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很多朋友熟悉的是志愿军参战之后的5次大战役,以及我军和美军3年对垒的情况。其实朝鲜战争最根本的矛盾和交战双方是当时的南北朝鲜本身,只不过战争很快扩大化,以这两国的军事实力不再是战争的主角。整个战争期间,朝鲜方面的军事力量有26万余人,而南方部队则在顶峰时达到过60万人,为什么兵力处在明显下风的北方军队却能够在战争初期吊打南方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首先,先发制人的作用。最先采取军事行动的一方是朝鲜,即北方军队,具备先手优势。在1950年6月之前,分别受美苏两大国影响的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已经有大小上千次武装摩擦,但没有大规模的人员伤亡,不能断言战争即将爆发。其实北方的金日成已经和苏联高层多次秘密协商,取得斯大林默许后决定在当月发起全面越过38度线的进攻行动。韩国军队多少有些准备不足,没有想到北方军队动手这么快,开战后便遭到当头痛击,狼狈南撤的过程中由于炸桥封路的行动,又导致数万来不及撤退的部队摇身一变成了北方的武装,一进一出韩军损失惨重。
其次,和朝鲜半岛50年代的社会构成情况有关。半岛北方地区面积大,占到整个半岛土地的57%,而且跟今天的朝韩两国不同,当年北方才是相对发达的工业区,生产制造能力强;而南方尽管人口多(从双方兵员对比也能看出),但基本都是农业人口,经济相对贫困落后。半岛南方产粮食,但却生产不了武器,开战前只靠美军遗留下的少量装备,自然是不够看的。北方军队的武器装备和补给能力,整体上明显强于南方,并且其背后靠山苏联的武器支持力度,在战争爆发前明显强于美国支持的南方军队。
最后,是军队素质的差异。金日成的北军之中,有4万人曾经在日占时期到中国东北避难。由于中国的解放战争和朝鲜半岛的战争时间间隔很小,这4万年轻人曾经的身份是我军东北野战军战士,在回国之后成了朝鲜部队的主要战力担当。在50年朝鲜首批进攻南方的部队之中,21个团有10个团是这4万人组成的,都是尖刀部队。要知道东野是解放军中实力最强的一个野战军,能够在3年多的时间里在东野大军中南征北战,其作战经验和战术纪律性远远超过当时朝韩军人的水平。
而南方军队多是日占朝鲜时期的伪军、警察改编,根本就没打过什么仗,这些临时拉起的军队,面对精锐的北方军无疑就像被割韭菜一样迅速溃退。南方所谓的人数优势,起到的作用根本就是零。直到9月份美军冒险进行仁川登陆,才挽救了濒死的南方政权。至于50年10月志愿军参战后的战史,我们就很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