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商朝时期十大名将
创始人
2025-08-21 16:36:18
0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虽然关于商朝的历史文献相对较少,不过还是涌现出不少的文臣武将,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商朝时期十大名将。

注:1、本文不包括小说里的杜撰人物,如闻太师、黄飞虎等。2、本文排名为非正式排名,仅供阅读。

十、望乘是望国国君,也是商朝武丁时期的杰出将帅,曾曾征伐过海岱地区的下弁、夷方、龙方、巴方等国族,在武丁晚期的东土经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雀

说起商朝猛将,就不得不提本为王族的猛王-雀

雀在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殷墟被发掘后,这位商族王室的事迹才慢慢被世人知晓。

雀,子姓王室贵族,武丁时期权倾朝野的重臣,拥有自己的封地和军队,万王之王——商王武丁的同宗子侄(一说为同宗兄弟),被封为男爵。

雀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出现四百余次,一生征战(暴揍)20多个方国部族。

至于他的战绩,这里简单举几个例子:

公元前1200年的某天,南方的基方、缶氏和曾氏勾结,准备搞事情,随后雀带着部队,暴揍三个方国,打的缶方首领俯首称臣,向商王纳贡。

同样的西北眣(目上失下)方和羌方进犯商的边界,雀活捉眣方首领,眣方称臣。

望氏叛乱,雀率部扫除叛乱,活捉望氏首领戉。

桑氏叛乱,雀率军平叛,桑地尽归于商。

壴氏叛乱,雀平乱后,成为商的属臣,后来壴氏成为商的贞人(占卜师)提供者之一。

除了处理朝政、祭祀和干仗外,雀偶尔还和武丁一起喝酒唱歌,骑着马驾着车,自驾游到周边的方国,收租子(征取贡物比如龟壳,相当于收保护费),捡(砍)人头,以及打猎。

八、妇好,姓好(读音:hǎo),“妇”为亲属称谓,先秦女性姓写在最后,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死后庙号“辛”,生活于公元前13世纪后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是因为她的庙号称辛,即乙辛,周祭卜辞中所称的妣辛。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也就是她。

七、蜚廉,亦作飞廉,黄帝孙子颛顼的后裔,是商纣王的大臣,秦国和赵国的祖先。

简介:蜚廉,嬴姓,商朝贵族,纣王的亲信。据《史记》记载,“蜚廉善走”,意思是说他是一个飞毛腿,也有解释成他是一个御车高手(嬴姓家族有精于驾驭马车的传统)。

周武王讨伐纣王时,蜚廉正在北方为纣王办差,等他回来时,商朝已经亡了,并且他的长子恶来也因此死于周武王之手。于是蜚廉到霍太山上设坛祭祀纣王,得到一个石棺,上面刻有铭文:“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大意是“天帝看在你(蜚廉)没有参与纣王的乱政,所以赐给你一个石棺,让你后世子孙昌盛”于是蜚廉带着小儿子季胜就隐居在霍太山附近,死后就葬在霍太山上。

季胜的儿子是孟增,受到周成王宠信,并赐其皋狼地,所以孟增号为“宅皋狼”,孟增的孙子是造父,是周穆王的亲信大臣,受封赵城,创立赵氏。

蜚廉是赵姓、马姓、缪姓、梁姓及部分秦姓(注:秦氏大宗为姬姓,周公之后)的祖先。他的家世源远流长。

六、恶来又称恶来革,姓嬴,蜚廉(又做飞廉)的长子,商纣王宠信的大臣,以勇力而闻名。

根据史料记载,恶来是商朝末期大臣蜚廉的儿子,以勇力和力量著称,能够与犀牛、狗熊、老虎等猛兽搏斗。他曾陪伴商纣王,并在周武王伐纣的过程中战死于牧野之战。

据《逸周书·世俘》称“太公望命御方来。丁卯望,至告以馘俘”,“方来”一辞,孔晁注谓纣党。陈汉章在《周书后案》中以为“方来”即纣臣“恶来”。恶来有力,父子皆效力于商纣。周武王伐纣时杀恶来。其后非子建立秦国。

