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你可知救出的是谁?老师为什么不讲他们之后的故事
创始人
2025-08-26 13:06:51
0

司马光七岁那年,遇到紧急情况,他一鼓作气把个大水缸给砸破了,水哗啦啦流出来,里头被困的小朋友得救了。这事儿,“司马光破缸救人”的名声,就一直被人们传讲到现在。

那司马光到底救的是哪个小朋友呢?为啥老师没跟我们接着讲他们后来的事情呢?

【不同的人生】

司马光,叫君实,自个儿起了个号叫迂叟,听着就像是说自个儿是个老顽固。看来他还挺了解自己。这哥们儿是北宋那会儿的大文豪,也是个搞政治的,不过最让人记住的还是他小时候砸缸救人的事儿,这事儿到现在都还有人提。

他另外著有一本名为《资治通鉴》的书,这本书算是咱们国家头一本按时间顺序写的历史大全。说起来,《资治通鉴》真是个宝贝,后来不少皇帝、大臣都夸它好,就连那些文人学士也都觉得不错。

那个被他从危险中救出来的孩子,名叫上官尚光,其实是当地一个很有名望的大户人家的子弟。

上官尚光在官场上屡屡碰壁,最后实在是没了心气儿,就决定不干了,回老家干起了买卖。他家里本来就有不少资源,再加上祖上传下来的经验,没多长时间,他就成了当地挺有名的一个大商人。

但其实,上官尚光在做生意的路上也碰了不少钉子。

【仕途茫茫】

司马光救小伙伴砸缸那会儿,他老爹正好是光山县的一把手。而上官尚光呢,是本地有头有脸的上官家族的小少爷。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官员子弟和一个富家子弟的事儿。

当然啦,在古代那时候,当商人可真是件挺没面子的事儿。那时候的人们都看重士人、农民,然后才是工匠和商人,商人算是地位最低的那一档。可上官尚光他不乐意这样,就一门心思扑在读书上。他拼命想走仕途这条路,好给家族争光。

有回,上官家办家族聚会,上官尚光的爷爷把他拉到跟前,跟他说:“尚光,咱上官家靠做买卖攒了不少钱,可因为地位不高,老被那些本地官员欺负。甭管我活着的时候能不能看见你考上功名,你得一直努力下去。”

上官尚光把他爷爷的话深深记在脑海里。不过,一直到爷爷离世,爷爷都没能亲眼看到他取得官位。

上官尚光在官场上走得特别不容易,考了很多次科举都没能考上。到了他四十三岁那年,他终于狠下心,决定不再去考科举了。

尽管上官尚光心里头一百个不乐意,可人是铁饭是钢啊!老爹岁数大了,家里那点老本也快折腾光了,还有一大家子人等着吃饭呢。他磨蹭了好久,这才把这副重担挑起来,实在是没法再拖下去了。

他把自己的文章和书本打包好,塞进了仓库最里头。接着,他扭头就走,踏上了一条既陌生又熟悉的新路。就好像他天生就该走这条路似的。

【商途天才】

上官尚光做官不太行,但要是说到经商,那可真是个“生意奇才”。一踏入商界,他的本事立马就显现出来了。

他拼尽全力,短短一个月,就让家里人吃喝不愁。一年下来,上官家差不多又回到了往日的辉煌。

就算家里人都在背后挺他,想让家族一年内重回以前的辉煌,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不过上官尚光还真做到了,上官家又成了光山县响当当的大家族。

他在参加考试那会儿结识了几个朋友,就拜托他们帮忙从外地带些稀奇玩意儿回来,打算转手卖掉赚点钱。没想到这些东西很快就出手了,让他狠狠赚了一笔。从那以后,上官尚光就盼着这笔钱能继续为他生财。

几年后,上官尚光的老爹去世了。上官尚光就把他葬在了老妈旁边。葬礼那天,上官尚光独自在上官家的墓地里待了很长时间。

他蹲坐在坟头前,先跟爷爷说了声对不起,因为自己没能守住对爷爷许下的诺言。接着,他又跟爸妈道了歉,觉得自己考科举这事儿,害得他们本该好好休息享福的年纪,还得辛苦劳作。

直到晚饭时间,他被小女儿的叫声给叫回了家。

吃完晚饭以后,他一个人溜达到了仓库,从里头翻出了那个藏着他心愿的包裹。他找来蜡烛,把包裹给点了,火苗一点点变大,他就在那儿瞅着。

他瞅了一会儿,嘴角勾起几丝苦笑,接着就转身走了,头也没回一下。

后来他得知,当年救了自己一命的那个人已经升官做了宰相,心里感激不尽。于是,他就在上官家的坟地旁边,找了一块空地,给司马光建了个叫“报恩亭”的小亭子。从那以后,上官尚光就专心做起了生意,日子过得挺安稳,一直到老。

