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之所以能说出这句话,离不开3个女人
创始人
2025-08-29 21:06:35
0

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走向覆灭。

也是那一年,无数年轻人却陷入了迷惘和困惑。之前,他们都习惯跟随孙中山先生闹革命,只为推翻满清。

现如今,这个愿望已实现,后面的路该怎么走?所有年轻人,找不到为之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他们追求人生的意义,变得索然无味。

而此时,华夏大地上,有一所不起眼的学校,在那里,展开了一场历史上有名的问答。

问的人,是一名普通学校的校长,回答的人,更是一些看起来还是娃娃的学生。

魏校长讲课讲到最精彩时,突然停了下来,问学生:“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教室里一片安静,没有一个学生敢主动回答。

“如果没人回答,就只有一个个问了。”

当然,前面几个学生回答,都很平庸,也很现实:为光耀门楣而读书、为明礼而读书。甚至有个学生回答:为他爸而读书。

魏校长来到周恩来面前,望着眼前自己的得意门生,他可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

当魏校长叫到周恩来时,这时乱糟糟的教室,出奇的安静。

周恩来站起来,庄重的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在当时的历史环境,魏校长也曾迷茫过,当听到这个回答时,心中的谜团,一下豁然开朗。

他的内心有震惊和兴奋。激动地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彼时的周恩来,只有13岁。

毛泽东吟诵“孩儿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诗词,离开韶山去长沙时,已然是18岁。

1906年,朱德走出仪陇家乡到南充上学时,已经是20岁的已婚青年。

而周恩来才仅仅13岁,就语出惊人,忧国忧民。

在我看过的开国元勋里,没有谁比周恩来开悟得更早的了。

周恩来之所以能在13岁,这个小小年纪里,说出惊世之说,离不开这3位女人:生母、养母、乳母。

若没有她们,周恩来要想这么早明悟,至少推迟好几年,甚至有可能默默无闻一生。

岁月匆匆,如今之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今天,笔者要跟大家谈一谈发生在周恩来小时候的一些事,或许,了解了这些事,于今日望子成龙的年轻父母来说,会有诸多裨益。

一,三位母亲

1898年3月5日,淮安。

一家大宅院的一间小屋里,显得异常忙碌。在一位产妇痛苦不断的喊叫中,一个男婴出生了。

这个男婴便是周恩来。

周恩来的祖父叫周攀龙,周恩来降生的那一年,已不在人世。

周家祖上是绍兴人氏,因绍兴以产师爷著称,周攀龙携家搬到了淮安,谋了一份师爷来做,晚年捞到了个知县的职位。

谁知,前知县有后台,拒不交县印,等到周攀龙正式走马上任时,已是病魔缠身,不久离世。

周家本是名门望族,也因此开始没落。周攀龙留给四个儿子的,只有那所大宅院。二儿子周贻能,便是周恩来的生父。

二十四岁的周贻能,为人忠厚老实,常年在外地打工,还经常失业,生活的困苦磨得他抬不起头来,得知他有儿子了,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有了儿子,就有盼头。

周恩来刚出生,他的外祖父病危的消息,传到周贻能那里。考虑到妻子万冬儿刚生了孩子,身体虚弱,就不打算告诉她。

万家也算是淮阴的一个大户,外祖父万青选曾任淮阴知事,家境殷实,有十八个子女,外祖父最喜冬儿。冬儿不仅仅外貌出众,还善于理财。

周恩来出生第二天,万青选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陪伴他身边的家人就告诉他,冬儿生了个男孩。老人拿了周恩来的生辰八字,算了下,惊喜地说:“这孩子有大出息!叫冬儿好好养他。”

这一天,老人没留下遗憾,撒手人寰。

周恩来,从此成了夫妻俩的大宝贝,还取了个神奇的幼名:大鸾。

有神鸟之意。

周恩来还未满周岁时,周家又传来噩耗。

周恩来的幺叔周贻淦病危,幺叔那时才二十一,刚结婚没多久,还没子嗣。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的新婚妻子陈氏,内心很痛苦,如果丈夫走了,她这个没子嗣的寡妇,肯定遭人嫌。

周恩来是周家的长孙,也是唯一的孙子。周恩来的父母深知“人伦大义”,在四弟弥留之际,也好让弟媳有心灵上的依托,便把自己不满周岁的头胎儿子抱给他们“冲喜”。两个月后,幺叔辞世。

