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成立快一年的东北野战军1纵换将,司令员改任李天佑,万毅改任政委。对于此次的任命,说起来也有点儿不同寻常。
万毅一直是军事干部,改为政委而不用负责政治工作,跟着李天佑学打仗,这就是不同寻找。
这样安排也是一种“照顾”?
万毅是1944年加入八路军,并在八路军担任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支队长。在经历一年的历练后,随着抗战结束而挺进东北作战,担任东北挺进纵队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7纵司令员。
1946年夏,1纵成立时,他被任命为司令员。
1纵1师、2师是非常能打的老部队,前身是红3军团、红25军的老底子,在东北战场上被列为头等主力师。1纵不仅成立早,而且历史悠久,非常能打,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部队。
随着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战场局势逐步发生变化,我由被动转为主动,部队要主动出击,打大兵团作战,需要更有经验能力的将领担任,打大兵团作战无疑就是攻坚战,解放四平、长春、锦州、沈阳等这样的大城市。
对于指挥大兵团攻坚战,部队是缺乏经验的。不过,李天佑从土地革命时期就擅长攻坚作战,而且1纵1师是他领导过的老部队,他又在苏联学习过大兵团历练知识,有攻坚作战的经验,总部将他与万毅对调。
万毅当时有两个选择:第一是担任松紧军区司令员;第二是担任齐齐哈尔步兵学校校长,职务都是纵队级别,也算是平调,唯一的区别就是前线和后方的区别。
他认为自己作为一个东北人,在解放家乡的进程中必须参与进去,并不是说后方工作不重要,但更想在前线发挥一些作用,哪怕是降职使用。
针对万毅的诉求,总部也是经过分析后,决定改任他为政委。这个政委区别于其他纵队政委,其他纵队政委除军事指挥外负责所有工作,上级让他不管政治工作,学习打仗。李天佑是一个很不错的军事指挥员,作战风格强硬,因此在此后三战四平、四战四平时,上级点名让李天佑、万毅统一指挥几个兄弟部队。
他俩指挥部队参加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后。1948年3月随着四战四平的胜利,万毅从1纵调离到新组建的5纵担任司令员,在军事上再次独挡一面。
几个月后,他率领部队参加辽沈战役,打得可圈可点。战役结束后,又参加平津战役。当平津战役结束后,四野部队南下作战,他再次改任职务,担任特种兵纵队司令员。可以说万毅在解放战争时期调动频繁,担任过纵队司令员次数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