在《封神演义》中被描绘为继费仲、尤浑之后的嬖臣;《史记》中也提到他是商纣王的宠信大臣。

五、帝辛(约公元前1105-公元前1045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沫邑(今河南淇县)人,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乙少子。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

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父皇帝乙欢心。帝辛继位后,重视扩张领土,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把中国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除了商汤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以外,其余的多数时间国运不济,君与臣、统治阶级内部充满了杀戮。据《竹书纪年》记载:商王太甲潜回王都诛杀了重臣伊尹。在经历了“九世之乱”之后,到了帝辛即位时期,已日薄西山,积重难返。

此时商朝西部,一个国势如日中天的诸侯国——周国,正对商朝虎视眈眈。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中,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击败商军,帝辛见大势已去,深知自己作恶多端难逃一死,便躲进鹿台(今河南鹤壁),将多年来搜刮的美玉宝器堆在身边,命人放火焚烧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帝辛是位军事能力过硬的人,本人也喜欢上阵杀敌,扩展疆域。在他在位期间,商朝的领土扩大了近一倍。由此看出帝辛算是一位非常好战的帝王。

正所谓,好战必危,而商朝的灭亡也与他的好战脱不开关系。

四、武丁(?~公元前1192年),商代国君,名昭,盘庚弟小乙之子,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在位。武丁年少之时,其父小乙为了使他以后成为一个称职的国王,“使之久居民间,劳是稼穑,与小人出入同事”。把他派到殷西部山区、黄河岸边(今山西平陆与河南三门峡之间),与平民一起生活,增长见识,锻炼才能。武丁接触了大量的平民和奴隶,还和这些人一起参加农业劳动。这些生活体验,使他了解到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不易,这是我国目前所见将青年下放农村锻炼最早的记载。

有个叫傅说的奴隶,在参加修建工程时,被掌管工程的官员发现是个贤人,于是向武丁举荐。武丁亲自去面见这位贤人,发现他果然谈吐不凡,是一个经世济民的奇才。武丁为了任用傅说为相,将一切政事交由冢宰决定,三年不语,自己则观察国家风气。为了让一个低微身份的傅说成为当朝国相,武丁煞费苦心,自称梦见圣人,并画出傅说的相貌,令百官去寻找。殷人信鬼神,武丁以此方法举傅说做国相(尹),贵族们便不敢反对。以后的事实证明,武丁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自从傅说被提拔为相后,专心辅佐武丁,帮助武丁大力振兴政治、经济、文化,缓和了奴隶的对抗。

武丁还任用祖己、甘盘等为大臣,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武丁时期,商王朝有较完整的统治机构,在辅佐大臣领导下有效地运转。其统治核心是以武丁为首的王族,其中包括武丁之妻、王子和王族各级宗亲。在这核心集团中还包括掌握占卜大权的史官即甲骨学中的“贞人”。因为这批人是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既掌握文化又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经验,常在商王左右,商王凡事必占卜,一切事情都离不开他们。掌握占卜的史官,官阶不高,然而权力很大,祭祀占卜时能代王言事,内服百官,外服侯伯。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主要是致力于巩固商王族的统治,使衰弱的商王朝重新兴盛。武丁继位之初,商王朝还是处在“小邦林立”的包围中。殷都王畿四周大小不等,势力强弱的部落、方国对商王朝时叛时服。这些对商统治构成威胁的势力,唯一的对付办法就是征伐,这方面充分反映出武丁治国的雄才大略。武丁在位期间,不断向周边进行大规模征伐。作战动员的兵力,有时三千,有时甚至达五千。对鬼方用兵三年才攻克。据殷墟卜辞记载,武丁的王后妇好还亲自率兵征伐羌方。除了“伐羌”之外,卜辞中还有许多“获羌”“用羌”的记载,即抓获了羌人的俘虏并用作人祭的牺牲,且数字惊人。武丁向四方连年用兵,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方国,被武丁征伐过的氏族、方国有夷、庞、下危、土方,还有缶、串、黎、亘、印方、龙方、马方、基方等。奉命率兵征伐之将还有臿、雀、亘等。许多氏族、方国被征服以后,为了巩固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武丁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就地封官建侯,有的互相联姻,有的在征服的地方建城邑,逐渐纳入商的版图,使商王朝的统治势力除核心地区今河南、山东以外,已达今天的河北、辽宁、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以及山西、陕西等地,商朝的统治区域大大超过夏代,成为名副其实的泱泱大国。

