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军阀是在张作霖的苦心经营下,通过参与军阀战争逐渐壮大起来,鼎盛时期兵力达到四十万,控制东北三省以及热河、直隶、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区,成为北洋后期实力最大的地方派系。
当时军队中有许多人喜好《三国演义》,用其中的故事比喻当时人物。三国时期,蜀汉的关张赵马黄并称为“五虎上将”;北洋时期,东北奉系也有五名将领被称为“五虎将” 。
奉系五虎将,就是姜登选、郭松龄、韩麟春、李景林、张宗昌。这五个人脾气秉性各有特点,是奉系军阀中期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最后结果却都很悲惨,死去时都正值壮年,两人被处死、一人遭刺杀、两人患病而亡。
要说清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首先要了解北洋军阀的派系斗争和奉系内部的矛盾纠葛。
北洋军阀主要分为皖系、直系、奉系三个集团。
北洋派系
皖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代表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等,势力范围在安徽、北京、甘肃、陕西、山东、上海、浙江、福建一带。主要以日本为靠山,试图武力统一全国,具有一定的现代化设施。在袁世凯死后控制北洋政府,因直皖战争战败而衰落。
直系前期以冯国璋为首,后期为曹锟、吴佩孚,代表人物有孙传芳、齐燮元等,势力范围主要在直隶、湖北、江苏、江西等省。与英美等国亲近,具有空海军等兵种,武器装备较为先进。直皖战争后掌握北洋政府政权,因第二次直奉战争失败而削弱。
奉系以张作霖为首,主要在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后来扩展到热河、察哈尔、绥远、河北,鼎盛时期还占领山东、江苏、安徽、上海等地。主要依靠日本的支持和扶植,有较为完备的军事工业体系,在北洋军阀中战斗力较强。第二次直奉战争取胜后进入北京。
奉系集团做大后,随着新晋力量的加入,逐渐分化为三个派系,分别是旧派、士官派和陆大派。后期随着老派人物逐渐退居幕后,士官派和陆大派的矛盾日益凸显。
张作霖及其幕僚
旧派主要是最初跟张作霖打天下的老兄弟,大多在奉系高层任职,代表人物有张作相、吴俊升、张景惠、汤玉麟、孙烈臣等。张宗昌加入奉系时间较晚,但从其早期经历来看,勉强算是旧派。
士官派主要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以杨宇霆为首,包括姜登选、韩麟春等。
陆大派大多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郭松龄为首,包括李景林等。由于张学良和郭松龄关系密切,并对陆大派军官大力提携,陆大派逐渐形成以张学良为核心的依附态势。
姜登选出生于河北南宫陈村的书香门第,少年时中过秀才,后赴日本学习军事,入东京振武堂和日本士官学校工兵科。回国后在四川清军担任第十七混成协工程营管带、陆军小学堂总办等职。
姜登选
武昌起义后,四川因军饷问题发生哗变,外省籍军官纷纷离川另谋出路。姜登选随老上司朱庆,先后担任黑龙江督军署参谋长,广东虎门长洲要塞司令等职。
经“士官派”校友杨宇霆大力推荐,姜登选到张作霖麾下担任总参议。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失利,率领工兵建桥修壕以助撤军,后任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副统监。
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担任奉军第一军军长,激战攻破九门口长城。奉系“士官派”与“陆大派”争功心切,两派矛盾渐趋激烈。随着奉系势力向南扩张,姜登选担任苏皖剿匪司令、安徽军务督办。
后闽浙巡阅使孙传芳突然举兵攻奉,南进的奉军全线收缩,姜登选被迫离职北归。途经滦州车站时,正赶上郭松龄起兵反奉,被郭松龄枪毙后扔进棺材。
事后开棺发现,遗体上双手绑绳挣开,棺内侧木板上遍布抓痕。姜登选中枪后昏迷,醒来后来发现在棺材中,因缺氧窒息被闷死了。
姜登选为人豪爽轻财,和蔼可亲,能与士卒共甘苦,重义而轻利,在奉军中有较高威望。但竟然死于奉系内部倾轧,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郭松龄出生于奉天东郊渔樵寨村,就学于奉天陆军小学堂、奉天陆军速成学堂,期间加入同盟会。后考入中国陆军大学,毕业后在北京讲武堂、广东韶关讲武堂、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当过教官,参加过孙中山在广州发起的护法运动。
郭松龄
