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的朝代周而复始,皇帝也不是千秋万代的。而每位皇帝驾崩之前,总会定下继承人。但是由于继承人还没有足够的朝堂根基的时候,总会指定大臣辅佐新主,以达到稳固朝纲、扶持新帝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托孤”。
而历史上的“托孤”,最有名的应该就是白帝城托孤了吧,而当时的情况之下,诸葛亮作为朝中丞相,势大而且具有谋略,刘备真的完全放心把幼主还有江山完全托付给他吗?这件事就要从当时的背景开始讲起了。
当时夷陵之战战败,蜀国元气大伤,刘备的几十万大军几乎被陆逊烧的全军覆没。而刘备这个人呢,眼看损失惨重,再加上好兄弟项羽被杀害,不能报仇,一时气急攻心。于是率领残军败将急退到白帝城,身体情况急转直下,一病不起。而这个时候呢,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刘备觉得自己也没剩多少时日了,于是急招身在成都的诸葛亮,诸葛亮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就急速赶到了白帝城。
毫无疑问,刘备叫诸葛亮是来干嘛的,这时的刘备已经不行了。但是蜀国需要有人继承,这时候可能大家都觉得最适合继承蜀国基业的只有诸葛亮。因为诸葛亮雄才大略,洞悉天下局势,比起那个扶不起的刘阿斗好太多了。然而刘备真的舍得让诸葛亮继承他的大业吗。
当时刘备在床前对诸葛亮托孤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就是刘禅你能辅佐他就辅佐,如果实在不行,你就自己称帝。关于这一点历史评价上可谓是众说纷纭啊,其中说法最多的一个就是刘备在他的副殿上埋伏了500名刀斧手,准备诸葛亮一旦透露出想要称帝的意图,就杀了他。
然而,这种说法是真的吗?如果按照自古皇家的多疑和维护政权的狠辣来说,这种情况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如果是以蜀国当时的情况来看的话,这种情况几乎是不怎么可能的。
当时的蜀国关羽张飞都死了,有用的人才和将领死的死、老的老,可用之人已经不多。再加上蜀国刚刚打了败仗,元气大伤,再加上还有魏、吴两个对手在虎视眈眈。如果刘备去世了,蜀国就会像风中残烛一样,稍有不慎就会熄灭。这些情况刘备都知道,他也知道,如果这时的蜀国没有一个贤能的人来领导的话,那么蜀国很容易就会变成狼群中的肥肉。
那么维护蜀国的贤能之人,会是刘阿斗吗?显然不是,刘备对自己的儿子还是心知肚明的,知道他根本不是一个可堪大任之人,相反之,刘阿斗可能平庸的极其无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能救蜀国的,只有诸葛亮了。所以刘备是绝对不会选择杀了诸葛亮的。
而蜀国几乎全部的基业都是诸葛亮为刘备打下来的,所以即使把这些全都给诸葛亮,对于刘备而言,这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至于刘备一生都想要光复汉室的目标,如果诸葛亮想要名正言顺地称帝的话,他就必须继承刘备的遗志,光复汉室。不然,光是新主无能这一条理由,是没有人会同意的。所以刘备也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