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希腊文明真伪:实验推翻又一记载,难怪西方历史被质疑
创始人
2025-08-23 20:04:23
0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认为圆形最完美,于是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就认为地球是圆的。但这毕竟只是没有证据的胡思乱想,接下来就是古希腊大师们登台论证,其中之一是“桅杆证地圆”,即最先看见远航而来船只的桅杆、最后看见远航而去船只的桅杆。

据说,亚里士多德提出三点论证地圆,其中之一是“桅杆证地圆”。部分书上有这一论证,部分书上没有,反正亚里士多德有没有“桅杆证地圆”是一笔糊涂账。如果“桅杆真能证地圆”,那就是有;如果不能证明,那就是没有,主打一个灵活,立于不败之地。

此后,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中六点证地圆,其中第六点明确是“桅杆证地圆”。托勒密之后的1000多年中,欧洲也不关注“桅杆证地圆”的话题,甚至倒退到认为地球是四四方方一块平板,直到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再次提出“桅杆证地圆”。

问题在于:地球的确是圆的,但在古希腊时代,能不能通过桅杆证实呢?

桅杆现象已被证伪

按照常理,如果“桅杆现象”真的存在,那么中国古人不至于毫无记载,尤其是一些专业人士。

比如,元代赵友钦是一位著名科学家,在《革象新书》中说:“地体虽浑圆,百里数十里不见其圆,人目直注,不能环曲。试泛舟江湖,但见舟所到之处隆起,而水之来不见其首,水之去不见其尾。洞庭之广,日月若出没其中,远山悉在环曲下,不为障也。”可见,赵友钦显然关注过,但他没有说“桅杆现象”。

那么,到底是赵友钦遗漏了“桅杆现象”,还是说这个现象本身存在问题?

2018年,央视《科技解码史》的“20180311地球是圆的——传说中的经验证据能否被证实”,就实验了在肉眼时代“桅杆能否论证地圆”,结论是不能,其中有着多年行船经验的船长指出:肉眼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或者小黑点,看不清是什么东西,更别说看清桅杆。记得以前上海卫视也做过相关实验,结论还是不能。

之所以不能,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人的视力看不到那么远的桅杆。其实,在肉眼的情况下,是先看见船身、再看见桅杆。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总编雷鸣教授,他的文章《一错百年!海上眺望轮船,先看见桅杆还是船身?》中证伪了“桅杆现象”,其中他的观察是:海平线上先冒出一个模糊的小点,之后小点渐渐变大,呈现出轮船的轮廓,又过一会轮船渐渐清晰,船上的桅杆开始显露。至于使用望远镜的话,他指出“或者说理论上可以,还需要海面天气晴朗且能见度极高才行”。

被证伪的背后思考

“桅杆现象”被证伪,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背后的影响却很大,主要是两个方面:

首先,天文学大成的可信度

既然肉眼看不到远处的桅杆,那么就不可能以此来论证“地圆说”,但偏偏托勒密以此证地圆。于是,这里就出现了的大问题。

正常来说,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倍数大的望远镜可以看到远处桅杆。但在17世纪初,西方才造出望远镜。因此,“桅杆证地圆”应是17世纪之后编造的。

但还有一种可能,因为16世纪初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因此,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倒推,的确可能倒推出“桅杆现象”,最终又反过来支持“地圆说”。考虑到哥白尼也提到“桅杆证地圆”,因此这种可能性比较大,但哥白尼的著作也存在后人添加内容的可能。

总之,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说明托勒密不可能以“桅杆证地圆”,这一段必然是16世纪后才出现的、是托古伪作。

其次,中国不能盲信西方叙事

上述雷鸣考证,1924年世界书局出版了小学地理课本——《新式初等地理读本》中,就提到了先看到桅杆、后看见船体,由此证明地球是圆的。

百年过去之后,中国的中小学书中依然设疑命题,比如说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图画上显示的是一个人肉眼观察,还有远处出现桅杆,再出现船身,以此问其表现了什么现象。

也就是说,过去百年之中,对于“桅杆证地圆”的叙事,中国人是深信不疑,包括顶尖学者,都没有想过去验证一番,然后就拿出来教育下一代。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桅杆证地圆”是西方传来的,所以连验证都不验证,直接写入教科书中。甚至,有的人在海边没有看到这一现象,反而会认为自己观察姿势的不对,而不是怀疑西方的“桅杆证地圆”不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西方一些科学小故事,能实践的尽量实践一下,不能实践的论证一番,但不能盲目采信,否则误导子孙,甚至祸害子孙。

总之,仅以“桅杆证地圆”被证伪来看,除了说明《天文学大成》至少不可能全是2世纪内容、在16世纪后被修改过之外,同时也说明西方的古希腊叙事,肯定存在水分,问题在于水分到底有多大而已。换个角度来说,如今中国人质疑西方历史、质疑古希腊,显然是有理有据的。

相关内容

每周股票复盘:柏楚电子(6...
截至2025年8月22日收盘,柏楚电子(688188)报收于150...
2025-08-24 04:35:20
原创 ...
回顾历史,守望未来,欢迎来到【有观点大历史】精心整理、考据的二战珍...
2025-08-24 04:33:37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33篇
摄影:李鹏飞 安徽,诗情画意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诗词丰富。唐宋时...
2025-08-24 04:33:26
原创 ...
在二战后期,美国连续向日本本土投掷了两颗原子弹,随着原子弹的爆炸之...
2025-08-24 04:33:22
原创 ...
大家好啊,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历史话题-朝鲜战争结束后,世...
2025-08-24 04:33:20
国内首次全套完整影印出版,...
“作为晚清时期创办时间较早、出版时间长久、规模宏大的中文期刊,《益...
2025-08-24 04:33:03
原创 ...
想必大家在电视剧中经常能够看到,天子一怒就下令株连九族,“株连九族...
2025-08-24 04:32:40
原创 ...
当代中国正在实现一次历史性的伟大崛起,中国的实力规模决定了中国的影...
2025-08-24 04:32:40
原创 ...
衡量一件文物的价值绝对不能仅仅只看到本身的外在价值,可能这件文物是...
2025-08-24 04:32:11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开门见山,说三个人,都是明朝的。 林怀兰是名医,医术高明,曾经到过交趾(越南)。过关的时候,越南关将...
原创 谭... 前言 1898年9月28日,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秋风瑟瑟,阴霾蔽日。 阴沉的天空仿佛在为即将上演的...
原创 马...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比如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败退白帝城等等。马谡失街亭这件事被小...
原创 叶... 有个女人,曾信誓旦旦地说道:“如果我能活到200岁,整个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她被称为是西方国家...
原创 苏...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头顶一块布,天下我最富”说的正...
原创 谈...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发源于尼罗河畔。古埃及人对尼罗河的感情,像孩子对母亲的依赖与崇拜,又像信徒...
原创 “... 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不俗的辉煌成就,其中的唐朝则是中国第一个繁荣鼎盛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对外交流频繁,来往...
原创 若... 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曾联手对战过吕布,结局是不分胜负,惹得刘备亲自前去助阵,令天下震惊:吕布也太强...
原创 以... 东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不少善于防守的武将,他们凭借城池的坚固,发挥自身的潜能,取得了常人难以相信的成...
原创 唐... 说起唐玄宗逼哥舒翰出潼关作战,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正是由于这件事,导致了后面的灵宝之战,大唐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