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地位是十分崇高的,并且其用武力值也不低,是五虎上将之一,有常胜将军和武神的称号,除了他能力上的出众之外,赵云的品格也是广被世人称赞,深受人民的爱戴。
虽说在正史《三国志》中对赵云的记载并没有像《三国演义》里那样出众,终其一生官职也并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而关于他带兵作战的事迹也没有过多记载,但是却对他个人的武力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刘备将他带到身边也足以说明赵云的忠心。
按道理来说这样一位人才是极其讨喜的,死后也必定会让掌权者心痛不已,但是事实上在赵云死后的待遇甚至不如张飞的儿子张苞,刘备死后,诸葛亮全权代理蜀国事宜,在听闻赵云死后只是流了几滴眼泪,而听到张苞死后,却心痛不已,当下连吐数口鲜血昏倒,那么为何诸葛亮会做出如此反常的举动呢?
一、蜀国将领青黄不接
赵云是所有五虎上将之中最后一个死的,也就是说老一辈的将领全部都撒手人寰,当时的蜀国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就是完全没有可用的优秀将领了。
赵云死的时候已经高达六十几岁,这个时候的赵云已经不能为蜀国建功立业了,况且在中国古代这个年龄已经算高龄了,诸葛亮已经预见到赵云即将归西,所以对他的死并没有多大意外,而诸葛亮流泪仅仅只是对好友离去的感伤。
至于为何张苞死了之后诸葛亮直接吐血昏倒,这边是因为张苞在年轻一代之中的能力极其优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完全可以成为一位大将独当一面,而蜀国那个时候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张苞的意外身亡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死亡,同时诸葛亮预见的将来这一段时间蜀国将没有优秀的将领可用,这对整个蜀国都是一种极大的损失,诸葛亮自然痛心疾首,当场吐血。
二、诸葛亮认为二者的死对他们各自的意义不同
前面说的赵云死亡的时候已经六十几岁了,死亡是他即将要面对的事情,只是死亡的方式不同而已,而赵云之死是因为病发身亡,这对一个老人来说是最正常不过的死因,所以在诸葛亮看来,赵云的死亡完全是寿终正寝,此时诸葛亮流泪也正好表明了他这种心态,对好友离世感到悲伤而流泪,对一个人正常的表现,所以诸葛亮所作所为并没有出格之处。
而张苞的死亡就比较憋屈了,骑马摔倒后被随行士兵救起,送到成都养伤,结果伤势愈加严重,不治身亡,而那个时候的方苞正是年轻气盛,建功立业的时候,以这种憋屈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是十分可惜的,况且张苞对蜀国的意义重大,诸葛亮怎么可能不痛心疾首,以致气血攻心,当场吐血晕倒。
总的来说,赵云死去诸葛亮只是流泪,而听闻张苞身死,诸葛亮直接吐血昏倒,这并不能体现在诸葛亮那里对赵云的不待见,诸葛亮吐血也不是为张苞吐血,而是为蜀国将来无将领可用的悲惨局面而悲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