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揭开国际关系的底层逻辑:结盟与反目,根源是什么?
创始人
2025-08-26 00:32:41
0

编者按:加盟作者曾伟嘉先生这篇《从盟友到对手:晋吴联盟与英日同盟的兴衰启示录》,从历史往事中,揭开了国与国关系的底部逻辑——利益和实力,才是结盟与反目的根本原因。现在我们处于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国际风云变幻,深入考量各种关系的背后,无不是这一逻辑关系在起作用。从最近俄乌、美乌、欧乌,乃至中美、中俄……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些什么呢?愿本文能给读者带来深入思考。

作者:曾伟嘉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尤其在国际关系舞台上,盟友与敌人的角色,常常随着利益的变化而转换。从中国春秋时期的晋吴联盟,到近代世界的英日同盟,两个时隔二千多年的盟友关系,从诞生、发展,而最终走向破裂,有着极高的相似性。

晋吴联盟曾在晋、楚争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英日同盟则在19世纪末的俄、英博弈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尽管时代不同,但是两者都展现了盟友关系的复杂性与脆弱性:共同的敌人让它们走到了一起,而利益的冲突却让它们分道扬镳。

本文通过对比晋吴联盟与英日同盟的诞生背景、盟约高潮以及最终结局,对国际关系中盟友关系的普遍规律予以揭示,并探讨其对现代国际政治的启示。

诞生的背景——共同的敌人与各取所需的盟友。

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拉开了百余年晋、楚争霸的帷幕。长期以来,晋国和楚国你来我往,此消彼长,各有千秋。到了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战,楚庄王击败晋国,地处南北交通要道的郑国叛晋附楚。楚庄王终于如了父祖们的愿,让楚军饮马黄河。而晋军则灰溜溜地铩羽而归。

郑国倒戈,对晋、楚争霸的影响很大。晋国或许可以安慰一下自己:反正郑国不就是一个墙头草吗,没那么严重。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晋国就难以这么淡定了。因为晋国最铁杆的盟友宋国居然也屈服于楚国的重压,疏远晋国,附从楚国。

连“宋铁”居然都跑了(虽然不太情愿),可想而知,晋国此时在晋楚争霸中的不利地位。更严重的是,春秋四大强国中的另外两家——齐国和秦国,此时也都与楚国交好。虽然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了,但是楚国余威犹在,晋国的压力依旧很大。

此时,楚国发生了一件桃色丑闻。为了一个叫夏姬的绝色美人,楚国的重臣巫臣跑到了晋国,为晋国献上了“联吴制楚”的战略,旨在扶持吴国,让其作为晋国埋在楚国身后的钉子。(范雎:不好意思,我忘交专利费了。)晋国君臣深以为然。本着“谁出主意谁干活”的精神,派巫臣出使吴国,商讨结盟事宜,并将战车技术带往吴国,帮助吴国提升陆战实力。而吴国呢,同样也有着富国强兵、对外扩张的心思,而要实现这一梦想,当前最大的敌人无疑就是西边的楚国了。见到楚国的敌人、另一个强国晋国主动抛出了橄榄枝,吴国自然是乐意接受的。就这样,晋吴联盟初步形成。

讲完了晋吴联盟的形成,再来看英日同盟的形成。如果说20世纪是苏联和美国争霸的世纪,那么19世纪就是俄国和英国争霸的世纪。俄、英两国在打败共同敌人拿破仑法国后,一个是欧洲宪兵,一个是海上霸王,在欧亚大陆开启了激烈对决。从欧亚交界处的巴尔干半岛到中亚腹地,再到远东,第九、十次俄土战争以及柏林会议,中亚大博弈和阿富汗战争(当时俄国支持阿富汗对抗英国,也许俄国人再加把劲,华生就game over了)。

虽然俄国对英国霸权的冲击挑战,大部分都落了下风,但是英国依旧心有余悸。印度是大英帝国王冠上的宝石,而控制了中亚的俄国距离印度又是如此之近。1892年俄国又与法国结盟。虽然这个盟约针对的是德国和奥匈帝国,但是大英帝国怎能坐视俄、法结盟的潜在压力?大英帝国急需一个盟友,帮着自己一起对付俄国。尤其是在远东,因为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相对较为薄弱。