武丁即位以后,在以傅说为首的诸贤臣辅佐下,主要有两方面的功绩:一是扩大土地农耕面积,从开垦农作物到种植农作物、发展畜牧都十分关注,以此来安定民心,民安则顺,这是增强国力之道。二是要使人民安心农耕种植、家畜饲养,就要有一个安定的社会局面,对于经常侵犯商王朝、掠夺王畿的氏族、方国,给予有力的打击。对一些时叛时服的氏族、方国,征服后就地封侯,以商的先进农耕生产和生活方式去开发。

武丁修明政事,推行德政,使得天下百姓欢喜欣悦,“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使商朝达到鼎盛,史称“武丁盛世”。武丁被史学界誉为“一代英王”。

三、成汤,即商汤,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朝开国君主,姓子,名履,又名汤,号天乙;又称大乙、太乙、商汤、成汤、武汤、武唐、天一汤等。他是商侯子主癸的儿子,母亲是子主癸的妻子扶都。商侯子主癸于夏王孔甲九年(前1699)把商都从殷邑(今河南安阳市)迁回到旧都谷熟(今河南商丘市东南谷熟集),迁都后十二年,也就是孔甲二十年(前1688),子主癸的妃子扶都在宫中生下一名男孩,赐名为履,因为出生在乙日,便赐号天乙。

成汤从小就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治国理政,曾协助父亲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国事。他是一个很有政治野心的人,觊觎夏王朝已经很久,然而他即位时已经七十一岁,有生之年毕竟不多了,他必须得加快行动步伐,在短时间内灭掉夏朝。出于战略目的,他即位后立刻把国都从谷熟迁到蒙邑(今山东菏泽市曹县东南),史称北亳。

成汤在位的三十年间,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征服,成功统一了中国北方,结束了夏朝的统治,建立了商朝。他在位期间的政策措施,如减轻赋税、安抚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等,使得商朝在他的领导下迅速强大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进步。因此,成汤被誉为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君主,他的事迹在中国历史文献中被广泛记载和传诵。

二、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50年),姒姓,伊氏,名挚,生于伊水(今河南洛阳伊河)。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夏末商初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厨祖。

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耕作于有莘国。商汤三聘之后,辅助商汤打败夏桀,为商朝的建立做出不朽功勋。拜为尹(丞相),尊号"阿衡",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即《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积极整顿吏治,洞察民心国情,推动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历事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辅政五十余年,为商朝富强兴盛立下汗马功劳。

沃丁八年(公元前1550年)逝世,终年一百岁,以天子之礼葬于亳都(今河南商丘市)。,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后世奉祀为“商元圣”。

毛泽东在《毛泽东早期文稿》给予高度评价;“伊尹之道德、学问、经济事功俱全,可法。生于专制时代,其心实大公也。识力大,气势雄,故能抉破五六百年君臣之义,首倡革命。”

伊尹的军事才能

伊尹在军事方面的活动,主要是参与了灭夏战争的策划、准备与实施。关于汤灭夏之战,史料欠缺,现今所知的有关记载亦多是语焉不详,尤其是对战役战斗的记载极少,难以全面详实地叙述,但关于灭夏战略的谋划、准备和实施,古文献中略有涉及。

1、将人心向背的政治因素用于指导战争

伊尹通过对过去战争的总结,隐隐约约地发现政治与战争的关系,意识到人心向背对战争的影响,于是开始冲破天命思想的束缚,把注意力用于研究人心向背这一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

