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天下混乱,诸侯割据,英雄辈出,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猛将们攻城掠地,斩将夺旗;谋士们运筹帷幄,纵横捭阖,奇计百出。
大部分人对冲杀在前的猛将都十分熟悉,如数家珍,比如吕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典韦、许褚、张辽、徐晃、程普、黄盖……
对于幕后出谋划策的谋士,很多人却不是那么了解,只是对“神机妙算”诸葛亮比较熟悉,对其他谋士却是不甚了了。
实际上,《三国演义》
中很多谋士都有自己独到之处,大家各有所长,各有千秋,很多谋士在某些方面不在诸葛亮之下。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国演义》中纵横捭阖的10大谋士
。
1、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军师、丞相,刘备的谋主。
诸葛亮,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古代忠贞贤臣的典范,一篇《出师表》感动了后世的无数文人。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写诗赞道: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擅奇门遁甲,会呼风唤雨,甚至还能布置“七星灯”为己续命(可惜被魏延破坏了)。
名士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对诸葛亮推崇备至。
刘备求贤若渴,为了得到诸葛亮,不惜三顾茅庐请其出山相助。
诸葛亮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就在草庐中为他分析天下大势,为刘备明确了夺取荆州和益州的战略定位,制定了“结盟东吴共同抵抗曹操”的长期战略。
诸葛亮最终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居功至伟。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主要的事迹如下:
隆中对,在草庐中为刘备规划了长期战略,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出谋划策帮助刘备大军火烧博望坡和火烧新野,击败了来袭的曹仁大军;
亲自到孙吴游说孙权和东吴大臣,舌战群儒,顺利促成了孙刘联盟;
帮助刘备稳定益州形势,完成对益州有效治理;
布置“八阵图”,困住了东吴陆逊大军,让刘备残兵逃到白帝城;
七擒孟获,平定了蛮人的叛乱;
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都无功而返;
诸葛亮为人谨慎,从不肯冒险。《孙子兵法》说“
凡战者,
以正合,以奇胜”,蜀军以弱击强,还不肯冒险,想靠蜀汉的实力平推曹魏,何等艰难!
总体来看,诸葛亮最擅长的并不是军事谋略,更不是领兵打仗,而是外交和内政管理,以及非凡的战略眼光。
2、
荀彧:
侍中、曹魏麾下重臣,累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是曹操的谋主。
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堪称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是曹操的谋主。
荀彧劝曹操迎汉献帝建都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在群雄逐鹿的局势下占尽先机。
曹操率军讨伐徐州之时,吕布偷袭许都,
荀彧成功守住了兖州的三城,为曹操争取了回援的时间,保住了曹操的根据地。
官渡之战中,曹军军粮难以为继,士卒疲惫,曹操写信给荀彧,准备退守许都。荀彧立劝曹操坚守以待时机,最后终于等来了许攸背叛袁绍,献计偷袭乌巢粮仓,赢得官渡之战顺利。
官渡之战后,曹操想要讨伐刘表,
荀彧建议曹操暂缓征讨刘表,而应该乘胜追击袁氏,曹操采纳了荀彧的意见,迅速夺取了冀州。
此后,
荀彧又献计帮曹操夺取了荆州。
荀彧,确实有王佐之才,是曹操的首席谋臣,司马懿曾衷心叹服道:“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3、贾诩,字文和,
