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于谦从个人操守上来说完全没有问题,可为人臣榜样。最后夺门之变后于谦被处死既有私仇的理由,更多的是政治生态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的说虽然英宗朱祁镇和代宗朱祁钰是亲兄弟,但是英宗的身体远好于代宗。所以从正统的角度来说朱祁钰去世后朱祁镇复位是顺理成章的,对江山社稷来说也是最恰当的。而作为于谦来说也未必没有这个想法,但是代宗在位也没办法实施啊。然后夺门之变提前爆发,英宗复位后为了政变的“师出有名”不得不按照石亨等人伪造的政权处死了于谦。于谦不是不知道石亨等人的猫腻,但是为了稳固的江山传承从容赴死堪称人杰。
今天我们不谈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的过程,因为大家都耳熟能详。土木堡之变的爆发是大明王朝盲目忽视草原的苦果,结果就是大明20万精锐阵亡。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张辅等名将被一扫而空,这给大明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断层。按照瓦剌太师也先的打算,就是凭借英宗在手攻破京城掠夺财富。甚至妄想对大明取而代之,恢复蒙元。
这个计划被以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打破了,在孙太后的支持下拥立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朱祁钰(庶出)为帝史称明代宗。在于谦的坚持下大明放弃南迁打赢了京城保卫战,成功的挫败了也先的企图。这是于谦的高光时刻,受到代宗的重用。也先在拘禁代宗一年后发现也没有特殊的作用,于是包藏祸心的把明英宗朱祁镇释放回国。英宗回国后一些列的因素杂糅,造成了于谦的悲剧。
明代宗朱祁钰太子早夭以及盛年病重引发的皇室嫡、庶之争是造成于谦被杀的第一个原因
如果按照历史的进程看,代宗朱祁钰其实是没有帝王命的。但是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后,也先妄图以英宗朱祁镇为人质威胁大明江山的时候出现了奇迹。经孙太后(英宗朱祁镇的母亲)同意,以于谦为首的重臣拥立朱祁钰登基。大明有了新的拥护对象,众臣有了主心骨。所以取得了京城保卫战的胜利,大明王朝在元气大伤的情况下转危为安。
明代宗朱祁钰能力不差,但是做人可能差了点。当时孙太后有言在先,就是可以拥立他做皇帝但是太子必须是英宗的儿子朱见深。根据明太祖朱元璋的《皇明祖训》规定,大明王朝是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明英宗朱祁镇就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嫡长子,所以朱见深是根红苗正的帝二代。只不过由于土木堡之变,于谦和孙太后为了江山社稷不得不推盛年庶出的朱祁钰做皇帝。
PS:朱见深还是个娃娃,不能担当抵御也先保卫京城的重任。
但是在英宗朱祁镇回国后,这一切都变得微妙起来。首先被尊称太上皇的明英宗朱祁镇回国后没有具体记载,史书上只有一句“帝迎见于东安门,驾入南宫,文武百官行朝见礼。”然后太上皇开始了被锁在南宫,囚禁七年的经历。所以说代宗朱祁钰不讲究,不但囚禁而且派锦衣卫看管。太上皇英宗不但不能出来,就是吃穿都不能保证。所以说代宗如果是狠人,就学习唐太宗李世民除掉朱祁镇;如果没有这个心思,就干脆点学习雍正彻底严格圈禁老八胤禩一样圈禁至死。结果是四不像,夺门之变被明英宗朱祁镇成功翻盘。
应该注意的是于谦虽然是代宗朝的重臣,但是他更正忠诚的是大明的江山社稷而不是那个人。所以拥立代宗朱祁钰是形势所迫,孙太后也表示了支持。而代宗接下来废弃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就不对了。更可气的是新太子朱见济早亡,而代宗朱祁钰病重依然不肯立朱见深为太子就更不对了。这就是典型的嫡、庶之争,从于谦内心了看代宗去世后当然皇位要回到嫡系来。也就是说要么朱见深继位,要么太上皇复位。
但是明代宗还没死,这事于谦也没法说。没等到代宗去世,夺门之变就爆发了。于谦作为兵部尚书会不知道石亨等人的小动作吗?肯定是知情的,他没阻止就是代表了自己的态度。其实英宗复位后也没打算杀于谦,但是石亨的“师出有名”的补充导致了于谦的悲剧。
《明史》记载:英宗尚犹豫曰:“于谦实有功。”有贞进曰:“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帝意遂决。丙戌改元天顺,丁亥弃谦市,籍其家,家戍边
大明王朝的政治生态斗争导致于谦作为文官集团的牺牲品被放弃了
在我们前文很多文章中反复强调过大明皇权、武勋、宦官、文官的权力的演变过程。文官相对保守的国防政策直接导致了土木堡悲剧的发生,不能都推到宦官王振的头上。如果不是文官集团在宣宗、英宗时期保守的国防政策放任草原十年不闻不问,瓦剌也先部也不会迅速整合蒙古各部的势力形成瓦剌帝国。
依靠明成祖朱棣时期对草原各部扶弱抑强的措施,怎么可能就让瓦剌部脱欢、也先父子做大。草原上十年的时光足够战士的成长,各部资源的整合。文官集团不想战争只想过小日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并不纯粹,他们本来就是通过减少战争减少朝堂上武勋集团的话语权。在文官权力壮大的同时,草原上瓦剌部也完成了蒙古各部的势力整合。虽然文官一直打着好战必亡劝诫帝王减少征战,但是还有一句话是忘战必危。土木堡之战就是忘战必危的直接结果。
武勋集团势力受到严重削弱,明代宗一朝文臣执政的现象特别明显。我们来看夺门之变的三个关键人物:于谦、石亨、曹吉祥。于谦是文官,石亨是武将,曹吉祥是宦官势力代表。我们不讨论三人的人品好坏,无论是石亨和曹吉祥和伟光正的名臣于谦一比都没法说。石亨和曹吉祥为了夺权(实现自己的利益)与嫡长子继承制坚定践行者孙太后一起实施了夺门之变。于谦作为文官集团一元人品端正,所以明知这二人的行径也没有去试图改变和约束。
所以石亨凭借一千私兵就完成了政变的过程,太上皇明英宗复位。复位以后石亨和曹吉祥伪造证据一定要把于谦这个文官首脑拉下来处死。所以于谦最终被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派系倾轧。
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诬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
小结:
综上所述,于谦被杀绝对不是简单的站错队。因为名臣于谦忠诚于大明江山而不明代宗朱祁钰,拥立代宗也是形势所迫。大明王朝皇权的嫡、庶之争和派系倾轧才是于谦被杀的原因,所以到明宪宗时期于谦就得到了平反。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