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共产主义”又称“军事共产主义”,是苏俄在英、法、美、日、波兰等国武装干涉和白军叛乱时期,为赢得战争胜利而推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其主要核心内容就是全盘国有化和集中配给制,就是这种经济政策差点让苏联的前身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权刚建立就走向覆灭。
面对英、法、美、日、波兰等国的武力打压和白军的疯狂反扑,1918年11月21日苏俄颁布了
《关于组织一切产品、个人消费品及日用品的居民供应》
的命令,1919年1月11日颁布了《关于国家在出产谷物的省份征粮办法》的命令,其内容就是取消私商,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家和合作社组织供应,和在全国各地实行了谷物和饲料的余粮收集制。这种政策虽说是暂时稳住了苏维埃的政权保住了胜利果实,让苏维埃顺利度过了帝国主义的围剿和白军的反扑,但也给苏俄人民造成了沉痛的灾难。
说白了这就是把对外对内的战争压力转嫁给工人和农民,对工人和农民进行残酷的压榨。而且这种“战时共产主义”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结束。1920年国家内部战争基本结束,“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竟然没有被废除,反而进一步加强了。这把工人和农民几乎推向了绝路,将苏维埃政权推向了与人民的对立面。工人宣布大罢工、农民普遍抗粮不交,导致不得不出动军队进行镇压,甚至工人和农民喊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这样愤怒的口号。
据不完全统计,1921年苏俄的重工业产量下滑到不如战前1917年五分之一,1918年到1920年,整个彼得格勒损失人口达75%以上,莫斯科损失人口损失达50%以上,加上因战争和自然灾荒的原因,保守估计全苏俄有近1000万人饿死。
这空前的灾难和危机,终于让当时的苏俄领袖列宁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并很快找到了问题所在,于是他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和检讨。列宁曾如是说道:我们想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方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用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进行产品的生产与分配,但现实情况告诉我们,我们完全错了。为了应对这次危机,列宁连夜连晚阅读了大量工人和农民的来信及控诉书,并走访接见了各地的农民、工人代表。
在列宁的笔记本上曾如是记到:一个喀山的农民说,余粮征收得太多了,请给我们下一个指标吧!要不明年春种的种子都被我们吃光了;一个来自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征收得就像被扫帚扫过一般,粮仓里丁点不剩!
列宁在走访接见结束后,就连忙这些意见转交给了中央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并要求全苏俄必须重视这个问题,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终于1921年3月21日出台了新经济政策,废除了余粮征集制和配给制,放开了商品买卖,并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至此“战时共产主义”被废除。
可以说新经济政策挽救了苏俄,也让苏联没有胎死腹中。因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928年苏俄的经济基本上恢复到了一战以前,并呈持续发展的态势。“战时共产主义”让苏俄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让列宁等很多领导人明白了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思想是错误的,必须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过可惜的是,新经济政策刚施行不久,列宁就骤然病逝了,苏俄又陷入了群龙无首、山头林立的混乱局面,直到斯大林的上位,但又进入了另一种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