外号“毒士”,初为董卓麾下“
平津都尉
”,后被曹丕拜为“太尉”。
贾诩,原本是董卓麾下部将,起初职务是平津都尉,后来提升为
讨虏校尉。
一计乱长安:
董卓死后,王允掌控长安,通缉董卓部下李傕等人,贾诩鼓动并李傕、
樊稠等率军反击,献计帮助他们击败吕布,攻下长安,逼死王允。
助张济两次击败曹操:
因曹操与张绣的婶娘有染,张绣大怒,决定造反。贾诩帮助出谋划策,宛城之战大败曹操,令曹营损失重大——此役曹军猛将典韦、曹操自己的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都当场战死。
离间马超与韩遂:
张绣后来在贾诩建议下投降了曹操,贾诩也就为曹操效力了。
曹操埋伏诱杀马腾,马超联合韩遂起兵复仇,杀得曹操“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曹操感叹“马儿不死,我无葬身之地矣”。
曹操采纳贾诩建议,修书一封给韩遂,离间马超和韩遂,导致对方内乱,最终击败了马超兵马。
赤壁之战
前夕,
贾诩提出休战养民建议
未被曹操采纳,结果
赤壁之战曹军惨败而归。
一言定曹丕继承人身份:
曹操对于继承人之事有些动摇,贾诩一锤定音,隐晦提及袁绍和刘表的教训,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确保了曹丕的继承人地位。
贾诩归顺曹操后,深知自己不是曹操的旧臣,处世小心谨慎,从不主动献计,往往曹操问了才肯说,而且是委婉的暗示,这有些限制了贾诩发挥才能。
贾诩被后人评为“毒士”,或许是因为贾诩的计谋杀伤力太大,是毒计。《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贾诩
算无遗策
,将他与张良、陈平相提并论;
4、郭嘉,字奉孝,曹魏的军师祭酒,曹操的核心谋士之一。
郭嘉,曹操麾下最重要的谋臣,足智多谋,功勋卓著,主要事迹如下:
十胜十败论。
袁绍征伐公孙瓒,写信派人向曹操索要粮草,词意骄慢。曹操愤怒想要讨伐,但又担心实力不如对方。
郭嘉提出十胜十败论,详细分析了曹操的优势和袁绍的劣势,坚定了曹操对抗袁绍的信心,促成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计破下邳,生擒吕布。
相对于袁绍的威胁,郭嘉认为吕布乃是心腹之患,建议曹操趁着袁绍征讨公孙瓒之时,先剿灭吕布,然后再图袁绍。
曹操率军将吕布围困在下邳,吕布坚守不出,曹军两个月未能破城。
郭嘉再出奇谋,建议决沂、泗两河之水,淹掉下邳,断了敌军的后路,最终擒获吕布。
一言断孙策之生死。
孙策骁勇善战,一统江东,声势大振,令曹操颇为忌惮。
郭嘉却认为孙策不足为惧,劝曹操不必担忧,说道:
“
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
。”
事实证明,孙策最后果然死于刺客之手,可见郭嘉识人之明!
谏言曹操除掉刘备。
刘备徐州兵败后,投奔了曹操,担心曹操的猜忌,每天在菜园子里面挑水浇菜,降低曹操的戒心,无时不刻都在想着怎么脱身而去。
袁术带着玉玺逃奔蓟州去投靠袁绍,刘备趁机提出带兵去截杀,曹操批准了,给了刘备5万兵马。
郭嘉和程昱在外考较钱粮,闻讯后急忙来找曹操,谏言道:
昔刘备为豫州牧时,某等请杀之,丞相不听;今日又与之兵: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丞相纵不杀备,亦不当使之去。古人云:一日纵敌,万世之患。望丞相察之
郭嘉和程昱早就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质,曾经建议曹操杀刘备以绝后患。但曹操不愿背上害贤之名,迟迟没有下手。最后还放虎归山,让刘备带着五万兵马走了。
遗计定辽东
官渡之战后,袁绍的两个儿子逃亡辽东,郭嘉身患重病,临死前写下一条计策转呈曹操。计曰:
“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
曹操依计而行,不久之后,辽东公孙康派人将袁绍两个儿子首级送至曹营。
郭嘉丧礼,曹操亲王祭奠,
大哭曰:“奉孝死,乃天丧吾也!”
赤壁之战,曹军大败而归,曹操叹息
“
若奉孝在
,
必不教吾有此败
”。
郭嘉见人见事极准,
最擅长的军事谋略
,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参谋长角色。
5、司马懿,字仲达,曾担任曹操的丞相主簿。
司马懿,
自幼博学多闻,胸怀谋略,起初被曹操辟为
文学掾,后来获得曹操信任,担任
丞相主簿。
司马懿多次向曹操献计:
