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大理立丕 李继凯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四大类别,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它涵盖了古代所有的图书,并且被历代的私家藏书、官府藏书、寺院藏书以及宫廷藏书所沿用,甚至影响着现代的图书馆分类法(比如中国的中图法)。
1. 经部:指儒家经典及其注释、阐释的著作。它包括了儒家研究“经”的著作以及小学(文字、音韵、训诂)类著作。
在儒家经典中,“经”的地位最高,具有纲领性、理论性的特征,因此被后世奉为治学、资政的圭臬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南。
常见的经部图书有“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
2.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史书。
它包括了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十五类。
史部图书的内容涵盖了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地理沿革等,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3. 子部:指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它包括了诸子(宗教、哲学、科技、医、农、兵、法、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及释藏、道藏、医方、卜筮、星相、农事等百家之言。
子部图书的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各种思想流派和学术观点。
4. 集部:指收录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诗文集,或单部或多部的诗文汇编,或诗文评论、唱酬赠答的专集等。
它包括了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五类。
集部图书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和作家的创作风格。
总的来说,“经史子集”是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重要体系,它涵盖了古代中国的各种知识和文化成就。这一分类体系对于后世的图书分类和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