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苑柍
都说弱国无外交,但事实上,弱国其实更需要外交。所以,慈禧非常需要李鸿章,每当应该与列强化解干戈时就会想起李鸿章。1900年,慈禧利用义和团对抗八国联军的想法没能实现,反而被打得狼狈逃窜到西安躲避,只好再次启用李鸿章。她下达的旨意很直接:“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给予全权,北上负责议和。”
这次谈判不同以往,如狼似虎的列强代表,提出七项谈判原则:
一、惩办以慈禧为首的战争罪犯;
二、禁止大清制造和进口军火;
三、赔银十亿两,十年付清;
四、驻清使馆可以驻扎外国卫兵;
五、拆毁大沽炮台;
六、天津至大沽之间驻扎洋兵,以保障大沽与北京之间的交通安全;
七、如何割地,他们内部还没有商量好。
李鸿章觉得,除了第四条,其他都不可接受。尤其是第一条,这严重突破了清朝能接受的底线。所以,他指着列强的鼻子说:“你们是一群虎狼,你们要是要求太过分,我们四万万人民也不怕流血!”
其实,李鸿章发这么大的脾气,也只是装样子而已,装作义正辞严,因为他手里根本没有牌,原本就是战败国。但没想到的是,还真取得了意外的效果,列强居然让步。最后,他们还说:我们不割地了,也不杀慈禧了,就赔款吧,你们不是号称四亿五千万人吗?一人一两吧。于是,1901年9月签订的《辛丑条约》,内容是:一、赔款四亿五千万两,三十九年结清;二、划定使馆区,东交民巷不得清人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三、拆毁大沽炮台,天津至大沽间驻扎洋兵;四、禁止大清进口武器两年,如觉有必要还可延期;五、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六、派出使节去对德、日道歉,为死在义和团手里的德国大使立牌坊。
李鸿章与联军代表谈判的这段时间,慈禧在西安天天盼着他的好消息。盼了将近一年,终于盼来了“协定草本”电报。她看到协定内容,大喜过望,热泪盈眶,回电:应准照办。举行签字仪式时,奕劻的手在抖,可还是很讲义气地说,这个字由他签。但李鸿章却说:“天下最难写的是自己的名字。庆亲王以后的路还长,你没有必要把自己搭进去,这卖国条约还是让我来签吧!”
正如李鸿章所预料,也正如他所说,当《辛丑条约》签完后,老百姓对李鸿章的愤怒达到了顶点,竟喊出“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甚至高喊杀了他。毫无疑问,人们普遍喜欢对外硬气的官员,而不论对与错,李鸿章那些看似软弱的主张和行为,都让很多人误解他、讨厌他。所以到了现在,还有不少人说他是卖国贼。
其实,李鸿章应该不想卖国,他也没这个资格。因此,“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的话,只有慈禧太后才有资格说,而且说得理直气壮。
那么,八国联军是怎么来的呢?与义和团有关。由于山东巡抚袁世凯对义和团太狠,所以义和团在山东待不下去了,只能另谋出路。结果到了庚子年(1900),河北一带的义和团成员发展到了上百万之多。河北和北京太近了,连慈禧也听说了这些人刀枪不入,还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兵部尚书刚毅、尚书知顺天府赵舒翘报告说:义和团都是爱国的忠义之士,确确实实不畏惧任何洋枪洋炮。
慈禧确实老了,居然相信刚毅这种汇报。接下来,刚毅还把义和团的领袖,他们称“大师兄”的曹福田找来,专门给老佛爷表演了几个气功绝技,果真刀枪不入,并且自信满满地向太后保证,他们的法术可以把天下洋人统统杀光。不知道慈禧是被轰轰烈烈的大好形势冲昏了头脑,还是真老糊涂了。虽然不懂科学,而刀枪不入身体也是可能的,但这未必等于子弹也不入,炮火也炸不飞啊?当然,还有一种完全相反的可能,就是她太聪明了,那就是明知道功夫是假的,可民心是真的,就是要故意利用义和团来反洋,通过群众的力量和列强讨价还价。
1900年6月21日,她下达了一份震惊世界的诏书,向所有跟清国有外交关系的列强宣战。吉尼斯纪录从此改写,中国的慈禧太后成为历史上唯一单挑全世界的人,还是一个女人,让多少男人自愧不如。但列强们并没有被吓住,反倒由英、法、美、俄、德、日、意、奥迅速组成了八国联军,向北京开进。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还教会了洋鬼子们一个道理:只要打到帝都去,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别看义和团搞破坏拿手,但是面对八国联军,他们的大刀、木棍等武器和刀枪不入的神功就不管用了。他们在来复枪子弹前,像被割的麦子一样成片地倒下。而荣禄手下的第一悍将,甲午之战中赢过日本人的聂士成,在天津八里台奋勇抗击八国联军时,义和团的人居然这个时候公报私仇,在后方抄了聂士成的家。他听说消息后,十分悲伤,仍没有私自下战场去和义和团算账,还继续和八国联军作战,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八国联军攻陷了天津,然后继续向北京推进,去解救被围攻的使馆。8月14日,杀进北京城。当日,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和一些皇室人员,逃出京城,向西安奔去。她没有看到帝都内大火四起,房屋楼宇顷刻化作滚滚浓烟,哭喊震天的惨状。而且在此之前,还有一件大事发生,俄国人趁着联军进攻天津、北京的时候,在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原来,俄国人早就看中了东北的两块地方,一块是海兰泡,另一块是江东六十四屯。7月16日,大屠杀开始。这两个地方的几万人遭到俄军的攻击,或被射死,或被烧死,或被淹死,或被刺死……哀鸿遍野,血流成河。
慈禧在逃亡的路上,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生气,恨透了义和团,下令全面取缔义和团,全面残酷镇压。当《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还惩处了招惹列强的大臣。其中,军机大臣徐桐自杀,兵部尚书刚毅病死,陕西巡抚毓贤、礼部尚书启秀等被杀,端郡王载漪、福国公载澜被发配新疆。
知道自己快到人生尽头的李鸿章,在病榻上发出最后一封奏折。结合不久前他上奏给慈禧的折子,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李鸿章留下的政治遗嘱。他说:世界发展至今日,一国已不可能关闭国门而安然生存。大清如果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不但可以富强自己,而且因为贸易是双边的,等于也就制约了别人,这样的制约甚至强过武力。这几十年,每多一次滋事,就多一次吃亏,去年就是例子,创伤太重,薄海惊心。现在总算议和大局稍定,希望以后外修和好、内图富强,如此国家才有好转的希望。
在一百多年前,李鸿章居然有这样的认识,当时的中国也只有此一人。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去世,再也不能帮慈禧分忧了,大清又少了一个栋梁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