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在节目《晓说》中,曾经说起过一个故事——他的外公外婆,在淞沪会战爆发之时,登上了出国留学的轮船,那一天是1937年的8月17日,四天之前,淞沪会战爆发。在轮船上,他们可以清晰地听见身后传来的炮火声,又是一次神州陆沉,百姓流离失所,这些知识分子无能为力,只能在船尾望着远去的祖国,失声痛哭,在那个时候,他们许下了一个承诺——学成之后,定要回来拯救自己的祖国!
这就是那一代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普遍心境,他们在战乱之时离开,不是逃避战争,而是为了在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带着先进技术回来。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
1924年夏天,著名美学大师邓以蛰的第三个孩子出世了,邓以蛰为其取名为“稼先”,不久,年幼的邓稼先就跟随父母前往北京,在这里,邓稼先遇到了他一生的挚友——杨振宁,两人一见如故,成为了知己。
邓稼先少年时期,正是中国民族深陷苦难之中的年代,邓以蛰深知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孔孟之道,是保护不了中国的,于是,他在邓稼先很小的时候,就给邓稼先灌输科学救国的理念,这一颗小小的种子,在邓稼先的心中扎下了根。
1941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在这个当时中国的顶尖学府之中,邓稼先师从王竹溪等学术大师,又与当时的一群精英学习切磋。在抗战胜利之后,邓稼先决定前往美国留学,践行自己“科学救国”的理想。
1947年,邓稼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美国普渡大学,因为天资聪颖,邓稼先仅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便取得了博士学位,被称之为“娃娃博士”。在这个时候,邓稼先受到了美国政府的热情邀约,希望他能够留在美国,并且为他提供最好的科研环境和充足的经费,可是,邓稼先一直都挂念着大洋彼岸的祖国,他拒绝了导师和美国政府的好意,毅然回国。
我们都知道,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大哥苏联的关系急剧恶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虎视眈眈,给新中国的安全蒙上了一层阴霾,毛主席提出,我们中国要自主研发原子弹。就在这个时候,二机部的主要负责人找到了邓稼先,希望他能够加入这个计划,一心报国的邓稼先欣然答应。
因为工作的保密性,邓稼先只对妻子许鹿希说自己要走了,工作有调动,去哪里,去多久,什么时候回来,这些都不能说。许鹿希虽然不舍,但是她能预感自己的爱人是要去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她含泪支持了丈夫做出的决定,并且拥抱了邓稼先。
只是,许鹿希没想到,夫妇两人再次相拥,却已是诀别。
1979年,在一次航投实验中,为了取得第一手的实验数据,邓稼先毫不犹豫地冲进试验区,捡起原子弹碎片,采集实验数据,事后,邓稼先身体出现异样,但是仍旧抱病工作。
1985年,在阔别了二十八年之后,邓稼先回到了北京的家中长住,这个时候的邓稼先,因为核辐射已经得了直肠癌,时日无多,他多想尽一尽身为人父、人夫、人子的责任,可惜啊,他的生命已经不允许了。1986年7月29日,在住院三百六十三天之后,邓稼先因为全身大出血,在北京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邓稼先在病中之时,挚友杨振宁曾回国探病,问起他为国家研制两弹的奖金,得知只有二十块钱的时候,杨振宁心痛不已,自己的挚友如果留在了美国,何至于此呢?
可是啊,像邓稼先这样的古今奇丈夫,这样无双的国士,为国为家,又岂会看重生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