初步形成了“视民知治不”(《史记·殷本纪》)的思想,即把民众是否拥护最高统治者,看作是衡量国家统治兴亡的一个重要尺度,进而将这一思想用于指导灭夏战争。

2、“上智为间”的谋略

如果说伊尹第一次赴夏是为了侦察夏王朝的政情民情,以便制定灭夏计划的话,那么第二次赴夏则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情况,而且还利用所掌握的情报,联络夏臣和当时已失宠于桀的妺嬉,扩大敌人内部的矛盾,以削弱其实力,为后来灭夏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据《竹书纪年》载:桀“命扁伐山民,山民送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后爱二人,……而弃其元妃于洛,曰妺嬉(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亡夏。”《吕氏春秋》亦有类似记载,充分肯定了伊尹用间的作用。

后来孙武总结说:“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孙子·用间》)。“用间”的重要性随着战争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而伊尹作为中国军事史上“用间”第一人,其功劳不言可知。

3、根据敌我力量变化选择有利战机

商汤经“十一征”后,不仅剪灭了亲夏的方国,而且扩大了统治区域,实力大增,灭夏的战争准备工作业已完成。当时夏王朝内部矛盾更加尖锐,呈现出分崩离析之势,在此形势下,向夏发起最后总攻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

但伊尹为确保战争的胜利,考虑到夏虽然已近末日,然而它为中原之主已历时400余年,其声威余绪,不可忽视;再者商为夏之方国,商伐夏有以下犯上之嫌,没有十分的把握不可轻动,因此认为一定要等大多数方国都不支持夏桀时方可进攻。

于是为试探各方国诸侯的人心向背,伊尹建议汤停止向夏进贡,以观反应,桀怒而“起九夷之师”,准备大举伐商。伊尹见九夷等方国仍心向夏桀并听从桀的调遣,因此认为决战时机没有完全成熟,遂与汤复朝贡谢罪,假意忠诚以伺时机。

第二年伊尹建议再次绝贡,桀又召诸侯在有仍(山东济宁南)会盟,准备伐商,此次不仅九夷之师不奉夏命(《说苑·权谋》),而且有缗氏(山东金乡南)首先叛反(《左传·昭公四年》)。

伊尹看到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夏桀已完全陷入孤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立即向夏发起总攻,结果大获全胜,一举灭夏。

一、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吕氏,名尚,字子牙,河内郡汲县人;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王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

1、“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有一次,姬昌(周文王)狩猎返回途中,“偶遇”姜子牙在渭河北岸钓鱼。姜子牙用直钩钓鱼还不用鱼饵,周文王觉得稀奇,主动与之交谈。谈话中,发现姜尚是一个胸怀光远大、学问渊博、对军事及政治形势的分析很有见地。

姜子牙认为商朝天下不会长久了,应有贤明的领袖取而代之,文王十分赞同他的观点。姬昌的父亲太公季历很早就向往姜尚这样的贤人了,所以姜尚被尊称为“太公望”;后来干脆叫做“姜太公”。(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今多比喻心甘情愿地落入别人的谋划)

2、辅佐武王征伐商纣

姬昌(周文王)死后,姜子牙继续辅佐姬发(周武王)。公元前1408年,姬发想试探天下对于伐纣的态度,举行了“孟津会师”。会师之际,姜子牙被尊称为“师尚父”,他左手拄持黄钺,右手握秉白旄,誓师道:“苍兕苍兕,统领重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另有800多诸侯响应。

后二年,商纣王越发暴虐无道,杀死贤臣比干、囚禁箕子,朝野上下离心离德。

公元前1406年,姜子牙建议伐纣,于是姬发通告天下共同征伐。姜子牙精选兵车300辆、勇士3000人、甲士45000人集结商都朝歌郊外70里的牧野,向商纣王朝发出致命一击。商纣王集结了由囚犯、俘虏等构成的17万兵马,慌忙应战。

战端一开,高下立现。由于商纣王暴虐无道、离心离德,商军纷纷倒戈。眼见大势已去,纣王逃回朝歌(位于今河南鹤壁市),登上鹿台自焚而亡。姜子牙引姬发入殷都朝歌,诏告天下延续500余年的商朝灭亡,周王朝诞生。

3、建立齐国,造福一方

周武王灭商后,实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身为师父的姜子牙被封于营丘(后改称临淄),国名为齐。

