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中的各大君主,运气最差的可能就是刘备。尽管最终他实现了自己霸业的逆袭,但是从黄巾之乱开始起兵,到赤壁之战后正式建立自己的基业,前后将近二十年,相比较其他各路诸侯,他的人生高光时刻以及事业巅峰,来的也实在太晚了点。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才让刘备在自己起兵的前期,完全无法获得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呢?他的事业究竟为什么会遭遇这种重重阻碍,以至于一直熬到天下几乎将定时才有转机呢?
首先,刘备的出身相比其他诸侯实在太低,而他的家族也缺乏有力的人才能够给予他支撑。我们需要了解的一点历史事实是,东汉末期正是中国历史上世家大族力量巅峰的时刻,在这个时间段内,无论是汉王朝的地方还是朝廷,能够起到决定性力量,乃至于成为皇权支柱的,就是那些遍布不同地区的地方豪强,他们手中有钱有人有地,民众也服从他们的威望。因此这些人才是真正意义上能够主宰一方发展的基石,而三国时代的各路诸侯,如袁绍、曹操、江东孙家等人,也无不以笼络当地豪强支持作为自己建立霸业的基石。
刘备相比这些人,完全没有优势,首先他不是所谓“名门望族”的后裔,自己那块“皇叔”的招牌有点注水猪肉的意思,毕竟经历了四百年的统治,天下刘姓皇族的后裔数不胜数,他这种远亲不算啥,而他关系比较近的亲族,也没啥值得一提的人物,这跟曹操和孙权各种宗族人才层出不穷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刘备在统治地方的时候,很难说找到自己真正能够信任的助力,支撑稳固的建设。
其次,刘备的性格得不到世家大族的认同,这在他的执政风格上也有很明显的反应。刘备根据史书记载,是个游侠出身的人物,平时就大大咧咧,为人虽然宽厚仁义,但不注重礼节。跟上流社会那些个注重学识,做事谨小慎微的士人根本不是一类人。最关键的在于刘备机本身的执政风格也以打击豪强地主为根本,他试图恢复西汉的统治结构,即相对稳固的君主制度和以丞相为代表的文官制度相互结合,这种执政理念自然让已经攫取了地方利益的士族豪强非常不满,他们手中的权力在刘备的执政下是要被彻底收回来的,因此他们自然从先天认同感上就对刘备充满的憎恶和反感,再加上乱世可以随意更换统治者,那么这些占据地方统治核心的世家大族们,当然是以赶走刘备为第一要务。
综上所述,一方面是刘备缺乏有力的身份和助力帮助他统治地方,另一方面是他的执政风格不被东汉末年在社会占据主流的世家大族所认同,自然而然他的统治就不具备长久维持的可能性了。
上一篇:原创 薛岳对红军的追击(四)
下一篇:国家首批!江西上榜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