在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期间,张学良对其学识和人品受极为钦佩,从此成为莫逆之交。两人当分别当旅长时,手下的部队合并管理。
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张学良、郭松龄担任奉军第三军正、副军长,率军在山海关正面作战,与直军主力吴佩孚部激烈对抗,乘胜攻占秦皇岛、滦州等地。郭松龄的威望得到进一步提升,成为奉军内部举足轻重的人物,但与其他将领的矛盾也逐渐浮现。
郭松龄自认为战功赫赫,却未得到满意的封赏,并对奉系依靠日本支持,持续向南扩张的战略持反对意见。在冯玉祥的积极拉拢下,郭松龄与、冯玉祥、李景林结成“反奉三角联盟”。
郭松龄在滦州举兵讨伐张作霖,发表《反奉宣言》,推荐张学良统帅东北,一路势如破竹,兵锋直指奉天省城。日本关东军反复权衡后,选择支持张作霖。
郭松龄在巨流河一战中被击败,在新民县西南苏家屯村被奉军王永清骑兵队俘获。在杨宇霆的建议下,张作霖下令枪毙了郭松龄夫妇,在奉天小河沿体育场暴尸三日。
郭松龄以一腔热血和变革之志,起兵反奉以图改变时局,岂料却最终功败垂成,只留下一曲悲壮的挽歌 。
韩麟春出生于奉天辽阳,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学习,回国后在清政府和北洋政府陆军部供职,长期负责军械管理。
韩麟春
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战败,韩麟春却看到奉系的潜力,经杨宇霆推荐转投奉系。被任命为东三省兵工厂督办,为奉军提供了大量武器弹药。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姜登选、韩麟春为奉军第一军正、副军长,率军攻占了九门口长城,但却与“陆大派”郭松龄发生冲突。
郭松龄起兵反奉时,韩麟春率奉军第四方面军阻击叛军。张作霖入主北京后,韩麟春被授予安国军陆军上将衔。
后带兵在河南打败靳云鹗,河北一带与北伐军对抗。正当战事激烈之时,韩麟春突然在前线得病中风,留下了偏瘫后遗症,三年后在沈阳病逝。
韩麟春是不可多得的军械专家,同时在军事指挥上表现出色,然而这样的将领不是死在战场上,面是默默躺在病床上,等待生命的烛光一点点黯淡。
李景林出生于直隶枣强,从小练得一身好拳脚,精通武当剑术和杨氏太极拳。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学习,曾随军镇压武昌起义,因功获赏黄马褂。
李景林
民国时,任黑龙江陆军暂编第一师参谋长,受到张作霖的赏识重用。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李景林率部参加东路军战斗,后升任陆军整编第一师师长。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李景林任第二军军长,率部长驱直入天津,后担任直隶军务督办。
郭松龄反奉时,与郭松龄、冯玉祥结成反张密盟,后因与冯玉祥互不信任而决裂。被冯玉祥打败后,退走山东与张宗昌组成直鲁联军。
李景林对中华武术作出了较大贡献,退出政治舞台后,提倡全民国术化。在上海开馆授徒,在济南创办山东国术馆,是武当剑术传人,有 “武当剑仙” 的称号。在济南期间,突然患上痢疾,终于医治无效身亡。
李景林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虽立场有所争议,但也是在乱世中求存而努力挣扎。战败的将军仍然是成功的武术家。
张宗昌生于山东掖县,长大后赶上胶东发生饥荒,只好逃到关外谋生。在俄国人管理的中东铁路和西伯利亚金矿当工人,学会了流利的俄语,并练出了一手好枪法。
张宗昌
武昌起义后回国参军,在上海陈其美手下当了团长,升任江苏陆军第三师师长。后突然阵前倒戈,投降北洋军冯国璋,当了总统府侍从武官长。
多次战场失利后,投靠直鲁豫巡阅使曹锟,却被吴佩孚所排斥,远走奉天投靠了张作霖,开始只当个宪兵营营长。平息高士傧叛乱立功,升任吉林省防军第三混成旅旅长,后调任奉天陆军第三旅旅长。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担任山东军务督办和省主席后,率军进占江苏、上海。后在孙传芳的闽浙联军攻击下,败退回到山东。
在南方革命军攻势压迫下,奉系与孙传芳捐嫌修好,张宗昌率直鲁联军南下支援孙传芳。在革命军和冯玉祥联手打击下,相继丢失山东、直隶等地,随后在滦州化装逃跑,寻找机会东山再起。
韩复榘就任山东省主席后,担心张宗昌回来抢地盘,就诱骗他到济南“共谋大事”。在火车站送行时,安排杀手开枪射杀了张宗昌。
张宗昌一生劣迹斑斑,肆意横征暴敛,生活荒诞糜烂,实属混乱时代的一段黑暗篇章。
在风云变幻的民国乱世,奉系五虎将在中华大地掀起了一阵狂澜,如今唯有荒冢残碑,默默诉说往昔故事。
“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