与此同时,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了清朝。凭借《马关条约》,除了台湾之外,还割取了辽东半岛,并夺取了朝鲜半岛的控制权。日本还没来得及高兴多久,俄国拉来了德国和法国,通过“三国干涉还辽”,硬生生逼着日本吐出了辽东半岛;朝鲜半岛也由日本一家独大,变成了俄日两家斗法。日本心里那叫一个气啊!同时也意识到:俄国将是日本在侵略扩张的一大敌手。

日本需要借助世界霸主大英帝国的力量以对抗俄国,而英国也需要日本的帮助,以弥补自己在远东地区对抗俄国时军事力量的不足。就这样,英、日两国一拍即合,于

1902年缔结了同盟。

盟约的高潮

虽然说郑国是墙头草,但是它毕竟地处南北交通要道,所以晋、楚还是要极力争夺郑国。就像两个高富帅为了博一个渣女的欢心而斗得头破血流。

晋悼公在位期间,觉得两个高富帅打架,光靠砸钱永远没完没了,所以玩起了套路。他一边联络吴国,邀请吴国在东线频繁骚扰楚国,一边将晋军以及诸侯盟友的军队分作了三路,轮番上阵伐郑。碰上楚军,晋军并不厮杀,而是主动撤退。当楚军一走,第二路晋军就出动了。楚军只好周而复始地来回奔波,师老兵疲,还要面对吴军不断袭扰,最后只能将郑国拱手相让。

看吴国那一边。吴国对于楚国在东边的那些附属小国,采取了威逼利诱的政策:肯跟我混的,大家称兄道弟;不肯跟我混的,那就大棒伺候。这些小国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下,纷纷倒向吴国,引导吴军攻破楚国巢、驾、厘、虺四座城池。

面对吴国不断侵扰,楚国决定回击。令尹公子婴齐开始训练水师,于公元前574年攻灭了叛楚降吴的舒庸国。紧接着,公元前570年,楚共王派邓廖为前锋,由公子婴齐率领大军,顺江而下,大举伐吴。

吴军先是诱敌深入,然后出其不意地发兵将邓廖和公子婴齐的部队隔断,打败了邓廖的前路楚军。公子婴齐见前路兵败,只能收兵回国,不久郁郁而终。

楚国从此陷入两线作战的泥潭而无法自拔,东有吴国连年进犯,北有晋国轮番伐郑,无力应对。(晋国:哈哈哈,你楚国总算感受到我被你和秦国前后夹击的滋味了。)就这样,吴国逐渐强大起来,晋悼公更是复霸中原,被一些历史学家列入了“春秋五霸”的行列。

再看英、日。历史进入20世纪,俄、日两国围绕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争夺更加激烈。日本的野心得到了英国的大力鼓动。在英国的支持下,1904年,日军向中国旅顺以及朝鲜仁川等地的俄军发动突袭,日俄战争爆发。(麦克阿瑟:我好像听到了熟悉的声音。)

前文提到了法俄协约。之前“三国干涉还辽”,法国站在了俄国这一边。如果法军介入战事,那变数就太多了。不过日本的担忧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因为有老大哥大英帝国在帮着牵制法国,向法国施压。法国畏惧英国的实力,也希望与英国结盟,因此没有实质性地援助俄国。

除此以外,英国还为日本做了一件很毒辣的事情。俄国太平洋舰队在与日本海军的交战中损失惨重。于是,尼古拉二世紧急把波罗的海舰队调往远东地区。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可是一趟不近的征程。不过好歹现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了,是不是也能少走点路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此时控制苏伊士运河的英国是日本的盟友。为了打压俄国,帮助日本,英国直接对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下达了封锁令——不许通过苏伊士运河。

这下波罗的海舰队傻眼了。没有办法,他们只能绕远路,途径好望角,走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路线。好望角很美,但是波罗的海舰队可没心情像四百年前的迪亚士一样欣赏风景。千里迢迢绕道半个地球,累个半死,身心俱疲地赶到远东,已经是1905年了。

而此时,日本海军早已经在对马海峡虎视眈眈了。一个筋疲力尽,一个以逸待劳,谁输谁赢没有悬念——在英、日两国联合作用下,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

大英帝国争霸世界的对手遭到削弱,日本自此也更加肆无忌惮地侵吞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直到四十年后,俄国人方才报了这个大仇。

今日的小弟,未来的大敌!

