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1687年—1763年)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他一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自封“三朝老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
金农字寿门,有寿门、司农、吉金,冬心、稽留山民等20多种字、号和别号。他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他天姿聪颖,跟着学者何焯家读书,使他博学多才,他与丁敬、吴西林并称“浙西三高士”。
乾隆元年(1736),他受裘思芹荐举博学鸿词科,雄心勃勃入都应试,结果名落孙山,从此郁郁不得志,为排解胸中郁闷,便周游四方,游历齐、鲁、燕、赵、秦、晋、吴、粤,足迹大半个中国,开阔了眼界。
50岁后,金农开始学画,终成一代名家。晚年在扬州卖书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首。来欣赏一下金农的传世名画吧。
金农的书法艺术以古朴浑厚见长。他首创“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他用的毛笔,扁平如刷子,蘸上浓墨,行笔只折不转,如用刷子刷漆。
他用的“金农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纸面,给人起鼓的感觉。看似无章法,但有磅礴的气韵。
金农的行书不入常格,以碑法和“漆书”法写成的行草书,随心所欲,用笔率真,有苍逸稚拙之趣。
金农的行草体现了他的书法艺术境界,融楷书的笔法、隶书的笔势、篆书的笔意于一体,点画似隶似楷,亦行亦草,长横和竖钩有隶书笔形,撇捺近于魏碑,有苍劲灵秀之美。
其传世作品《度量如海帖》,今流入日本,绢本漆书有《盛仲交赞》。
金农50岁开始学画,他深入研究古代名家的画法,领会其真谛,摆脱一般画家的肤浅画风。他对“法乎其上,则得其中,法乎其中,则得其下”有深刻的理解,绘画学高手,师名家。
金农开始画竹时,以石室老人的画为师,继而画梅,学白玉蟾画梅的技法,后来画马,精研唐代画马名家曹霸和韩幹的技法,他认为宋代赵孟頫画马不值得称道。
金农的号与别号很多,这与他所画的内容有关,根据题材使用号和别号,比如他画佛,别号用冬心居士、莲身居士、昔耶居士、金吉金、心出家庵粥饭僧、苏伐罗吉苏伐罗等。
他的画上题字,也和他要表达的思想和心境等相关。他画一士大夫高卧四面通风的水池亭中,题曰:“风来四面卧当中”。要表达的是一种逍遥自在,不及世事的“清高”心态。
金农的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运笔扁方,竖轻横重,别具奇趣,时称“漆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有《墨竹图》《携杖图》《山水人物册》《月华图》《东萼吐华图》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