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有云:“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汉朝年间,戚夫人虽得刘邦盛宠,享无上融化生活,然吕雉揽权后,戚夫人却被制成人彘,其悲惨结局致后世痛心不已。
提到汉朝时期的戚夫人,相信人们都不陌生,作为刘邦生前最宠爱的妃子,戚夫人虽未坐上皇后之位,却时常凭借自身宠爱,与吕雉针锋相对,最终,吕雉将戚夫人制成人彘,以解心头之恨。
其实,在刘邦在世时已为戚夫人摆出四条活路,然而,戚夫人偏却并未听从刘邦的安排,最终,她也为自己的固执行径,付出惨痛代价。那么,刘邦生前究竟为戚夫人做出何种打算?为何戚夫人不愿按照刘邦的计划行事呢?
众所周知,秦末年间,在长时间的压迫下,许多农民都希望能够摆脱如此苦难生活,而随着陈胜吴广起义实力的崛起,诸多起义势力崛起,刘邦以决定以起义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
早在刘邦尚未成功建立汉朝统治时,吕雉便嫁与刘邦为妻,虽两人这一阶段内的生活较为困苦,但因吕雉贤惠能干,所以,她也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为刘邦解决后顾之忧。
然而,刘邦却并未专情于吕雉,在起义过程中,刘邦曾因躲避追兵意外来到戚夫人家中,因戚夫人的父亲十分赏识刘邦,所以,便决定将女儿嫁于他。因戚夫人年轻貌美且多才多艺,所以,在刘邦的心中,自然更加喜爱戚夫人。
随着起义战争的胜利,刘邦顺利建立汉朝统治,虽当时的他对戚夫人较为偏爱,可考虑到吕雉的身份,他也只能将吕雉立为皇后,并将自己和吕雉的长子刘盈立为太子。
从身份地位上看,吕雉明显高于戚夫人,然而,刘邦却时常与戚夫人相伴左右,对身为皇后的吕雉不管不顾。
曾经,刘邦甚至想过将他和戚夫人的儿子立为太子,然而,在多方势力的共同压制下,最终,改立太子的想法未能顺利落实。
虽戚夫人之子并未登上太子之位,可在刘邦的庇护下,戚夫人在后宫则越发放肆。
平日里,与吕雉相处时,戚夫人毫不顾及吕雉皇后的身份,受此情况影响,吕雉心中亦对戚夫人极为不满。
在刘邦晚年时,因担心自己死后,戚夫人会遭到吕雉报复,便决定为戚夫人留下四条活路。
为确保戚夫人能够安稳度过余下人生,刘邦想到的第一个方法,便是让戚夫人铭记吕雉的皇后身份,要事事敬重吕雉,以吕雉为先,避免与其发生冲突。
在刘邦看来,若是戚夫人能够收敛自身行为,想必将会平安地度过余下人生。然而,戚夫人却并未听进去刘邦的劝告,反而事事与吕雉针锋相对,这也使得第一条活路作废。
刘邦留下的第二条活路便是将刘如意封为赵王,并赐予他一块封地,若是戚夫人能够在刘邦死后,跟随儿子前往封地生活,便会保证一生无忧。然而,戚夫人却始终未曾前往封地,反而一直留在后宫。正因如此,后来的她也遭到了吕雉的清算。
此外,刘邦为戚夫人保命的第三个计划,便是派周昌辅佐刘如意,因周昌曾为反对立太子大臣之首,所以,在吕雉的心中,周昌亦有着较为重要的位置。若是周昌力保戚夫人母子,便能避免他们两人受到吕雉伤害。
除以上三条活路外,刘邦为刘盈写下一份遗诏,希望在他成为皇帝后,能够保护戚夫人母子。然而,在刘邦离世后,这两条活路却都未能派上用场。
自刘邦去世后,从前高高在上的戚夫人便被贬为奴,此时的戚夫人非但没有接受如此命运,反而整日以唱歌的方式,诉说委屈。当吕雉听闻戚夫人的如此行为后,更是忍无可忍,此后,戚夫人被吕雉残忍制成人彘。
为以绝后患,吕雉不顾周昌的面子,暗中将刘如意哄入长安,最终将他残忍毒杀。当时,因刘盈尚未在宫中,所以,即使刘盈始终铭记父亲遗诏,却仍未能保全戚夫人母子性命。
结语
若是戚夫人能够按照刘邦为她留下的活路行事,或许她便不会落得如此结局,可以看出,若是不能做到即使审时度势,便会因自身行为的失误,酿成不可挽回的恶劣后果。
作为历史上的知名宠妃,戚夫人的最终结局亦为后人做出警示,在为人处世过程中,若是能够听从他人劝告,避免因一时的风光大行跋扈之举,便会为自己争取更为美好的人生。
在此类历史故事的帮助之下,人们将会亦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待人生,避免受自身思想的蒙蔽,造成人生之路陷入僵局。
参考资料:《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