然而,就像英国人自己所说的那样: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随着时光荏苒,昔日的大哥开始落魄,而当年的小弟却逐渐强大,甚至慢慢还有资本去和大哥叫板了。那么这个时候,小弟还会再当小弟吗?也许可以继续做盟友,但是位置,可能得换一下了。不然,下次见面,应该就是敌人了。

对于百度百科等词条上所写,吴国攻入郢都是晋国一大胜利。笔者对此有所质疑。我的看法是:晋国作为吴国的大哥,在此次行动中,仅仅是带领一众盟友在楚国方城之外打了一个秋风,然后大伙儿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如果是晋军打进了郢都,或者是吴军进了郢都而晋军抵达了郢都附近与吴军会师,那么确实可以称之为是在晋国老大哥英明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但是,晋国的表现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原先,吴国与楚国的对抗是晋、楚争霸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如今,即使在晋国没有发挥什么作用的情况下,吴国依旧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击败强大的楚国——就算没有老大哥,我也一样能过的很好。

在这种晋、吴力量对比已经悄然转换的形势下,吴国还会继续心甘情愿给晋国做小弟当打手吗?恐怕不会吧。在吴军攻入郢都的那一刻,晋国实际上彻底失去了对吴国的影响和控制。这个昔日的小弟和盟友,隐隐约约成为了晋国又一个潜在对手。(因为原本晋国给吴国的角色定位是辅助,但是现在,这个辅助成了主力,自己这个主力反而成了辅助,这不乱套了吗。)

事实上,从此之后,吴国就频繁地以仲裁者的身份介入到中原诸侯之间的纷争中。比方说齐国和鲁国这对老冤家之间闹矛盾,往往是晋国冲上去秀存在感。但是现在,吴国也开始抢着出镜了。

晋、吴矛盾日益突出。等到公元前482年黄池之会的时候,吴王夫差更是直接对着晋国就来了一波如火如荼的输出。虽然晋、吴究竟谁是黄池之会的盟主存在争议(因为司马迁的记载存在矛盾),然而对于本文而言,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代表吴国已经彻底和昔日的老大哥晋国撕破脸皮了。

笔者认为,按照力量对比的转换和形势的发展,如果越王勾践没有在后方卧薪尝胆偷袭了吴国老家,那么,晋、吴两国迟早会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历史事实是:越军包围了吴国都城姑苏,作为吴国盟友的晋国则表示: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力救援吴国。

在笔者看来,这不过是晋国的托词罢了。说不定晋国还会感激越国在黄池之会的时候起兵偷袭吴国。在晋国内心深处,估计会存有一丝对这个逆反的小弟被收拾了的窃喜吧。

再看近代的英日同盟。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英、日两国的共同大敌俄国后,双方看似还有着一段蜜月期,那就是一战爆发后,日军在英军支持下击败了我国山东地区的德军。但是,在这蜜月期背后,已然埋下了决裂的种子。(其实,在日俄战争后,俄国对英国的威胁大大减弱,两国化敌为友,共同对付德国。此时,英日同盟的基石就出现了松动。)

当时,英国和法国深陷西线战场,与德国陷入阵地战。于是,英国多次向日本发出邀请,让日本出兵欧洲作战。日本总是虚与委蛇,最后仅仅派出了一些军舰前往地中海护航,却没有如英国所愿,派出陆军赴欧洲参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日本无所作为。相反,日本趁着英、德在欧洲对峙,趁火打劫,夺取了德国在亚太地区的许多殖民地。(比如说马绍尔群岛。)

如果说这些英国还勉勉强强能接受的话,那接下来的内容,英国可就很不爽了。日本趁着英国无暇东顾之际,大肆在中国扩张势力,不仅抢占了原本属于英国的市场份额,还打算瞒着英、美等国逼迫中国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

可以想象,知道了这一切的英国该有多恼火:这个小弟,怎么现在完全不按照我的安排行事了呢!

但是也没有办法,因为这就是国际丛林法则:作为大哥的英国深陷战争泥潭,而作为小弟的日本却韬光养晦,双方的力量对比以及关系地位自然而地然就会发生变化。(一战结束后,英国由债权国沦为债务国,而日本则像美国一样,由债务国转为债权国。)

都说华盛顿会议上英国是迫于美国的压力放弃了英日同盟,但是笔者认为:这只是外因,其实内因同样也不可忽视。内因就是英国对于日本的崛起以及逐渐“失控”同样愈发不安。双方的盟友关系随着力量的此消彼长逐渐走向了破裂。(在大英帝国的自治领里面,加拿大和南非反对英日同盟继续续约,也代表了英国内部的一种强烈呼声。)

在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为什么会转而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不就是对日本日益坐大的不安吗?

