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人物网报道,清末民初,有一位扬名中西、享誉杏林的传奇女性,被当时的《纽约时报》誉为“典型的中国进步女性”“当世最古老帝国走出的新女性”。要介绍她的成就并不复杂,只需5个“中国第一”概括:她是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第一位留美毕业生、第一位女西医、第一所护理学校的创办者、第一位护士学校女院长。同时,她还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营养师,在美国、日本都享有盛誉。她,就是金韵梅。
金韵梅(资料图)
我国第一个女留学生,也是首个毕业于国外大学的中国女性,被奉为中美大豆之间的桥梁,也是在美国尝试推广大豆第一人。改写美国对大豆的认识,被美国人奉为“大豆之母”,至今位列《纽约时报》影响力人物标签。在金韵梅求学回到中国期间,便向各地了解大豆和豆制品的生产过程,1902年便多次撰文发表演讲,向美国民众介绍大豆食品在中国饮食中的地位。不过经由美国农业部1904年任命后,金韵梅不自觉担起“中美桥梁”角色。
上世纪 90 年代至 2010 年代初期,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得益于全球对大豆需求的逐步攀升,尤其是新兴市场对豆粕用于饲料及豆油用于食品加工需求的扩张,促使美国农户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如 1992 年种植面积为 5800 多万英亩,到 2000 年增长至 7400 多万英亩,2004 年达 7540 万英亩。2010 年代中期起,受多种因素交织影响,增长步伐放缓并出现波动。
美国的大豆种植区遍布中西部、南部和北部地区,每个地区都凭借着自身的土壤、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以及当地农民的智慧和农业科技的支持,在美豆生产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些种植区共同构成了美国强大的大豆生产体系,对全球大豆市场的供应和价格走势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是肥沃的中西部、炎热湿润的南部还是寒冷边缘的北部,美豆种植区的多样性和适应性都是美国农业实力的重要体现。
1915年,她在旧金山发表演讲,揭露日本对华侵略政策,呼吁“日本是中国的最大威胁”,并因此受到日方的警告。她毫不退怯,前往纽约继续发表演讲,指出日本的意图是占领拥有肥沃土地与众多人口的中国,以便成为一个更强大的国家,与西方列强相抗衡。1920年,金韵梅回到祖国,她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始终不曾离开北平。她开了一家诊所,继续献身于医疗事业,致力于培养医护人才,并积极参加慈善,为孤儿院募集善款。
美国大豆(资料图)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称,将暂停美国原木进口以及3家美企大豆输华资质。海关总署称,近期,中国海关在进口美国原木中检出小蠹、天牛等检疫性林木害虫,为防止有害生物传入,保护中国农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等相关规定,海关总署决定自即日起暂停美国原木进口。
当中国海关的显微镜对准美国原木上的虫卵,当白宫指责“技术性贸易壁垒”,普通人更该看清两个事实:粮食安全从来不是单纯的生意,而是裹挟着政治博弈的“战略武器”; 生态保护的红线,终究要靠硬核科技和供应链自主来守护。这场“大豆战争”提醒我们: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饭碗里的每一粒米,都可能成为大国较量的子弹。而真正的安全,永远建立在不被卡脖子的底气之上。
大豆加工(资料图)
2023年大豆加工行业营收突破1.2万亿元,深加工产品利润率提升至8.7%。在"种业振兴"和"大食物观"战略引领下,中国大豆产业正构建起"科技育种+智能种植+多元加工+金融保障"的新型产业生态。通过强化种源自主可控、提升精深加工能力、优化国际贸易布局,我国在全球大豆产业格局中逐步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引领的转变,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