个错误的观念,开始真正地去发掘和利用每一个人的长处。
在建安十二年的那会儿,庞统跑到江东去游学,结果孙权瞧着他挺有能耐,就把他推荐给了周瑜。
周瑜一瞅见庞统,脸上立马挂上了点瞧不起的神色,简单聊了几句后,就随便找了个由头让他离开了。
“事后,周瑜对孙权讲了这样一番话。”
孙权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从那以后,他就没再给庞统任何展现的机会。
庞统心情低落,只好另找别的机会发展。
这时候,刘备在荆州正忙着招揽有才能的人,庞统一听到这个消息,立马就决定前去投靠他。
刘备一听到消息,高兴得不得了,立马亲自跑到城外去迎接。
但是一见面,刘备脸上的笑容立马就没了。
瞧这位,眉毛又浓又粗,鼻梁高挺,一脸黑皮肤还留着短胡子,他哪像个能安稳治理国家的能人啊,简直就是个大狡猾的阴谋家模样!
还好诸葛亮及时出手帮忙解了围。
他跟刘备讲道:“听我这么一说,刘备心里半信半疑,虽然不想扫了诸葛亮的兴,但心底还是存着一丝疑惑。”
刘备虽然让庞统在手下做事,但心里并不太瞧得上他,没给啥重要差事。
结果,他只被安排了一个没啥实权的职位,就是别部司马。
不过庞统并没有灰心,他始终坚信,早晚有一天,他的志向和能力会得到认可,让他大展拳脚。
庞统给出的主意,难道仅仅是出奇制胜吗?
建安十六年那会儿,益州的老大刘璋,派了他的智囊法正跑到荆州去,请刘备过来帮忙,一块儿对付闹事的张鲁。
法正这次行动,明面上是诱人前来,暗地里却藏着别的打算。
他私下里鼓动刘备,叫刘备趁着这个好机会把益州给占了。
碰到这么吸引人的建议,刘备心里头确实有点痒痒的,可就是拿不定主意。
庞统一眼就看穿了刘备心里头的担忧,立马开口劝说起来:“
不过刘备心里还是犯嘀咕:“
庞统坚持自己的观点,据理说道:“
经过庞统多次耐心的建议,刘备最终拿定了主意。
他带着大军亲自杀进四川,目标直接对准了刘璋。
这场战役,刘备起兵很顺,一座座城池接连被攻下,一路深入到益州的中心地带。
可就在这时候,庞统在宴会上直接跟刘备唱起了反调,弄得主公挺尴尬,场面一度很僵。
这种做法确实很勇猛,不过有点太过冒险,结果却是自己吃了亏。
在酒桌上直接跟人唱反调,这到底是好心提意见还是目中无人呢?
建安十九年那会儿,刘备带着大批兵马逼近,益州眼看就要顶不住了。
庞统在紧要关头接下了重任,带着军队拼命守住街亭。
庞统在战场上力量悬殊,最终英勇牺牲,年仅36岁就离开了人世。
得知那不幸的消息,刘备心里头难过极了,像刀割一样疼。
他让人把庞统的尸体葬在了落凤坡那个地方,还自己动手写了副悼念的对联。
可谁能预料到,就在不久前的那场宴席上,刘备跟庞统竟然大吵了一架,场面十分僵硬。
到底是个啥样的紧张对峙情况呢?这事得从刘璋被抓那会儿讲起。
那时候,庞统给刘备出了个主意,说可以利用刘璋来荆州见面的机会,把他逮住干掉,这样一来,就能轻轻松松地把整个益州收入囊中,不用动一兵一卒。
不过,心地善良的刘备却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之后,刘备在喝酒庆祝胜利那会儿,已经喝得迷迷糊糊了。
他端起酒杯,朝着庞统问道:“
庞统面无表情地回应说:“
这话一说出口,整个屋子的人都惊了。
刘备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庞统嘿嘿冷笑了一下,甩手就走了。”
【魏延不识庞统苦心,终酿苦果】
说白了,这事儿就是一场皇帝和大臣之间的小矛盾,没啥大不了的。
不过庞统说的话里,其实藏着别的意思。
说白了,他就是变相提醒同桌的魏延将军:咱头儿那人心思重,爱变脸,咱们跟在他手下混,得小心翼翼,绝对不能惹毛了他!
挺遗憾的,魏延那会儿没琢磨透里面的门道。
多年之后,诸葛亮在往北打仗的路上因病去世,这让他心里头再也憋不住了,开始急着想有所行动。
建兴十二年那会儿,魏延实在是憋不住了,在部队里头偷偷琢磨着搞点花样出来。
没想到机密泄露,魏延遭到杨仪带兵拦截追杀,最终落得个凄惨下场。
要是魏延当年能早点明白庞统的真正意图,做事小心,不惹事生非,可能就不会落到如此悲惨的结局了。
【命如蝼蚁身似尘:天妒英才庞统悲歌三章】
看看庞统这辈子,那真是有才得很,志向也高。不过,他的命运也是挺坎坷的,经历了不少起起伏伏,悲欢离合的事儿没少碰。
司马徽的看重,终究没能改变他一身本领无处施展的命运;孙权的不屑一顾,让他想落叶归根的想法化为乌有。就算碰上了擅长识人用人的刘备,他也没能如愿以偿地一展宏图,反而是客死异乡,成为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
"这个名字,本该像凤凰那样,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可在那纷扰的乱世里头,只能悲惨地活成像小虫子一样,苟且偷生,虚度了大好时光。到头来,满心抱负没法实现,还死在了远离家乡的地方。
要是他那时候碰上的君主是个会用人、懂得赏识人才的,给他个机会好好发挥,那三国时候的情况,说不定会完全不同呢?
司马迁曾感慨道:“世事无常,人生如梦,记录历史,流传千古,实乃吾辈之使命。”
说起庞统那充满遗憾的一生,这句话真挺贴切的。回望他的经历,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分。他的一生,就像一首悲伤的歌,让人听了心里难受。庞统的才华和智谋,本该让他大放异彩,可命运却对他开了个大玩笑。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不幸,就像被命运捉弄了一样。所以,每当想起庞统,都会忍不住感叹,他的人生,真的是充满了遗憾和悲伤。
他的经历,给后来的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猜想与遗憾。
可能就像司马徽说的一样,庞统虽然长得不起眼,但他的内在一直都在闪闪发光。
不管时间怎么流转,世事如何变迁,那些历经风雨仍不变的,依然值得我们怀念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