到了二战时期,日本将扩张矛头对准了英、美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地。英、日矛盾彻底激化,走向了完全的敌对。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对英、美目标发动了一系列闪电袭击,英军新加坡要塞陷落,先前被部署到太平洋震慑日本的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也被日军战机投下的鱼雷击中,葬身海底。(丘吉尔因此心态大崩,还险些把首相宝座丢了。)

“威尔士亲王”号沉没,不仅是英国海军史上的一次重大灾难,更是英、日关系彻底决裂的鲜明写照。往昔的盟友如今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日本毫不留情地给予英国沉重一击。曾经的同盟情谊在利益冲突和战争的硝烟中荡然无存,彻底宣告了英、日关系从合作走向了不可调和的对立。

晋吴联盟与英日同盟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缩影,更是国际关系的生动写照。它们告诉我们,盟友关系的维系往往依赖于共同的敌人和利益的契合,而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昔日的盟友可能成为未来的对手。无论是晋国与吴国从合作走向对立,还是英国与日本从盟友变为敌人,都印证了文中提到的那句帕默斯顿的名言。

这一历史规律,至今仍对现代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如何平衡盟友关系、应对潜在对手,依然是各国政治家需要深思的问题。

(本文作者:曾伟嘉,“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编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相关内容

董路:邵佳一接手中国队千万...
董路:邵佳一接手中国队千万别这么玩了 国足还能跟谁玩脚下
2025-11-14 18:22:20
有创意!阿根廷老师用梅西表...
有创意!阿根廷老师用梅西表情包 代替分数给学生评分
2025-11-14 18:21:12
假如用MBTI来解码汕头体...
十五运会已经启幕 全运会热潮正扑面而来 一幅“全民全运”的壮丽画卷...
2025-11-14 18:20:26
宾利:百年赛车基因铸就的超...
二零二五年三月,英国克鲁郡的宾利总部工厂内,纯电动车型专属装配线的...
2025-11-14 18:18:08
阿尔山森林童话:不冻河奇观...
阿尔山的秋天,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当金黄的白桦林与深绿的松林交织,当...
2025-11-14 18:04:50
林芝秋韵
11月5日拍摄的林芝米林市丹娘乡秋景。索 次摄(中经视觉) 10...
2025-11-14 18:04:33
山水吟唱的小城!赤水一日游...
当川黔交界的晨雾还未完全褪去,赤水这座被群山与溪流环抱的小城,便已...
2025-11-14 18:04:06
故宫银杏叶美到心尖上
2025-11-14 18:04:04
探访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最大驿...
图为海外华媒代表参观莺歌踏浪驿站。骆云飞 摄 图为海外华媒代表参...
2025-11-14 18:03:46

热门资讯

原创 重... 在旧书架的角落里,偶然翻出一套纸页已然泛黄的《霍桑探案集》。程小青先生这个名字,对于年轻一代的读者或...
原创 他...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官员,他的名字几乎成为了清廉二字的代名词,他就是海瑞。这个名字在当时的百姓...
原创 历... 标题:历史解密:南宋和南明都偏安一隅,但是为何南明不具备法统地位? 在历史的长河中,南宋和南明都是...
如果胡适在1949年选择留在大... 若胡适在1949年选择留在大陆,其结局大概率会经历思想批判、学术地位边缘化、政治运动冲击,但晚年或因...
原创 大... 唐代有着众多杰出的将领,他们的名字和事迹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历代对这些名将的评价各有不同,但李靖、李...
原创 朱... 朱元璋出身贫寒,家庭条件非常艰苦,他的童年充满了困苦和不幸。年轻时,他曾当过和尚,也曾做过乞丐,但无...
原创 男... 谁不向往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的状态呢? 但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这个真实故事,可能会让你惊掉下巴! 来自湖...
原创 东...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期,也正是在这段乱世中,许多英雄人物纷纷崭露头角。这一时期...
原创 清... 清朝末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年代,正值同治与光绪年间。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许多冤屈与复杂案件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