【仕途顺畅】

跟上官尚光比起来,司马光的官路那真是顺溜多了。他二十岁就去考了会试,一下子就考中了头名状元。这事儿要是让上官尚光知道了,估计得气得不行。

新科状元到任后,做事干净利落,为官公正不贪,没多久就搞出了点成绩。

司马光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他母亲突然去世了。司马光按照规矩,给母亲守了三年的孝。这三年一过,没想到他父亲在杭州当官时又没了,司马光只好又把父亲的棺材运回了老家。

司马光接连遭遇父母去世的重大变故,心里特别难受。在那段守丧的日子里,他整天关在家里,一门心思写文章。就这样,他写出了很多广受好评、一直传到现在的好作品,这些也为他后来创作《资治通鉴》铺垫了基础。

三年后,司马光任期结束,被调到了京城任职。那时候,他碰到了兴趣一致的王安石、石杨休、包拯这些人,他们很合得来,每天都聚在一起聊学问、说道理。

没过多久,司马光又一次离开了京城。他到处奔波做官,在跟老百姓打交道的过程中,让他对民间的辛苦有了更深的认识。

司马光即便在外地任职,心里也总惦记着给朝廷提建议。他甚至直接向太后进言,希望能缓和太后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他一回回地上书直言,帮朝廷解决了不少棘手问题,朝廷也因此认识到了他的重要性,后来就把他召回京城了。

【文学大家】

宋神宗一当上皇帝,那叫一个年轻有活力,给北宋带来了新风貌。他不耻下问,到处找方法治理国家,铁了心要进行大改革,让国家变得更强盛。

他特别王安石搞的那套改革,觉得那正是他心心念念想要的变革。于是,宋神宗就让王安石当上了参知政事的大官,负责推动整个国家的改革。

司马光和王安石在政治上一直看法不同,他俩经常就新法的种种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就算是在皇上亲自主持的朝会上,他们俩也是针锋相对,谁也不肯让步。

最后,司马光怎么劝都没能让王安石和宋神宗改变主意,于是他自己决定不干了,直接辞职,跑到洛阳去过隐居生活,再也不管朝廷那些事儿了。

司马光在洛阳待了十五年,一直过着隐居生活,最终把大部头《资治通鉴》给写完了。

《资治通鉴》这本书简直就是历史界的大片,它和司马迁写的《史记》一样,都是咱们中国历史上牛得不行的经典。

这本书总共有二百九十四卷,特别厚,字数大概超过了三百万,真的特别多。它从周威烈王那会儿开始写,一直写到后周世宗结束,就是按照时间先后,讲了十六个朝代,总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故事。

《资治通鉴》这本书从写出来以后,就特别受皇帝大臣、文人学士们的喜欢,给它写评语、做注解的人特别多,它对后来人们写书编东西影响可大了。

司马光六十七岁时,宋神宗去世了。这样一来,王安石推行的变法就失去了最重要的靠山。就在这时,十岁的宋哲宗登上了皇位,而大权则落在了皇太后的手里。皇太后觉得司马光是个可用之才,于是决定重新让他出山。

司马光年纪已近七十,一上任就急着主张撤销那些新法令。他觉得王安石搞的新政策就像是害人的玩意儿,得一股脑儿都给去掉。

皇太后点了头,答应了他的建议,并且把因为搞变法被贬的那些官员都给召回了,像苏轼和苏辙这两兄弟也在其中。

司马光不顾身体抱恙,坚持工作,逐步把王安石推行的改革措施都给撤销了,后来他还被提拔当上了宰相。当了宰相后,他干脆利落地把剩下的青苗法和免役法也给废除了。这么一来,王安石十几年的努力算是白费了。

就算当上了宰相,他的日子也没变得宽裕。在洛阳,他手头就只有三顷地。不幸的是,他妻子过世后,他连安葬的钱都拿不出来。没办法,司马光只能忍痛把那三顷地给卖了,好给妻子办后事。

他特别节省,仆人们很早就开始叫他“君实秀才”了,这说明他的节俭习惯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大家心里。

有天,苏轼跑到京城来找司马光,一来就听见别人喊司马光“君实秀才”。苏轼乐了,说:“老兄,你现在可是宰相了,得叫‘君实相公’才对嘛。”司马光听了,还怪苏轼把他家仆人给带偏了。

跟上官尚光比起来,司马光那可是自带点“人生赢家”的属性,毕竟人家后来当上了大官,宰相呢!生活也挺滋润。说到底,每个人的路就是不一样啊!

