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山东博物馆”字体屡遭调侃,本地人呼吁换掉牌匾,到底该不该换
创始人
2025-08-21 09:03:58
0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富有智慧的华夏祖先们留下了许多具有收藏意义的宝物。如今这些宝物除了被私人收藏外,大多数都保存在了博物馆。观赏这些藏品,我们不仅能了解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大大的加深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位于济南的“山东博物馆”作为山东省内规模最大,文物最丰富的藏馆,一直是人们了解齐鲁大地历史文化的好去处。可是,这么一个承载着齐鲁大地千年文化的博物馆,近年来却因为它牌匾的字体屡遭调侃。

一.山东博物馆的历史沿革

山东博物馆原名山东省博物馆,它建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一所省级博物馆。博物馆一经建成,就承担起了山东省的历史文物保护工作。但随着文物的不断增加,原先博物馆的规模已经不再足够。

1991年.新馆选址济南千佛山北麓,并于1992年10月落成开放。此次扩建增加了博物馆的藏品容量,改善了原先一些老旧设施。不仅增加了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底蕴,还使博物馆更加具有地方特色。

进入新世纪,山东省为了进一步实现让山东成为文化强省的目标,于是决定将山东省博物馆再一次进行扩建。此次扩建于2010年6月顺利完工,同年11月正式向社会开放。“山东省博物馆”也在此次扩建后正式更名为“山东博物馆”,并一直沿用至今。

二.丰富的历史宝藏

作为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山东省自古以来就引领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潮流。因此,齐鲁大地从不缺乏珍贵的历史文物。

山东博物馆的藏品来源多种多样。有的是调拨了山东境内其他地方保存的藏品,有的是接受了当地人民捐献的传世文物等等。

藏馆的藏品丰富多样,数不胜数。其中比较久负盛名的有东平汉墓壁画,它是在2007年被挖掘发现,据学者调查分析,该画属于我国早期绘画作品中的精品之作,非常具有收藏价值。除此之外,红陶兽形壶、蛋壳黑陶杯等藏品也因为其年代久远、保存完善、价值不菲等原因被列为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三.牌匾字体引热议

山东博物馆自建成投入使用以来,一直在对文物的保存,文化的传承等方面十分用心,这也吸引了许多外来游客前来参观欣赏。但是,博物馆正门牌匾的字体,近年来却屡屡成为人们调侃的对象。

博物馆牌匾的那几个字就像大学的校名一样,很多都是由名人大师所书写。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博物馆的底蕴和内涵。山东博物馆作为山东省内最好的博物馆,自然也没有例外。它牌匾的字是由著名国学大师郭沫若先生“间接”题写的。

之所以说是"间接"书写,是因为这几个字确实出自郭沫若之手。但郭沫若写这几个字,初衷并不是为了给博物馆题字。而是当时听闻博物馆初建,郭沫若为了表达自己对博物馆今后顺利发展的美好祝愿,于是写了一首诗赠与山东博物馆。

有了国学大师赠诗一首,山东博物馆的领导们也是十分兴奋。为了表达他们心中的感激,博物馆研究后决定将郭老诗中“山东博物馆”这几个词提取出来,作为他们牌匾的字体。

本来郭沫若赠诗也是一番好意,因为这样借他本人的名气给博物馆增加关注度,使更多的人来参观博物馆。自古以来,许多名人都有过题名题诗的经历。比如范仲淹著名文章《岳阳楼记》便使得岳阳楼名声大振。

与郭沫若不同之处在于,古人在为某处建筑物或景观题字题诗时,往往采用楷书这类便于识别的字体。而郭沫若为博物馆写的这首诗却是用的草书进行书写,全文行文字迹飘逸,平常人根本看不出来写的什么。博物馆因为将其作为牌匾的字体也因而引起了许多争议。

例如,许多游客第一次来到博物馆,因为对书法没有多大研究,习惯性将草书的字根据外形往楷书方面靠,因此就将庄重严肃的“山东博物馆”几个大字读成了“山东情妇馆”。此类事件不仅拉低了博物馆的气质,也使得山东本地人感到十分不满。因此,网上许多人便呼吁山东博物馆更换牌匾的字体,免得再引发类似争议。