陈氏成了周恩来的养母。

陈氏那年二十二岁,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喜欢书画,熟读古文,唐诗宋词,很有才学。而且性情温婉,待人大气,善良。

陈氏寡居后,养子周恩来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和希望。

不外出,恪守妇道,把最炽热的母爱都给了幼年的周恩来。为更好的照顾好周恩来,还给周恩来请了一位最好的乳母:蒋江氏。

至此,周恩来有了三个母亲:生母万冬儿,养母陈氏,乳母蒋江氏。

二,养母:文化启蒙老师

1946年9月美国记者李勃曼采访周恩来,周恩来不知不觉说起了自己的母亲:”嗣母陈氏,是受过教育的女子,在我五岁时就常给我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等。

嗣母终日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乘继过来的;因此,我的性格也有她的这一部分。“

四岁,周恩来跟着陈氏读书、写字。五岁,学儿歌,诵读古诗词。

有一次,亲弟弟周恩溥玩小刀,差点伤到了周恩来的眼睛,陈氏吓坏了,小恩来可是她的希望!

从那时起,她把小恩来整天关在自己屋里,清晨,教周恩来读书识字,要是厌倦了,就给他讲一些历代英雄故事《韩信胯下之辱》、《岳飞传》和太平天国、义和团的传说。讲得最多的是南宋女英雄梁红玉的故事。

周恩来的童年,都是在陈氏膝下度过的。陈氏去世前,母子俩几乎从未分开过。也是这一段时间,养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小周恩来。

他对养母的感情,远远超过生母。叫陈氏:娘。叫生母:干妈。

养母死后,周恩来专门写了一篇《念娘文》。满怀深情地说:“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

周恩来给人印象,一直都是坚强、乐观的人。可是,每当思念他的养母时,内心是脆弱的。

1918年,留学日本的周恩来,写了一篇日记:

“我把带来的母亲亲笔写的诗本,打开来念了几篇,焚好了香,静坐一会儿,觉得心里非常的难受,那眼泪忍不住的要流下来。
计算母亲写诗的岁月,离现在整整的26年,那时候母亲才15岁,还在外婆家呢。想起来时光容易,墨迹还有,母亲已去世11年国,不知还想着我这儿子没有。”

三,乳母:是周恩来对底层人民情感的带路人。

与养母相对比,乳母蒋江氏,平日里周恩来叫她“蒋妈妈”,她是个“粗人”,出生在农民家庭,勤劳、善良。蒋妈妈的丈夫是裁缝,有时还去当轿夫。育有两个孩子,家境贫寒。

除了用乳汁哺育周恩来成长外,同时用自己的言行给他灌输了劳动人民的诚实朴素和勤劳善良,也教会了周恩来许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农家知识。

蒋妈妈经常带小恩来在宅院的空地上种瓜种菜,有时,小恩来自己学做。

他曾在花坛里埋下一粒瓜子,天天浇水,过了好些天,还是未长出苗来,他便跑去找蒋妈妈为何不出苗。蒋妈妈和蔼的摸着他头,笑着说:“傻孩子,现在是冬天,要春天种才行啊。”

第二年春天来了,蒋妈妈带着他种了几粒南瓜籽,果然出苗了,还结出了几个大南瓜。小恩来欢喜得跳来跳去,觉得蒋妈妈是无所不能。

小恩来常到大运河的蒋妈妈家玩耍,农活忙的时侯,就托付在一家小秀才那里读书。一天傍晚,雷雨交加,蒋妈妈打着伞去接他,要背着他走。他却扶着她说:“妈妈,我搀着你走,路滑。”

那里,小恩来接触到了穷苦人家的孩子,也深切感受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后来,蒋妈妈得知周恩来要到南开学校读书,竟然借了高利贷作为盘缠,千辛万苦地跑去看他,两人见面,抱头痛哭。

在她要离别周恩来时,周恩来知道蒋妈妈平日里吃斋念佛,特意送了她一个搪瓷碗。没想到,那一次见面,却是永别。

周恩来回忆说:“我的妈妈把我带到大运河她自己的家里。我从那里了解到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的。”

四,生母:学会处世

周恩来的父亲那一辈,是四兄弟。父亲和大伯常年在外打工,只够温饱。三叔一直瘫痪在床,不能劳作。幺叔才结婚,就病死了。

家里的整个重担,全部落在生母万冬儿身上,虽然周家已经破败,但再怎么说,也是有名望之家。

什么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该要的人情往来,生母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体体面面。

生母万冬儿从小就跟外祖父出入于官府大户,见过大场面,只有她才有能力当起周家的管家。生母去处理应酬时,总会把小恩来带在身边。

小恩来不喜生母讲究排场,要面子,有时忍不住会问:“干妈,为什么穷成这样,还死要面子呢?”

