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和蒙古国是我们经常提起的地方,其原因相邻且历史渊源深厚,虽然如今两地的人在文化和民族认同有着差距,但归根结底还是“蒙古族”。
或许我们都以“国家人口多”的观念认为蒙古国的蒙古族应该是最多的,可事实上却是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口,居然比蒙古国本国的蒙古族还要多。
全球蒙古族人口约为1000万人,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口就超过了400万,蒙古国的蒙古族人口约为300万
为何内蒙古和蒙古国两地的蒙古族人口差那么多?蒙古国作为一个国家,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蒙古族人口少的?
要想清楚为何内蒙古和蒙古国在蒙古族人口差距,那么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就是双方地理环境差异,内蒙古位于中国的最北部,而蒙古国则在中国的北部和俄罗斯之间,地处蒙古高原,看似这两个地方相邻,但实际上气候和土地条件上差异巨大。
内蒙古位于中国的北方,气候相对温和且湿润,这里草原肥沃,水资源相对充足,成为中国重要的奶源基地,也有着得天独厚的粮食生产条件,广袤土地,丰富的资源,和适宜的气候环境,使得这里不仅适宜人类生活,也为内蒙古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
蒙古国则就不一样了,尽管地理上面积比内蒙古要大得多,但气候却非常严酷,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偏北,属于干旱寒冷地区,土地的沙漠化问题比较严重,南部地区降水量极少,这使得很多地方难以适宜人类居住或进行农业生产。
干燥的气候,加上缺乏足够的水源和可耕地,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无法开发利用,这也导致了蒙古国人口增长的严重瓶颈,即使蒙古国的面积很大,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适合生存的土地并不多,与之相比内蒙古由于自然资源丰富,生活条件较为优越,在这里扎根生长更容易,人口自然也会相对增多。
除了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北部的重要经济区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天然气和稀土等能源资源。
这里的畜牧业和农业也非常发达,这些年来新能源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文化旅游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整体上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远超蒙古国,GDP水平甚至可以和一些发达地区相提并论。
内蒙古的经济快速发展,不仅让当地居民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随着经济的不断提升,生活条件改善,人们的生育意愿自然也会提高,人口也随之不断增长。
蒙古国的情况则截然不同,尽管蒙古国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其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过度依赖矿业和畜牧业,缺乏足够的产业多样性。
更重要的是,蒙古国是一个内陆国家,缺乏海岸线,进出口贸易需要经过邻国的领土,这使得它的贸易成本非常高,经济活动受限,即使是丰富的资源,也因为贸易瓶颈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益。
由于经济较为贫困,蒙古国的青年人普遍面临较高的失业率,很多人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和生活机会,选择移民到其他国家,进一步加剧了当地人口的流失,人口外流和生育率下降成为蒙古国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
内蒙古和蒙古国人口差异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历史文化背景也影响着两地,在古代,成吉思汗作为该地区的统治者,并没有区分,然而在清朝时期,由于外部势力的干涉,蒙古地区开始经历长时间的分裂,也就有了如今的蒙古国和中国的内蒙古。
当时的蒙古国独立后,蒙古族人口基数就较小了,而满清政府曾对蒙古民族实施一系列压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蒙古族人口的下降,加上长时间的封闭与孤立,蒙古国的人口在历史上就一直处于低水平。
内蒙古受益于中国支持和民族平等政策,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都得到了极大的扶持,在教育、文化等方面,国家为少数民族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使得蒙古族人可以在更好的环境中成长与发展。
而且内蒙古的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也极大地提升了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生育意愿,中国在民族团结、发展经济方面的多项政策,也为内蒙古的蒙古族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而蒙古国的民族政策则相对保守,限制了外来人口的流入,人口增长的潜力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