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
先来了解下关于高句丽这个政权,高句丽也被称为高氏句丽,这个政权是由扶苏人建立起来的,时间是在东汉中期的时候。借助这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割据混战的条件,高句丽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地,融合了汉人、契丹人、新罗人等多个地方的人。
高句丽的疆域发展到隋唐时期已经足以令人瞠目结舌了,领土已经绵延到了现如今半岛的南部了,难怪当时的隋朝会忌惮这一政权的存在。
隋朝建国初期四面受敌,西面有虎视眈眈的吐谷浑,北面有突厥这一难啃的巨无霸存在,南面有亟待解决的陈朝,东北的话除了有北齐的残余党高保宁集团以外,就是这盘踞在东面的高句丽以及契丹、奚部等一些藩属国了。
一开始这高句丽还算是乖,但是等到隋朝灭亡南部的陈国,收拾了巨无霸突厥,突厥举国归附隋朝的时候,这家伙高句丽不老实了,竟然浑说摸鱼南进侵犯到隋朝的领土,甚至都快打到家门口,就隔着一个大凌河。
心思缜密的隋炀帝一句“勿遗子孙忧也”直接开打,目标就是打到高句丽灭亡为止。
在隋炀帝的眼里,打高句丽肯定是要打的,不打的话,咱的子孙后代就要倒霉,隋朝可就要被高句丽给践踏了,所以该打。
但是隋炀帝打高句丽太过于激进,连年对高句丽作战,让一个本就建朝没有多久的王朝损失大量的民力和财力,最终在隋炀帝时期导致了天下大乱,有一度出现中原混战的局面,隋朝就此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所以后人一提到高句丽,就会问上一句,为何这隋朝要两世去攻打高句丽呢?不打不行吗?这一打直接把自己给干没了。
高句丽在隋文帝的时期国王是高汤,当时还是十分畏惧隋的实力的,每年都会前来隋朝朝贡,两国的关系也算是平稳,不然隋朝能放心大胆地去灭亡南部的陈朝呢,也更不可能有心思去收拾北部的突厥。
高汤唯一惹得隋朝隋文帝去攻打的点就是屯粮练兵备战,做好一切应战的准备,这样大张旗鼓地练兵屯粮怎么能不引起隋文帝的注意呢?
这也不能怪人家高汤,因为当时的高汤看到跟自己实力差不多的陈国竟然被隋朝给灭了,便开始担忧起自己的安危了,练个兵屯粮食怎么呢?又没有直接开战,真正开战的还是人家隋文帝。
隋文帝先是写了一封信给高汤劝他归顺隋朝,放下武器来谢罪,但是不幸的是,这高汤竟然因为疾病突发去世了。
接着这继位高汤长子高元竟然是一个惹事的主,对隋文帝寄来的这封信竟然不搭理,这直接震怒了隋文帝,直接开战!
一开始的高元还是比较惧怕隋朝前来攻打高句丽的隋朝军,毕竟隋朝的实力可不容小觑,那可是干掉了陈国收拾了突厥的隋朝啊,所以便主动请和。
本以为这高元会老实本分一些,人家压根不是一个安分的主。隋文帝在的时候还好,等到隋炀帝上位之后,隋炀帝要求高元朝贡,人家竟然不来,这可把一向心高气傲的隋炀帝给惹毛了,直接带兵亲征高句丽。
等到隋军快要攻破平壤的时候,高元派人又来请和,这使者一来一往之际,高句丽也得到喘息的机会,但是人家隋军耗不起,趁着隋军粮草殆尽之际,高句丽又开始进攻,完全没有之前的投降求和的样子。
几次三番这样干之后,让隋军捞不着半点好处,甚至还被戏耍了。所以这高句丽为何这么不老实,高元这一国王肯定是主要原因,其次可能也是担忧自己被隋朝给灭了。
要说隋朝这么强的一个国家怎么就迟迟吃不下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呢?之前凭借着自身国力震慑收服了高昌、突厥等政权,怎么对高句丽不管用呢?除了高句丽领导者不想被灭亡以外,还有其他原因。
首先我们从地理地形这块来看,攻打高句丽可以说是直接去到别家的底盘去打架,高句丽一开始的都城是在骨城,后面都城迁到了丸都,最后又到了平壤,隋朝攻打的时候,都城是在平壤,也就是现如今的朝鲜了,所以要想了解高句丽历史的小伙伴,也可以去了解现如今的朝鲜。
高句丽位于辽河的上游,拥有汉江流域发展经济,并且也有辽东丘陵这一重要的军事要点,地形上也变形成了退可守,进可攻,一旦敌人进犯,打不过就可以退到辽东丘陵等待时机,所以高句丽的地形外软内硬,看着好打,实际上不好打。
再看看这气候条件,当时的辽河水水域水量丰富,想要渡过需要借助船只,一旦遇到洪涝灾害出现的话,行军可谓是艰险无比,时不时可能就掉入沼泽之中了。
纬度又高,尤其这平壤那块,一旦进入到秋季就开始上冻了,冬天更是无法行军,干粮运送更是困难重重。
这样好的地理位置都已经帮助高句丽阻挡了一批又一批的进攻者,更何况这自然气候这块呢?
不过除了这自然气候以及地理条件等非人为因素以外,这失败的锅隋炀帝可得结结实实给背上才行,即使他说了那么一句漂亮话也不行。隋文帝攻打高句丽的时候就遇到过行军难,甚至军中无米下锅的情况,所以打高句丽特别谨慎小心。
但是这隋炀帝不如自己心意就开战,甚至不惜举国之力去攻打高句丽,最后直接把自己刚成立没有多久的隋朝给干没了。
隋朝末期混战大乱的时候,高句丽趁机揩了一把油,把辽西部分的区域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