刘备反客为主夺取了西川,司马懿对曹操进言道:“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主公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因师老兵疲未采纳。
策划联吴抗蜀的行动,导致关羽死亡,孙刘联盟破裂:
刘备自立为王(汉中王),曹操大怒想要发兵讨伐,司马懿献计:
孙权因刘备借荆州而心怀不满,只要派一个说客去东吴游说孙权,约定双方同时进攻刘备,平分其地。
孙权果然被说动了,派兵进攻并最终夺取荆州&斩杀关羽,孙刘联盟破裂。
化解东吴“祸水东引”的阴谋
:东吴杀死关羽后,派人把首级送给曹操,司马懿一眼就看出
东吴嫁祸的意图
,建议曹操“大王可将关公首级,刻一香木之躯以配之,
葬以大臣之礼;
刘备知之,必深恨孙权,尽力南征。我却观其胜负!”刘备果然举倾国之兵进攻东吴,最后兵败夷陵。
策划五路大军进攻蜀国:
刘备死后,蜀汉主少国疑,曹丕想趁机进攻,贾诩认为有诸葛亮在,不会给曹魏多少可乘之机,不可仓促行事;司马懿却认为是个好机会,费尽心思鼓捣了五路大军进攻蜀汉,结果被诸葛亮轻松化解——从这件事上看,贾诩和诸葛亮的谋略比司马懿要强一些。
曹丕死后,司马懿当上了辅政大臣,开始执掌兵权。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司马懿领兵对抗,司马懿严防死守让诸葛亮六次无功而返,可见司马懿的才能。
司马懿的主要战绩如下:
A、千里奔袭上庸城,擒杀准备叛变的主将孟达。司马懿得到孟达意图叛变的密报,当机立断率军千里奔袭,包围并攻破上庸城,擒杀孟达
B、街亭之战,司马懿得知马谡屯兵山上,果断派兵夺取了街亭,导致蜀军陷入被动局面,诸葛亮不得不上演“空城计”才得以脱身。
C、司马懿看出蜀军粮草运输困难,无论诸葛亮大军的怎么挑衅,他都坚守不出,诸葛亮命人给他送了一套女人的衣服,他毫不在意的穿在身上,城府太深了。司马懿不但熬走了蜀军,甚至熬死了诸葛亮。
D、装病夺权的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特别能隐忍,真正的老谋深算。他装作病重骗过了曹爽,然后趁曹爽出城扫墓的时候,
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从此掌控了曹魏军政大权。
综合来看,
司马懿谋略不凡,
且
很是擅长谋算人心
,而且他还有一个优点是脸皮厚。
司马懿曾经当众指洛水发誓,只要曹爽交出兵权就放过他,结果司马懿兵权到手后,马上就把曹爽灭族——这开了一个坏头,大家都没了底线,后世南北朝的枭雄一个比一个无耻。
6、周瑜,字周瑾,东吴大都督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
谋略家、
东吴名将。
周瑜自幼和孙策交好,辅佐孙策扫平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带兵赴丧,稳住了东吴局势,扶保孙权上位。
曹操责令孙权送人质到许都,被周瑜
谏阻。
周瑜
建议孙权占据江南,拥兵观变
,确立了割据江东、独立建国的战略方针。
曹操率大军兵临江东,周瑜顶住了张昭等人的压力,力主抗曹,坚定了孙权的决心,
并亲率吴军,以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奠定了汉末“三分天下”的基础。
赤壁之战后次年,
周瑜又率军于南郡之战中大破曹仁、徐晃联军,成功夺取军事重镇江陵。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提出“取蜀,并张鲁,联马超,再以襄阳为根据地蚕食曹操,北方可图”的战略,孙权批准了周瑜夺取益州的战略。
可惜天不假年,周瑜在返回
驻地江陵的途中,行至巴丘(今湖南岳阳)路染疾病,不幸病卒,年仅36岁。
周瑜文武兼备,有雄才大略,是东吴势力取得军事成功和割据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
被赞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三国演义中,为了衬托诸葛亮,将周瑜描写成气量狭小之人,贬低了周瑜。历史真实的周瑜雅量高致,心胸开阔,极富人格魅力。周瑜25岁担任东吴大都督,位高权重。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33岁,久居高位多年,此时诸葛亮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谋士,有什么值得周瑜嫉妒?