万冬儿摸着小恩来的小脸蛋,轻声的对他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啦。”

后来周恩来当了国家总理后,才真正体会到了,当时,生母那样做也是情非得已,实属无奈。

周家缺钱少米,万冬儿要维持周家的体面,负责调解大家庭的矛盾。生母这种处理复杂家务,排解纠纷的才干也遗传给了周恩来。

三位母亲,给了童年周恩来三种不同的养分。周恩来的文采飞扬,才华横溢,离不开养母的敦敦教诲。

周恩来不搞特殊,一心为劳动人民,离不开乳母的言传身教。

周恩来,之所以成为全国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大管家”,离不开生母,从小给他待人处世的观念。

结语:

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国民党还都于南京,周恩来移居梅园新村。周恩来在重庆想起了远在千里之遥的家乡。

对送别会上的重庆记者说:“38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亲恩未报!”

1907年,30岁的生母万冬儿去世。

1908年,31岁的养母陈氏离开了人世。

1942年,68岁的乳母蒋江氏也永久的离开世上。

不得不感慨,是三位普通的母亲,教出了一个救人民于水火的周总理,给华夏民族培养出,为中国崛起的希望!

相关内容

上海建成“千园之城”,公园...
截至目前,上海各类公园达1013座,其中城市公园522座、口袋公园...
2025-08-29 08:52:08
这个暑期,聪明的旅游商家都...
流量的新大陆 01 这个暑期,小红书上 “毕业旅行” 的风刮得格外...
2025-08-29 08:51:21
云南腾冲的秋日:银杏村、温...
秋日的云南腾冲,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银杏村、温泉与火山地质公园...
2025-08-29 08:50:55
原创 ...
每当提起欧洲的超级大都市时,人们首先总会想到的是巴黎的浪漫铁塔、伦...
2025-08-29 08:50:32
影视取景地成暑期旅游新爆点
伴随全国大中小学陆续开学,为期两个月的暑期旅游季正式收官。飞猪、携...
2025-08-29 08:49:32
甘肃旅游路线指南,去甘南6...
家人们,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心里一直藏着一个旅游梦,渴望去探索...
2025-08-29 08:49:02
2025甘肃旅游攻略必去景...
我一直对甘肃甘南那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充满了向往,那里有广袤无垠的草...
2025-08-29 08:48:19
甘肃旅游6天5晚报团详细费...
宝子们,甘肃这片神奇的土地,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壮丽画卷,既有“大漠...
2025-08-29 08:47:57
福州抗战档案史料展今日在三...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福州市档案...
2025-08-29 08:47:52

热门资讯

原创 封... 提到商纣王,大家给他的标签大概是,好色,残暴,荒淫无道,陷害忠良,这些都是归功于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哪...
原创 明... 明朝时期,在保定府有一个大户人家姓吕,因为平常总喜欢做善事,所以大家伙都叫他吕大善人。然而,在某一天...
人民时评:博物馆的“容量”与“... 拓展展陈空间,突破博物馆建筑的有形边界,让更多藏品走出库房、融入生活、走近大众,蕴藏巨大潜力与可能 ...
原创 历...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二百九十二):斩草除根。 北洋十三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吴佩孚兵败南下,带着仅有...
原创 抗... 毛主席说过:“有军则有权。”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为了合作抗日,救国家于危亡之中,中共向蒋介石...
原创 我... 汉口的历史兴起 汉口,曾经是中国的一颗繁荣明珠,被誉为“东方芝加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辉煌。...
平津战役纪念馆迎来一批特殊观众... 天津北方网讯:清明节来临之际,3月24日,平津战役纪念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观众。前不久,英烈名录墙新补...
原创 如... 马超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马超是蜀汉的名将,而诸葛亮则是蜀汉的丞相。在历史中,马超在诸葛亮...
原创 明... 01 明朝末年,国库空虚,诺大一个王朝,在灭亡的时候,其 户部所储帑银不过20万两。 李自成在进入北...
原创 岳... 在南宋年间,岳飞是一位备受敬仰的抗金英雄,曾率领十万岳家军屡次征战,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然而,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