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早就灭亡了,洪秀全、杨秀清这些风云人物也都成了黄土,可谁能想到,几十年后,竟然还有个“幸存者”活在人世。
这个人就是赖汉英,一直活到了96岁,亲眼见过太平天国的兴衰,知道许多外人不清楚的内幕。
别人早就把这段历史当故事听了,他却一直守着一个秘密,直到临终前才开口。这到底是个什么秘密?这一切还要从洪秀全说起!
从落榜书生到天父之子
洪秀全的故事要从他的科举路说起。
作为一个耕读世家出身的年轻人,他的人生本该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连续三次童生试失败,让这个满怀抱负的25岁青年跌入人生低谷。
洪秀全虽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但科举仕途的连续受挫,让他对未来产生了深深的迷茫。
在那个科举独尊的年代,读书人往往将人生前途全部寄托在八股文章上,一旦屡试不第,就很容易对整个社会制度和人生意义产生质疑。
洪秀全也不例外,他开始反思传统儒家思想,探寻人生的新出路。
一场大病改变了他的命运。病中幻觉让他坚信自己是上天派来拯救世人的使者。
1836年,洪秀全接触到了基督教传教士梁发的《劝世良言》,这本小册子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他开始抛弃儒家经典,创立了自己的宗教体系------拜上帝教。
在洪秀全看来,上帝为拯救世人而授命于他,让他去扫除旧世界的罪恶与黑暗。
他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神圣使命感,认为自己肩负着引领民众走向光明的重任。
洪秀全由此摇身一变,从一个失意的落第书生,变成了自诩"天父次子"的革命领袖。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洪秀全的理念像一颗火种,很快就燃遍了广西、广东一带。
他许诺给民众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新天地,这种承诺对饱受清朝腐败统治之苦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洪秀全将基督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一套全新的神学体系和政治主张。
他宣扬众生平等,反对满清政府,主张土地平均、财产公有、男女平权,这些思想在当时可谓是革命性的创举。
洪秀全的教义迎合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清政府的不满情绪,因此很快就吸引了大批农民和下层百姓加入。
谁都想当老大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这个以天京(今南京)为都城的政权,一度让清廷闻风丧胆。
太平军在战场上连战连捷,短时间内就占领了大片江南富庶之地。
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的天王,理应牢牢掌控大权。而随着太平天国的势力越来越大,他身边的重臣们也开始蠢蠢欲动,觊觎最高权力。
尤其是东王杨秀清,他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渐渐成为洪秀全最倚重的臂膀。但杨秀清并不满足于辅佐天王,他的野心也在与日俱增。
杨秀清就是在这个时候崭露头角的。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在军事指挥和内政管理上都展现出过人才能。
洪秀全对他越来越倚重,甚至到了事事都要征询他意见的地步。
杨秀清利用这种信任,逐步扩大自己的权力版图。他在军中树立威信,笼络心腹,同时打击异己,将反对他的声音一一清除。
杨秀清还把持财政大权,掌控国库,使自己成为太平天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洪秀全虽然名义上是天王,但在杨秀清面前,他的话语权已经大不如前。
权力的滋味尝起来大概特别美味。杨秀清开始膨胀,竟然自称是"天父下凡"。
要知道洪秀全也就敢说自己是天父次子,这下可好,直接被杨秀清在辈分上压了一头。
从"忠臣"到"篡位者",杨秀清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他不仅在权力上凌驾于洪秀全之上,还在精神领域挑战天王的权威。
杨秀清公然宣称,上帝派他下凡监督洪秀全,这无异于否定了洪秀全与上帝沟通的特殊地位。
难以启齿的家族悲剧
这段历史有个重要的见证者------赖汉英。
作为洪秀全妻子的亲弟弟,这位能文能武还精通医术的人,一直处在太平天国权力中心。
他亲眼目睹了这个政权从兴盛到衰败的全过程。赖汉英曾是洪秀全的心腹之一,也见证了杨秀清一步步篡权的过程。
作为小舅子,赖汉英对洪秀全有着天然的忠诚。他多次向洪秀全进言,提醒他要提防杨秀清的野心。
可已经被权力冲昏头脑的洪秀全,并没有把小舅子的忠告放在心上。赖汉英眼睁睁地看着杨秀清将洪秀全架空,却无力阻止这一切。
赖汉英见证了杨秀清是如何一步步蚕食太平天国的权力。杨秀清在掌权后变得残暴不仁,动辄处死异己,甚至用五马分尸这样的酷刑。
天京城内,人人自危。杨秀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其他王公大臣展开了疯狂的清洗。
他设立"锦衣卫"特务组织,到处搜捕所谓的"叛徒"和"奸细"。天京城内昔日的战友,如今成了杨秀清砧板上的鱼肉。
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害怕自己随时会成为杨秀清砍杀的对象。
赖汉英虽然是洪秀全的亲属,但在杨秀清的高压统治下,他也不得不小心翼翼,时刻提防被杨秀清找茬陷害。
一场血腥的复仇大戏
韦昌辉的出场,让这场权力游戏变得更加血腥。作为太平天国的另一位大将,他对杨秀清可谓是积怨已久。
杨秀清因为一个小小的住所纠纷,就把韦昌辉的亲兄弟五马分尸,这笔血债注定要用血来偿还。
韦昌辉这个人也是心狠手辣,善于玩弄权谋。他知道要想除掉杨秀清这个心腹大患,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充足的准备。
韦昌辉暗中网罗心腹,拉拢异己,伺机而动。他甚至不惜装作对杨秀清言听计从,以免被提前识破。
韦昌辉就这样一步步设下天罗地网,等待给杨秀清致命一击的时机。
韦昌辉选择了最完美的复仇时机。趁着杨秀清府邸守卫薄弱,他带兵杀进府中,把杨秀清和他的三万余党羽通通杀光。
曾经不可一世的"天父",最后像个懦夫一样躲在桌子底下,被人拖出来砍了脑袋。
韦昌辉虽然为自己的兄弟报了仇,但这种内斗无疑给太平天国带来了致命创伤。
杨秀清一死,太平天国就失去了最强大的军事支柱。而韦昌辉虽然暂时控制了局面,但他并没有能力凝聚起四分五裂的太平军。
这个曾让清廷闻风丧胆的农民政权,就这样在内耗中走向了灭亡的深渊。
一个王朝的最后挣扎
内部的权力斗争让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洪秀全虽然重新掌权,但为时已晚。
在"天父次子"洪秀全驾崩后,这个政权就如同一盘散沙,再也无力抵抗清军的反扑。
天京城破,太平军将士们纷纷逃亡,这个存在了13年的政权,就这样在硝烟和血泊中湮灭了。
有人说太平天国是一个未竟的革命,如果不是遭受内斗,或许它真的能够改变中国的命运。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太平天国的悲剧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政权,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即便再强大,也终将难逃分崩离析的命运。
太平天国覆灭后,赖汉英带着一小撮人马逃往香港,在那里隐姓埋名地生活了近半个世纪。
直到1909年,他才敢回到故乡。这时的他已是96岁高龄,再也不用担心清廷的追捕。
赖汉英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创立、辉煌和覆灭的全过程,对这段历史可谓是感慨万千。他虽然侥幸逃过一劫,但内心却永远无法释怀。
1909年,当赖汉英道出杨秀全之死真相时,人们才明白,一个曾让清廷胆寒的政权,最终毁于内部的权力倾轧。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再强大的政权,如果内部失去了凝聚力,也终将走向灭亡。
太平天国的覆灭,与其说是输给了清军的炮火,不如说是输给了人性中永远无法抑制的权力欲望。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太平天国史》、《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