“修政”。政治上,姜子牙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极力选拔有才之人,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尊尊亲亲”的思想束缚。实践证明,他的用人思想开创了任人唯贤的先河,也为后来齐国称霸奠定了基础。

“因其俗,简其礼”。文化上,从齐地实际出发,从俗简礼,不强制干涉,且务实地创造了既让齐民乐于接受,又不太悖周礼的新制。

“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经济上,注重发展黍、稻生产,大力发展冶炼业、丝麻纺织业、渔盐业等手工业;鼓励与列国通商。在这种“农、工、商”并举的宏观战略指导下,齐国的冠带衣履畅销天下,鱼盐流通列国,齐国逐步发展为雄居于东方的强国。

4、二次安周

姜子牙封建齐国后,仍在周都镐京任“太师”,继续辅佐周室。成王时期,管叔、蔡叔、霍叔“三监之乱”,淮夷、徐夷、“殷东五侯”起兵反周,周王朝迅速平定。期间,姜太公父子为二次安周立下了不朽的功德。

再后来,周成王去世,姜子牙父子担负起辅佐太子的重任;后又与众臣一起扶立太子姬钊登位,史称周康王。

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于周首都镐京,卒年139岁。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其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唐肃宗时期,追封为“武成王”,设立武庙祭祀;宋真宗时期,追谥“昭烈”。

相关内容

中国建筑兴业:上半年股东应...
中国建筑兴业(0830.HK)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 财务数据...
2025-08-21 04:51:16
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
8月4日,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19岁小将刘凯45秒6...
2025-08-21 04:44:41
近三年北京延庆旅游收入年均...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原标题:延庆长城、世园、冬奥三张...
2025-08-21 04:43:00
原创 ...
中国对于丧葬有诸多的文化,最原始的丧葬依旧是土葬,但是土葬不仅要讲...
2025-08-21 04:35:06
原创 ...
三国风云人物众多,单以蜀汉为例,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蒋琬、费祎...
2025-08-21 04:35:06
原创 ...
孙权派吕蒙渡江杀关羽,看似很英勇,其实犯了很大的错误。在民间有一句...
2025-08-21 04:34:36
原创 ...
有人说三国最大的赢家就是司马懿,而事实也的确是如此,虽然当初曹家夺...
2025-08-21 04:34:32
原创 ...
一部《鬼吹灯》让无数人认识了一个神秘而又遥远的西域古国-精绝古国。...
2025-08-21 04:34:27
原创 ...
提到巾帼英雄,首当其冲的便是花木兰。而今天要说的是清末的这位巾帼英...
2025-08-21 04:34:07

热门资讯

青岛六运会高尔夫比赛完赛 市南... 8月20日至21日,“英派斯杯”青岛市第六届运动会(青少年组)高尔夫球比赛在即墨区青岛华山国际乡村俱...
济青潍30余孩子汇聚岛城 崂山... 在青岛崂山的灵秀山水间,一场别开生面的围棋夏令营拉开了帷幕。来自济南、青岛、潍坊三地的 30 多个孩...
巫山女神会抛媚眼?大禹治水大气... 极目新闻记者 陈希 通讯员 徐志刚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12日元宵节,傍晚的武汉园博园内...
原创 中... 如今盛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都说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不仅是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
原创 世... “中国”指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国家的简称,其实中国在古代是用朝代来命名的,比如说汉朝就叫做“...
原创 古... “朕”,封建帝王专属自称,但是,它曾经也是万千大众可用的普通字词。 它的命运转变,和秦始皇以及他的...
原创 一... 她本叫西冈雪子,是一位日本女人,但是大家都叫她玛丽。她自小沦落风尘,直到74岁那年依然画着不符合自己...
山西太原郑村汉墓M2发掘资料公...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太原市小店区郑村汉墓M2发掘资料。该墓年代初步推测为王莽时期至东汉初期,...
原创 原... 隋文帝杨坚,在位二十四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尤其是官吏制度上,隋文帝对后世可谓功不可没。那么 ,隋...
原创 太... 唐朝社会开放,造就了许多“新兴”女性,她们打破了世人对女性的定义,活出了自己的人生,有不少女性差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