学术界对此也是意见不一、争论不止。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应该满足大众的需求,将牌匾字体改成楷书或隶书,或者重新找一名大师进行题写。但也有反对的声音,他们认为一旦贸然更改了牌匾字体,不仅是对博物馆文化的否定,也会对郭沫若先生的名声造成一定的影响。

总之,更换牌匾这件事事关重大,绝对不是说换就换的。即使呼吁更换的声音如雷贯耳,官方也得三思而后行。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官方也没有针对此事作出具体的回应。

事实上,博物馆是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载体,它的意义与价值是通过保存的藏品来体现的。观赏这些藏品,我们能不仅感受到古代先贤们的智慧,也便于我们形成浓浓的民族凝聚力。

馆外牌匾的字体虽然遭到许多人的调侃,但却并不应该三人成虎,人云亦云。郭沫若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他的书法即使不能被所有人接受,但也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如果仅仅字体外形容易引人浮想联翩就将其换掉,反而容易拉低了博物馆本身的品味与档次。

笔者希望大家的关注点能回归到博物馆本身的藏品里面去,用心去感受文物的美,感受我们灿烂的华夏文明。千万不要再被网络上的一些恶俗文化所引导。

相关内容

每周股票复盘:柏楚电子(6...
截至2025年8月22日收盘,柏楚电子(688188)报收于150...
2025-08-24 04:35:20
原创 ...
回顾历史,守望未来,欢迎来到【有观点大历史】精心整理、考据的二战珍...
2025-08-24 04:33:37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33篇
摄影:李鹏飞 安徽,诗情画意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诗词丰富。唐宋时...
2025-08-24 04:33:26
原创 ...
在二战后期,美国连续向日本本土投掷了两颗原子弹,随着原子弹的爆炸之...
2025-08-24 04:33:22
原创 ...
大家好啊,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历史话题-朝鲜战争结束后,世...
2025-08-24 04:33:20
国内首次全套完整影印出版,...
“作为晚清时期创办时间较早、出版时间长久、规模宏大的中文期刊,《益...
2025-08-24 04:33:03
原创 ...
想必大家在电视剧中经常能够看到,天子一怒就下令株连九族,“株连九族...
2025-08-24 04:32:40
原创 ...
当代中国正在实现一次历史性的伟大崛起,中国的实力规模决定了中国的影...
2025-08-24 04:32:40
原创 ...
衡量一件文物的价值绝对不能仅仅只看到本身的外在价值,可能这件文物是...
2025-08-24 04:32:11

热门资讯

楚汉争锋, “棋”乐无穷!20... 2025年8月24日,在全城喜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热烈氛围中,东莞市第八届市民运动会暨2025年时...
别被隋唐演义给骗了,正史记录中... 隋唐那会儿,真的是个英雄好汉满天飞的时代。说到最牛的六位大将,李世民、李靖、秦琼、苏定方、李勣和李光...
原创 按... 曾经写过一篇怀念毛主席的文章,后来平台说有违首发的嫌疑,就撤回了。其中的情况估计是这样的,因为写毛主...
原创 他... 一、寒门清流:从布衣书生到三品大员 南昌城郊的一间茅屋内,油灯如豆。少年曾秉正伏案苦读,手中《大明...
原创 让... 在一个遥远的时代,大明帝国繁荣昌盛,但却被一股强大的势力所困扰,那个国家就是瓦剌。瓦剌如同一头猛兽,...
蒋超良的发迹与沦陷:“金融大佬... 来源:市场资讯 蒋超良——这位从银行金融系统一路成长起来的“封疆大吏”、在2020年初时曾饱受舆论...
原创 明... 崇祯的大明灭了…… 300年前,一场农民起义,将大明弄的乌烟瘴气,而崇祯忙于平定国内的农民起义。不曾...
原创 李...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
原创 聊... 曹丕临终之前,留下了四个辅政大臣。 这四个辅政大臣,按照《三国志》当中的排名顺序,分别是:曹真、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