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翼是晚清时期跟曾国藩一样有名的中兴大臣,但他一路走来的故事,比起曾国藩来说,那可真是充满了波折和转折。胡林翼的崛起之路,就像一部精彩的戏,情节跌宕起伏。跟曾国藩比起来,他的经历显得更加戏剧化。他并不是一帆风顺地走上高位,而是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这才在晚清政坛上站稳了脚跟,与曾国藩齐名。
道光二十一年,也就是1841年的八月,胡林翼他老爹过世了。他得从京城一路护送棺材回老家湖南益阳,守孝。这一守就是六年。后来,他花了大概一万多两银子,买了个知府的官位,这才又重新当上了官。
在清朝那会儿,当官的要是花钱买了官位,通常都能挑个富庶的地方上任,好快点把本钱赚回来。但奇怪的是,胡林翼出山做官的时候,他咋就选了个偏远的贵州呢?
胡林翼觉得,贵州这块地方更容易干出点成绩来。为啥这么说呢,有两个原因。
【一是胡林翼在贵阳生活过一段时间。】
胡林翼的老爸胡达源,那可是探花郎,在京城做着正六品的国子监司业官职。后来,他被朝廷派到贵州当学政,胡林翼就跟着老爸去了贵州贵阳,在那儿住了一阵子。
那是在道光六年,也就是1826年的时候,14岁的胡林翼在贵州结识了不少朋友。他对贵州有着挺深的感情,也挺了解那里的风俗习惯。对他来说,要是能有机会去贵州工作,适应起来应该会轻松不少。
【二是在贵州工作,更容易取得成绩。】
在那些相对不那么发达的地方,往往藏着更多的机遇。
这事儿,咱们从胡林翼给他堂弟们的信里就能瞧出来。胡林翼在信里头是这样写的:
如今的官场,是一天不如一天了。那些花钱买官的人,大都挑些肥差美缺,好让自己捞油水。贵州呢,地方穷山恶水,又偏远,别人都不屑一顾。但兄长你却偏偏看中了贵州,说真的,就因为贵州的官员们还能讲点规矩,不靠钱财办事。讲规矩,他们就知道自重;不靠钱财,他们就会体恤百姓。这样一来,治理好贵州,说不定还有指望呢。
从这事儿咱们能瞧出来,对于胡林翼这种满心想干点大事的人来说,跑去贵州上班那可是选对了路。一来呢,在那个贪官到处都是,官场乱得跟一锅粥似的年代,贵州那边儿比较偏僻,官场风气相对来说还算干净点。他去了贵州,能保护好自己,不被那些脏东西给沾上。二来呢,他本身就不是那种想捞钱的人,这样一来,他管起地方事务来就更容易上手,也更容易做出点成绩来。
胡林翼抵达贵州后,第一站落脚在安顺。他在安顺担任知府大人,首要任务就是对付那里的土匪。
为了省钱,胡林翼想了个招儿,那就是训练当地的勇士去剿匪。这做法跟后来曾国藩练兵的那一套挺像的,不难看出,他俩都是军事上的行家。
安顺那边平定土匪有了成果后,胡林翼受到了贵州巡抚衙门的大力赞扬。之后,只要哪儿有土匪闹事,都会派他去处理。
后来他去了黄平、镇远还有黎平当知府,因为在贵州干了不少漂亮事儿,所以后来曾国藩提拔他,也就显得特别自然了。
胡林翼之所以能出人头地,不光是因为在贵州的磨练,更重要的是得到了贵州当地人的鼎力相助。
1852年,就是咸丰二年那会儿,胡林翼带着六百名贵州勇士,从贵州出发,路过湖南,直奔湖北去跟太平军干架。这六百号人,那可真是他的铁杆帮手,给了他不少底气。
黔勇不光勇猛好斗,还特别看重情义,对胡林翼那是死心塌地。那会儿,胡林翼到了长沙,一听武昌被太平军给占了,整个湖北都落入了太平军手里,他在长沙就陷入了两难境地,不知道该咋办了。
胡林翼从贵州出发时,带的粮食和军饷都不充裕。路上跟小规模的太平军交了几回手,那些东西很快就用完了。就算粮食不够吃,钱也不够花,黔勇的士兵们却没有一个逃跑的。后来,多亏了左宗棠和曾国藩帮忙说话,朝廷就让胡林翼加入了曾国藩的湘军。
曾国藩特别看重胡林翼的带兵打仗本事,一直极力推荐他,后来胡林翼就被皇上提拔做了湖北巡抚。
胡林翼对曾国藩那叫一个鼎力相助,在湘军里头,他算是最牛的大将了。他们俩联手合作,一起打拼,最后成了那时候最厉害的军事头头。
曾国藩之所以能获得胡林翼的援手,关键在于他很会管理人。
一个人要是自己混得好,那还不算真本事,要是能带着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成功,那才叫真正的厉害。所以说,曾国藩和人打交道的那套方法,真的挺值得啊,这篇文章全网都在保护版权,想转载的朋友们可得小心了,免得惹上麻烦,吃了亏。)
查阅来源:《胡林翼所有作品》、《曾国藩所有著作》这里提到的参考资料,主要是靠《胡林翼所有作品》和《曾国藩所有著作》这两部大全集。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思想和作为,这两本书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它们详尽记录了胡林翼和曾国藩的生平事迹、思想观点,还有他们的各种著作和文章。通过这些宝贵的资料,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以及这两位重要人物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所以,如果你对这段历史感兴趣,不妨翻一翻这两部大作,相信你会有不少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