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康熙朝晚期出现的“九王夺嫡”事件中以皇四子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势力集团并不是只有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两个人,还有皇十六子胤禄和皇十七子胤礼。至于实力强大的“八爷党”为何没有争过“四爷党”,个人认为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八爷党”看似实力强大,人数众多,但其内部组成人员并不团结甚至并不一心。首先,“八爷党”从以皇八子胤禩为首再到后期以皇十四子胤禵为首的变化就能看出来,这个势力集团并不稳定。皇九子胤禟虽然能够提供财力支持,但皇十子胤俄就是一个行事放纵的公子哥,什么忙帮不上不说,还经常给这个集团惹麻烦。
“四爷党”则不同,这个集团虽然人数不多,但各个都在险要位置,对夺嫡之争能起到关键作用。九门提督任上的隆科多、川陕总督任上的年羹尧,都在夺嫡的最后关键时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点:胤禩等人在夺嫡策略上犯下了致命错误。胤禩等人从一开始就将太子胤礽作为自己最大的敌人,认为只有先将太子扳倒,才能拥有夺嫡成功的绝对胜算。殊不知,胤禩等人将太子扳倒的同时,也被其他人渔翁得利了。胤禩等人在扳倒太子的同时也得罪了康熙皇帝,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胤禩失宠,“八爷党”党首换成了皇十四子胤禵。
第三点:康熙皇帝背后相助。随着“八爷党”党首皇十四子胤禵被康熙皇帝任命为大将军王,远往西北征战,“八爷党”就成了群龙无首的尴尬局面。
虽然京中有皇九子胤禟和胤禵书信往来,时刻传达京中动态和康熙皇帝身体状况,但毕竟远在西北,远水不救近火,这个时候已经基本确定了“八爷党”的失败。而这个时候的胤禛正在加紧在康熙皇帝面前表现,争取改变在皇帝心中的形象,以获得圣心。
康熙皇帝虽然在康熙六十年将胤禵召回京城一次,但很快又让胤禵返回了西北,这给胤禛等人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再加上制约西北大军粮草的年羹尧和掌管京城九门的隆科多鼎力相助,即使胤禵面对胤禛获得皇位以后,用带兵造反的心,也难以形成事实。
所以,康熙皇帝在此期间对胤禛的直接或间接帮助非常大。
所以,这个看似实力强大的“八爷党”到底没能争得过“四爷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