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1年,一代雄主秦穆公去世,其子嬴罃即位,被称为秦康公。
从秦康公元年(公元前620年)到公元前385年秦献公即位,235年间,秦国历经14位君主,国力不仅没有提升,反而是越来越弱,先是被晋国压着打,后又被魏国追着打,整个国家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这两百多年间,秦国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与晋魏频频交战,失去河西之地
自康公之后,秦晋之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那是连年交战,很多情况下都是,今天秦国占了一个城,明天晋国又打了回来。但也出现了几次十分危机的时刻。
秦桓公二十四年,桓公与晋厉公在黄河边立下盟约,不料桓公转身就返回,与翟国谋划攻晋。这让晋厉公很生气,派遣大夫魏相赴秦国宣告绝交,并率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诸侯联军讨伐秦国,秦军一败涂地,丢盔弃甲,诸侯联军追击至泾阳,而后撤退。
泾阳已在关中腹地,距离雍都只有三百多里,最多只需要十天,联军就能兵临雍都城下。
秦景公十五年(公元前562年),秦军与晋军在栎地(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交战,晋军大败。为了报复,秦景公十八年(公元前559年),晋悼公派荀偃率领鲁国叔孙豹、齐国崔杼、宋国华阅、仲江、卫国北宫括、郑国公孙虿、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杞国、郳国攻打秦国,诸侯联军到达一直打到泾河,秦国人在泾河上游放置毒药,诸侯联军死伤惨重,到达棫林(今陕西省华县东)后,诸侯联军不得不撤军。
在频繁的交战过程中,河西之地被晋国夺走。
河西之地被夺,秦国再也没有了黄河天堑作为屏障,整个关中腹地暴露在晋国面前。
到了秦简公时代,为了防止再被攻入腹地,他选择在洛水西岸修筑长城,用以自守。
这条长城南起陕西华阴县东南小张村附近,趋向东北越过渭河,沿洛河右岸北上,经大荔、蒲城、白水等县,北止于白水县黄龙山南麓。这条长城被称为“堑洛长城”,是秦国修建的第一条长城。
二、与楚国联姻,合力抗晋
与穆公与晋国联姻不同,面对具有绝对优势的晋国,秦国后世君主转变工作思路,通过与楚国进行联姻,加强秦楚关系,从而共同应对强晋。
秦景公时,秦景公将妹妹嫁给一代霸主楚庄王之子楚共王。秦哀公时,楚平王为太子建向秦国求亲,不料待秦女到了楚国之后,楚平王贪图准儿媳妇的美色,自己将秦女娶了。虽然这是一桩丑闻,但并没有影响秦楚两国之间的关系。
通过联姻,秦楚之间的关系愈发密切。
秦景公十三年(公元前564年),秦景公向楚国请求援兵,共同进攻晋国,楚国大臣子囊反对,作为景公女婿的楚共王没有听从,亲自带兵驻扎武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北)作为秦国的援军,秦国随后攻打晋国,晋国国内正遭受饥荒,无力反击。
秦景公十五年(公元前562年),楚共王率军攻打郑国,并派派子囊向秦国求援,秦景公派右大夫詹率军救援。郑简公背弃与晋国的同盟,与楚国结盟。同年,楚国与郑国派兵攻打晋国的盟国宋国,晋国率领诸侯联军救援宋国。秦景公派庶长鲍、庶长武率兵救援郑国。庶长鲍先进入晋国国境,晋军守将士鲂因为秦军人少而放松警惕。庶长武从辅氏(今陕西省大荔县)渡过黄河,同庶长鲍夹击晋军,秦军与晋军在栎地(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交战,晋军大败。
联姻之后,秦楚之间联动颇为频繁,对外战争取得了不少胜利。
三、取得商於之地
秦哀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在伍子胥(楚国人)的谋略之下,发兵攻打楚国,楚军大败,楚昭王逃亡。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墓,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的尸体三百鞭,以报父兄之仇。申包胥(楚国大夫)来到秦国,请求秦哀公能出兵救楚。尽管从亲缘关系上秦哀公是落难的楚昭王的外公,但秦哀公不理。
申包胥在秦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史称“哭秦庭”。秦哀公这才发兵救楚,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收兵回国,楚昭王得以复国。
尽管秦哀公是楚昭王的外公,但是远道帮忙,该讲的条件是得讲。
秦国的条件很简单,是楚国将商於之地献给秦国,秦国则出兵帮助楚国复国。
商於之地不小,处于秦、楚、晋三国的交界上。商於之地西北,就是秦国的关中,东南是楚国的南阳,东北是晋国的上洛,位置自是非常重要。
若楚国让出这里,将不再对关中构成直接威胁,反而秦国得了商於之地,有机会顺丹水而下,进入楚国的南阳,秦楚之间地缘的优劣牵制关系,将一举扭转过来。
虽然楚国极不情愿,但在复国面前,一切都是值得的。
于是秦哀公命大将子薄、子虎率兵车五百乘,总兵力三万七千五百,由包胥带路,赶走了吴国大军,楚国得以复国。
商於之地虽大部分是山地,但位置关键,可以说是穆公之后,献公之前的两百多年间,秦国在领土扩张方面,取得的唯一成绩。
四、承认土地私有
秦简公三年(公元前413年),年轻的秦简公试图通过改革,改变秦国眼下落后的局面。第一,他允许官吏和百姓携带利剑以防身。这一举措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因为只有贵族才能佩剑的特权被打破了。这一革新礼制的重大措施,预示着平民也有了当兵的权利,为秦国军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员。
第二,公元前409年,秦简公在国内承认土地私有制,开始向征收土地税收。这一举措标志着秦国开始向封建制度转化。这一变革深深地影响了秦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为秦国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秦国该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