实际上,真实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交集不多,赤壁之战胜利和诸葛亮没什么关系,什么“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全都是虚构的。
7、鲁肃,字
子敬,东吴大都督
鲁肃,
字子敬,中国东汉末年孙权的谋士与将领,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战略家。
鲁肃经周瑜引荐给孙权,第一次会晤就提出汉室已经不可复兴,孙氏割据江东的战略规划,这和诸葛亮的隆中对看法基本一致:
“肃窃料
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
。为将军计,
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今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祖之业也。”
曹操率百万大军前来,东吴大臣吓破了胆,纷纷建议孙权投降,鲁肃坚决反对,并说服孙权与曹操决战。
紧接着,鲁肃
积极促成东吴与刘备的联盟,为赤壁之战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
赤壁之战后,鲁肃也坚定的维护孙刘联盟,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孙刘联盟共抗曹魏是三国鼎立的基础,鲁肃终生维护这个大战略。
相对而言,接替鲁肃的吕蒙就有些鼠目寸光,与曹魏合作夺取荆州,杀死关羽,破坏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导致蜀汉和东吴血拼,最后都被曹魏消灭。
8、沮授:袁绍麾下首席谋臣
沮授,
少有大志,长于谋略,曾为韩馥别驾,官拜骑都尉。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
沮授强烈反对,但韩馥鬼迷心窍一心让贤,没有采纳沮授的意见。
袁绍接收冀州后,任命沮授
为别驾从事,将
沮授比拟为管仲和范蠡。
沮授为袁绍提出一系列的战略性建议:
首先,迎奉天子汉献帝,
结果袁绍没有采纳,最后天子被曹操接到了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尽先机。
其次,沮授反对诸子分立。
袁绍让
三子袁尚跟在自己身边,
任命
长子袁谭为青州都督,又任命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袁绍说“我要让四人各据一州,来观察他们的能力”,沮授认为这是取祸之道,强烈反对,但袁绍否决了沮授的意见。袁绍死后,几个儿子果然因争位而大战。
第三,三年疲曹。
沮授建议利用优势军力和地理形势,对曹操进行持久战,不必急于决战。这条建议也被袁绍否决。
第四,官渡之战的建议:
沮授认为曹军勇猛但缺粮,不利久战,建议袁绍
持久缓进的战术来消耗曹军,袁绍又不听。
最后,沮授建议派遣蒋奇率军在粮草的外围加一层保护,再次被袁绍拒绝,后来乌巢粮食果然被曹操投降,导致袁绍官渡之战大败。
可以说,袁绍只要采纳了一条沮授的建议,官渡之战都不会败。
沮授最后被曹军活捉,宁死不降,曹操叹息
:“孤如果能早点得到你,那天下也不足虑了。”
9、庞统,字士元,号“凤雏”,刘备麾下的军师中郎将
东汉隐士司马德操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凤雏就是庞统。
庞统,
字士元,号凤雏,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庞统的主要事迹:
A、孤身入曹营献“连环计”。
庞统第一次出场是赤壁之战前夕,受周瑜委托去曹营献“连环计”,成功说服曹操把战船用铁钉钉在一起,这导致赤壁之战中曹军的战船被一把火烧光,对赤壁之战的胜利起了关键作用。
徐庶识破庞统的连环计,就问庞统自己该如何脱身,庞统让徐庶散布西凉马腾和韩遂偷袭许都的谣言,然后请命回许都镇守从而顺利离开赤壁战场。
从中可以看出,庞统无论是口才、胆识和谋略都非常不凡。
B、一日处理完县城积压的所有公务:
赤壁之战后,庞统投奔刘备,因为外貌猥琐为刘备不喜,被安排到一个县城当县令。
张飞来视察时,他一天就处理完了县城所有的公务,可见庞统的处理政务能力也非常强,绝不是纸上谈兵之人。
刘备因此发现了庞统的才华,将庞统封为军师中郎将。
C、上中下三策,助力刘备夺取西川
刘备想要夺取西川,但又怕坏了自己“仁义”的名声,犹豫不定,庞统一席话就让刘备下定了决心。
可惜庞统英年早逝,才智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刘备大军进攻西川的雒县
,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36岁。
三国演义中,为了丰富情节,庞统在落凤坡中了张任的埋伏,死于乱箭之下。
10、陈宫,字公台,
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
陈宫的主要战绩:
A、趁曹操带兵出征徐州时,迎吕布入兖州,占据
濮阳,并鼓动兖州数郡郡守响应起事,仅余鄄城、范、东阿三座县城尚属曹操领地。
B、曹操大军回援,陈宫为吕布出谋划策,双方在濮阳交战,陈宫献计诱敌入城,曹操果然中计,吕布军大败曹军,曹操差点被吕布活捉。此后,吕布军和曹军相持100多天,最终因蝗虫导致当地粮食绝收,两军无粮才各自罢战。
吕布刚愎自用,不采纳陈宫的计策,导致定陶大败,不得已逃亡徐州投奔刘备。
曹军再次兵临徐州,陈宫建议吕布率军出战,吕布不听,坐失良机,然后困守下邳,最后
心崩溃,部将侯成、宋宪、魏续叛变
,陈宫和吕布也被曹军俘虏。
陈宫智计出众,乃是东汉末年顶级谋士,正如他临死前对曹操所言“若非吕布不听他的计策,否则不会那么容易败给曹操”。
综上所述,汉末三国10大顶级谋士为:
诸葛亮、
荀彧、贾诩、郭嘉、司马懿、周瑜、鲁肃、沮授、庞统、陈宫。