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不外乎是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几人都与水镜先生司马徽有过来往,他们之中有的善阳谋,有的善“阴谋”,世人皆以诸葛亮最为厉害。
诸葛亮和庞统先后辅佐刘备,两大谋士皆是刘备的“宠臣”,那为什么庞统会在临死前,说刘备是被诸葛亮骗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庞统,襄阳人,要说庞统此人的面相,记载称他“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
因此,给人的第一印象便不太好,而当初庞统去拜见司马徽时,司马徽与他畅聊了一番之后,心下才知人不可貌相。
司马徽说在南州士子中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足可见司马徽被庞统的才华深深折服,他更是自称有辅佐帝王之才。
后来,庞统被周瑜任命为功曹,并委以重任,而他第一次展露才能,便是在赤壁之战中,是他提出了对付曹操的办法---火攻,并设下了连环计引诱曹操上钩。
随后,周瑜派他出使曹营,庞统来到曹营后,假意投降,然后建议曹操用铁索将所有战船连在一起,理由是这样可以增强防御力,还能让不熟悉水性的曹军稳稳站定,况且补给还能更加方便。
曹操深信不疑,觉得庞统是真心为曹军着想,便允准了他的计策,殊不知他早已不知不觉中落进了庞统为他编织好的陷阱中。
周瑜借助东风,对连成一片的曹军船只展开了火攻,没过多久,曹军就被冲天的火光吞没,曹操大败。
连环计成功后,庞统不仅成功脱身,甚至在逃亡之际救出了身在曹营的好友徐庶,原本世人都以为庞统会这莫大的功劳,直入周瑜麾下。
不成想,庞统却玩了一招“功成身退”,就这样,诸葛亮抢先一步被刘备看中,庞统也错失了先机。
令他更没想到是,周瑜竟然在进攻西川时暴病而亡,而庞统也为周瑜送丧至东吴,周瑜去世后,新任都督鲁肃为东吴着想,竭力向孙权举荐了庞统。
可等到孙权真正见到庞统后,庞统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孙权先是问他:“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
庞统答道:“不必拘执,随机应变”,几个字回答了好像又没有回到一样,孙权继续问道:“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
庞统说:“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孙权无奈,他想听到的绝不是这样的回答,再加上庞统面目不甚讨喜,孙权以貌取人,交谈了几句后,孙权便说:“吾誓不用之”。
尽管鲁肃一再恳求孙权留下庞统,但孙权始终没有答应,可能是时也命也,孙权终究错失了一位好的谋士。
后来,刘备占据荆州,庞统从东吴去往荆州投靠他,此时的刘备兵多将广,早已不是当年求贤若渴的他了。
偏偏庞统见了刘备之后,竟以“长揖不拜”的姿态面见,刘备心中自然不快,他的帐下已然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多他庞统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随即打发了他,只给了一个耒阳县令的小官。
区区耒阳,是一个不到百里的小县城,庞统也是个有傲气的人,刘备仅仅给了他这么一个微末小官,他自是不服。
于是,在耒阳荒废时光,闲暇时不理事,只饮酒作乐,好在后来在众人的举荐下,庞统才得到刘备的赏识,在刘备帐下担任了治中从事,常跟随在刘备身边。
最终,诸葛亮和刘备同为军师中郎将,历史上的“卧龙凤雏”全部集结于刘备麾下,司马徽曾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可以说,刘备身边有这两大谋士,可高枕无忧,但刘备始终未得到天下,而庞统也意外丢了性命,这一切的根源最终还是出在两大谋士身上。
原来当初庞统跟随刘备进军西川之时,眼见着西川之战就要大功告成,不成想诸葛亮夜观天象,算出一卦。
此卦中显示“主将帅身上凶多吉少,且宜谨慎。”甚至还向庞统发出了一封恐吓信,诸葛亮此举便是与庞统对上了。
原本川将泠苞已经被魏延活捉,可在是否处决他时,刘备妇人之仁动了“恻隐之心”,他想要释放泠苞,魏延极力劝说他不能将泠苞放回去。
庞统也是如此看,可惜的是,诸葛亮的卦象深入人心,刘备不得不信,庞统见状,劝说刘备这个时候不能乱,必须斩杀泠苞,然后再进攻西川。
这下,庞统和诸葛亮算是彻底对上,刘备犹豫不决,他既十分深爱庞统这位谋士,又十分信服料事如神的诸葛亮。
两相较量,刘备也难以抉择,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刘备决定退守荆州,但刘备心中早已对此行有了忌讳。
甚至刘备还说,自己在梦中梦到一神人,手中拿着铁棒击打自己的右臂,是不是上天有所预示,这一行凶多吉少?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没有听信庞统的肺腑之言,反而是深信诸葛亮,不再进攻。
214年,刘备率兵围了雒城,庞统身先士卒带队攻城,不幸的是,身中数箭命丧“落凤坡”,在临死前,还在和刘备说:“主公被孔明所惑”。
其实,当初诸葛亮的进谏,只不过是一次警醒,他没有把话说死,就是因为他谨慎的性格,然而,刘备却听进去了,真的没有出兵西川。
但是庞统死后,刘备还不是攻打了西川,只不过这一次紧跟在刘备身边的不是庞统,而是诸葛亮了,想当初,如果听了庞统的,是不是早就将西川攻下来了呢?
因为庞统的死,实在是过于刻意,以至于有人不断发问:“为何要将魏延安排在前队,自己却守在更为危险的后队呢?”
庞统只是一个谋士,手无缚鸡之力,守在队伍后边有什么用,其实庞统此举就是为了向诸葛亮证明,我是自愿让位与你的,并非是不知道你的用意。
就这样,庞统走完了这一生,天不佑他,无可奈何,或许庞统的死也恰恰预示了蜀汉必败的结局。
回想当初,司马懿的那句“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为何刘备得到了两个人都没有实现大志呢?
后世人猜测,只因为刘备仅仅只是摸到了“凤毛麟角”,并没有完完全全的把握住他们二人的才智,再加上他的性格使然,也注定不会得到天下。
历史上的庞统是一个有傲气且性格耿直的人,他为了刘备肝脑涂地,却在最后落得一个万箭穿心的下场,实在也是唏嘘。
庞统和诸葛亮皆有一身谋世之才,将他们放到任何一个人的阵营里都可以发挥出作用,只不过能不能成事,更关键的因素还是上位者,可惜,刘备并不是那个人。
参考资料:试论《三国演义》中的庞统--李美云
刘备身边的庞统与诸葛亮--汪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