【两种命运】

上官尚光一心追梦,他拼命读书,就想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给祖宗争光。

然而,事实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逼得他不得不变成了自己最不愿意变成的模样。

司马光这辈子,说起来有点先扬后抑。要说当官,人家可是爬上了宰相的高位,干得不赖,政绩挺拿得出手;再讲讲写书,他花了十五年磨出来的《资治通鉴》,那可是名垂青史的好东西。

但到了人生最后阶段,他却一时冲动,把王安石十几年来的努力成果都给推翻了,结果也把自己的好名声给搭进去了。

两个身份天差地别的人,小时候的一次意外,没想到竟然让他们数百年后在书页上重逢,而他们生前却再也没机会碰面了。

说实话,这些都是老早以前的事儿了,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咱们也没法去核实。

《司马光救小孩》的事儿是《宋史》里记载的,但马未都说这事儿可能不靠谱,他觉得宋朝那会儿做不出能装下小娃的大缸。

河南光山县的上官家谱里头,有个上官尚光,感觉就像是突然冒出来的一样,特别不自然,很像是后来有人给加进去的。你瞅瞅,不论是上官尚光这个名字,还是他出现的时间节点,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真的让人不得不琢磨,这家伙是不是真的是后来才给添上的。

曹冲在七岁那年就能称象,司马光七岁就勇敢救人,这些娃娃的事儿特别打动人心,给小朋友们讲这些故事,他们也特别爱听。至于他们长大以后的事儿嘛,就让大人们自己去操心吧!

相关内容

加速数字人民币多场景应用 ...
对于百姓而言,数字金融是什么模样? 在上海市民的生活里,数字人民币...
2025-08-26 08:51:11
中金辐照(300962.S...
2025年8月26日,中金辐照(300962.SZ)发布2025年...
2025-08-26 08:50:30
单日成交额再上3万亿,A股...
单日成交额再上3万亿,A股历史第二次! 8月25日,A股三大指数...
2025-08-26 08:48:11
安徽亲子3日游行程推荐,黄...
家人们,假期了,是不是正愁带娃去哪儿玩呢?我最近就带着孩子去了安徽...
2025-08-26 08:47:37
马斯克来真的:旗下xAI起...
IT之家 8 月 26 日消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2025-08-26 08:47:33
安徽亲子5日游美食推荐,黄...
家人们,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喜欢带着孩子出门旅游,既能增长孩子的见...
2025-08-26 08:46:55
原创 ...
最近,在韩国济州岛,多位网友意外遇见了Lisa度假,然而这次并未引...
2025-08-26 08:46:15
鲁迅故里景区投诉人社交账号...
8月25日晚10:36关于“鲁迅故里景墙画面误导青少年”一事,绍兴...
2025-08-26 08:45:55
特朗普答凤凰记者:期待再次...
据凤凰卫视报道,8月25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白宫称特朗普是唯一能够...
2025-08-26 08:43:21

热门资讯

原创 美... 抗金战争中,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
原创 一... 引言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
当甲骨文遇到现代检察,一场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 在中华文明 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甲骨文是...
原创 神... 神农架,一个神秘的地方。这个地方不仅名字听起来像是个“神仙打架”的场地,实际上也确实充满了各种未解之...
原创 天... 天宝之变:唐玄宗逃至蜀地,唐肃宗称尊灵武 唐玄宗即于次日动身,离了扶风,向蜀进发。行至散关,使颍王...
原创 溥... 婉容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虽说有着极为尊贵的称呼,但是,她的一生却是极为悲惨的。被冠上皇后之命本...
原创 平... 三国舞台上,若论顶级谋士,诸葛亮和司马懿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一个是“卧龙”,一个是“冢虎”,这两位大...
叩问黄土之下 感受历史脉搏 在时光的长河中,每一粒沙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每一片陶片都诉说着远古的故事——这句话,似乎是对考古工作...
原创 诸... 诸葛亮一生最难的两件事,一件开不了口,让他心碎;一件不忍心下手,让他流泪。(文/文史杂谈) 诸葛亮的...
探寻历史温度 书写考古未来 考古学是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学科,是用实实在在的文物谱写信史的学科。早在1926年,中国考古学之父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